弹片结构和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3291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片结构和灯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片结构和灯具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连接器相关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弹片结构和灯具


技术介绍

[0002]弹片作为电源连接器中的连接零部件被广泛使用,其中较常见的为插拔式接触型弹片,通过插拔式弹片实现电力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

现有的接触型弹片一般都是单向插拔结构,导致现有的带电件需要在特定方向插入以与弹片接触进行导电;并且现有的插拔式接触型弹片采用平面接触的技术手段实现弹片与带电件连接,容易出现带电件与弹片之间接触不良而影响导电效率的问题

[0003]由上可知,目前的弹片存在单向插接导致使用不方便,同时存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片结构和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弹片存在单向插接导致使用不方便,同时存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弹片结构

弹片结构包括上弹片,上弹片的两端具有上凸起部,沿上弹片的长度方向两个上凸起部对称设置;连接部;下弹片,上弹片通过连接部与下弹片连接,上凸起部朝向下弹片凸起,下弹片具有对称且朝向上弹片凸起的下凸起部,下凸起部与上凸起部对位且间隔设置,以在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之间形成可弹性调节地夹持区域,夹持区域用于通过弹性形变后夹持带电件

[0006]进一步地,上弹片和下弹片同向延伸,沿连接部的高度方向,上弹片位于下弹片的上方

[0007]进一步地,上弹片具有上本体段和设置在上本体段的两端的上凸起部,上凸起部具有成角度设置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第一折弯段的一端与上本体段连接,第一折弯段的另一端朝向下弹片折弯并与第二折弯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折弯段的第二端朝向上本体段的方向折弯并延伸,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的连接端用于与带电件抵接

[0008]进一步地,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折弯段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以在上本体段与第一折弯段之间形成变形角,变形角小于
90
°
,两个第一折弯段相互远离的壁面形成第一导向斜面

[0009]进一步地,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折弯段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两个第二折弯段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二折弯段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以使两个第二折弯段呈喇叭状结构,两个第二折弯段的相互靠近的壁面形成第二导向斜面

[0010]进一步地,下弹片具有下本体段,沿连接部的高度方向,连接部的顶端与上弹片的上本体段连接,连接部的底端与下本体段连接,下凸起部设置在下本体段的两端

[0011]进一步地,下凸起部包括成角度设置的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下本体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臂段连接,第一臂段的另一端朝向上弹片延伸并和第二臂段连接,第二臂段
远离第一臂段的一端朝向下弹片的方向延伸,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的连接端用于与带电件抵接

[0012]进一步地,弹片结构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设置在上弹片和
/
或下弹片和
/
或连接部上

[0013]进一步地,当安装部设置在下弹片上时,安装部为位于下弹片的两端的安装脚

[0014]进一步地,沿连接部的高度方向,夹持区域的高度
L
不大于
0.5cm。
[0015]进一步地,上弹片

连接部和下弹片一体式连接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具,灯具包括灯板;上述的弹片结构和带电件,弹片结构安装在灯板上,带电件贯穿弹片结构的夹持区域,弹片结构的上弹片和弹片结构的下弹片与带电件抵接

[001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弹片结构包括上弹片

连接部和下弹片,上弹片的两端具有上凸起部,沿上弹片的长度方向两个上凸起部对称设置,上弹片通过连接部与下弹片连接,上凸起部朝向下弹片凸起,下弹片具有对称且朝向上弹片凸起的下凸起部,下凸起部与上凸起部对位且间隔设置,以在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之间形成可弹性调节地夹持区域,夹持区域用于通过弹性形变后夹持带电件

[0018]由上可知,本申请的弹片结构采用在上弹片上具有上凸起部下弹片上具有下凸起部,以实现形成用于夹持带电件的夹持区域,由于上凸起部沿上弹片长度方向是对称的,因此弹片结构为带电件伸入夹持区域提供了双向插拔的结构,带电件可以沿上弹片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任选其中一个端部插入夹持区域的内部,并被上凸起部和下凸起部夹持;本申请的上弹片采用上凸起部

下弹片采用下凸起部进行与带电件抵接,有利于加强上弹片和下弹片与带电件的抵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同时也提高导电效率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弹片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弹片结构的主视图

[00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10、
带电件;
20、
上弹片;
210、
上本体段;
220、
上凸起部;
221、
第一折弯段;
2211、
第一导向斜面;
222、
第二折弯段;
2221、
第二导向斜面;
30、
下弹片;
310、
下本体段;
320、
下凸起部;
321、
第一臂段;
322、
第二臂段;
330、
安装部;
40、
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5]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6]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





底”通常
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

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

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

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弹片
(20)
,所述上弹片
(20)
的两端具有上凸起部
(220)
,沿所述上弹片
(20)
的长度方向两个所述上凸起部
(220)
对称设置;连接部
(40)
;下弹片
(30)
,所述上弹片
(20)
通过所述连接部
(40)
与所述下弹片
(30)
连接,所述上凸起部
(220)
朝向所述下弹片
(30)
凸起,所述下弹片
(30)
具有对称且朝向所述上弹片
(20)
凸起的下凸起部
(320)
,所述下凸起部
(320)
与所述上凸起部
(220)
对位且间隔设置,以在所述上凸起部
(220)
和所述下凸起部
(320)
之间形成可弹性调节地夹持区域,所述夹持区域用于通过弹性形变后夹持带电件
(1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片
(20)
和所述下弹片
(30)
同向延伸,沿所述连接部
(40)
的高度方向,所述上弹片
(20)
位于所述下弹片
(30)
的上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片
(20)
具有上本体段
(210)
和设置在所述上本体段
(210)
的两端的所述上凸起部
(220)
,所述上凸起部
(220)
具有成角度设置的第一折弯段
(221)
和第二折弯段
(222)
,所述第一折弯段
(221)
的一端与所述上本体段
(210)
连接,所述第一折弯段
(221)
的另一端朝向所述下弹片
(30)
折弯并与所述第二折弯段
(222)
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折弯段
(222)
的第二端朝向所述上本体段
(210)
的方向折弯并延伸,所述第一折弯段
(221)
和所述第二折弯段
(222)
的连接端用于与所述带电件
(10)
抵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折弯段
(221)
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以在所述上本体段
(210)
与所述第一折弯段
(221)
之间形成变形角,所述变形角小于
90
°
,两个所述第一折弯段
(221)
相互远离的壁面形成第一导向斜面
(2211)。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折弯段
(222)
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二折弯段
(222)
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折弯段
(222)
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以使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云开孙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