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030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端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端子、电连接器及电路板导电连接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弹性端子

电连接器及电路板导电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弹性端子是电连接器中常用的导电部件,目前常见的能够实现纵向弹性接触的端子主要有
L
形或
C
形悬臂梁端子以及圆柱状弹性端子
。L
形或
C
形悬臂梁端子一般包括主体部和连接在主体部端部的悬臂,只有悬臂部分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这种端子的局限性在于,其悬臂长度太短时受压后容易屈服,而悬臂长度太长时传输路径较长,无法满足低矮型连接器的高速性能需求,且无法实现高密度排布

圆柱状弹性端子有弹簧针

毛纽扣等,如授权公告号为
CN111403941B
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弹簧针连接器,虽然传输速率可达
112Gbps
,但其本身由至少四个零件装配而成,且零件非常小,难以量产,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如授权公告号为
CN110190428B
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毛纽扣连接器,虽然能够实现传输较高速率,但是毛纽扣本身结构复杂,在生产制造时内部金属丝卷绕没有任何规律,导致卷绕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杂,加工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生产良率低,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当金属丝某处发生断裂时,由于周围金属丝仅是混乱搭接在一起,因此还容易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端子,以解决现有圆柱状弹性端子结构复杂

加工效率低

加工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电连接器存在的弹性端子结构复杂

加工效率低

加工成本高而导致电连接器整体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导电连接组件,以解决现有电路板导电连接组件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弹性端子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弹性端子,包括筒状主体,筒状主体的两端具有用于与适配的导电端子抵接的导电接触部,筒状主体为由导电丝规律编织而成的编织层围成的网筒结构,且通过编织结构形成在轴向上的弹性伸缩变形能力

[000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全新的提出了一种弹性端子,其筒状主体为由导电丝规律编织而成的编织层围成的网筒结构,使得弹性端子能够在轴向上发生弹性伸缩变形,实现与其他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电流传输路径短,周围空气介质少,可实现高速率传输

筒状主体在生产时可以通过编织设备实现导电丝规律编织形成编织层,将具有相当长度的编织层进行裁焊从而实现端子的批量低成本生产,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且能够保证较好的产品一致性,保证较高的产品合格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0007]进一步地,编织层有两层以上且在径向上层叠设置

[0008]有益效果: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大筒状主体的横截面积,提高端子载流能力及
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多个编织层在径向上相互约束,可以提高筒状主体的轴向弹性变形能力,使筒状主体承受轴向作用力时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歪曲

[0009]进一步地,相邻编织层交错层叠而使一层编织层形成的径向凸部与相邻层编织层形成的径向凹部相对应

[0010]有益效果:这样设置能够使相邻编织层在径向上具有较大的变形间隙,进而保证筒状主体在受到挤压时有足够的变形空间,保证较高的轴向弹性伸缩变形能力,同时使相邻编织层内外配合紧密,能够更好的保持轴向稳定,不会在受压时歪曲;另外,这样设置使导电丝布置更加密集,当弹性端子作为屏蔽端子使用时,屏蔽效果更好

[0011]进一步地,处于最外侧的编织层比处于内侧的编织层具有更多的交织点

[0012]有益效果:编织层的交织点越多,在受到轴向载荷时,整体对外稳定性越强,但是弹性臂就越短,整体表现的弹性就越差,使处于最外侧的编织层比处于内侧的编织层具有更多的交织点,既能够使端子具有较好的弹性,同时使端子的结构和尺寸更加稳定

[0013]进一步地,相邻两编织层之间相互缠绕而形成层间互锁,或者相隔的两编织层之间相互缠绕而形成多层互锁

[0014]有益效果:避免出现错层

裁焊后的端子力学性能不均一等现象,使端子在强振动

动载荷较大的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结构和尺寸的稳定

[0015]进一步地,筒状主体内部设有芯轴,芯轴为柔性导体

[0016]有益效果:通过在筒状主体内部设置芯轴,能够进一步提高载流能力,芯轴为柔性导体,能够在提高载流能力的同时保证端子在轴向上的弹性变形能力

[0017]进一步地,芯轴为由两根以上导电丝绞合制成的绞线

[0018]有益效果:由两根以上导电丝绞合制成的绞线的变形能力更强,既能满足提高端子载流能力的要求,又不会降低端子轴向变形能力

[0019]进一步地,网筒结构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端部导电件,所述端部导电件的背向网筒结构的外端面构成所述导电接触部

[0020]有益效果:通过在网筒结构的两端固定连接端部导电件,利用端部导电件与其他导电端子进行导电接触,一方面能够对网筒结构两端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网筒结构的两端直接与其他导电端子接触并频繁挤压变形而缩短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使弹性端子与其他导电端子的导电接触更可靠

[0021]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导电件为半球形,网筒结构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端部导电件的朝向网筒结构的端面上

[0022]有益效果:将端部导电件设为半球形,端部导电件的球面用于与其他导电端子抵接导电,端部导电件的朝向网筒结构的端面用于与网筒结构固定连接,一方面使端部导电件结构简单,另一方面更有利于保证端部导电件与对接的导电端子的可靠抵接,由于端部导电件为半球形,因此在端部导电件与对接的导电端子发生轻微错位时依然能够保证可靠接触

[0023]进一步地,端部导电件的朝向网筒结构的端面的径向尺寸小于网筒结构的径向尺寸

[0024]有益效果:实际应用时通常在一个安装基体上并排安装多个弹性端子,使多个弹性端子同时与电路板上的多个导电端子进行电连接,使端部导电件的朝向网筒结构的端面
的径向尺寸小于网筒结构的径向尺寸,能够保证相邻两个弹性端子的端部导电件之间具有较大间距,更有利于保证端子分布密集性和电接触可靠性

[0025]或者,所述端部导电件的背向网筒结构的外端面为背向网筒结构凸出的球面

[0026]有益效果:更有利于保证端部导电件与对接的导电端子的可靠抵接,尤其在在端部导电件与对接的导电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主体
(2)
,筒状主体
(2)
的两端具有用于与适配的导电端子抵接的导电接触部
(4)
,筒状主体
(2)
为由导电丝
(3)
规律编织而成的编织层围成的网筒结构,且通过编织结构形成在轴向上的弹性伸缩变形能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编织层有两层以上且在径向上层叠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相邻编织层交错层叠而使一层编织层形成的径向凸部
(10)
与相邻层编织层形成的径向凹部
(11)
相对应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处于最外侧的编织层比处于内侧的编织层具有更多的交织点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编织层之间相互缠绕而形成层间互锁,或者相隔的两编织层之间相互缠绕而形成多层互锁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筒状主体
(2)
内部设有芯轴
(12)
,芯轴
(12)
为柔性导体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芯轴
(12)
为由两根以上导电丝
(3)
绞合制成的绞线
。8.
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网筒结构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端部导电件
(5)
,所述端部导电件
(5)
的背向网筒结构的外端面构成所述导电接触部
(4)。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导电件
(5)
为半球形,网筒结构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端部导电件
(5)
的朝向网筒结构的端面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端部导电件
(5)
的朝向网筒结构的端面的径向尺寸小于网筒结构的径向尺寸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导电件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洛生周国奇杨晨辉王冲林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