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层防护结构及微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282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层防护结构及微模块,外层防护结构包括安装架,安装架沿第一方向依次滑动连接有多个面板单元;相邻的两个面板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形成有空腔。其中,利用安装架与面板单元的滑动限位,使得面板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得到提高,从而使得外层防护结构更加平整;同时在两个面板单元的连接处设置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并且利用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形成的空腔,提高面板单元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从而提高保温防水效果;因此,本申请具备外观平整且保温防水效果更优的优点。更优的优点。更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层防护结构及微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微模块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外层防护结构及微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微模块是云计算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产品,其通常采用模块化堆叠式结构;云计算指的是将数据传输至集中的大型或超大型云计算中心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微模块作为数据中心的壳体,起到保护数据中心的内部结构,保温、防水等作用;随着5G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各类新型应用不断涌现,数据产生量呈爆发式增长,进而对网络时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且对数据安全性、可控性也提出了更差异化的要求,因此也对微模块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当前,微模块结构的侧部采用钣金结构,并在钣金结构上贴棉实现隔热保温,但钣金结构在固定时要么采用焊接方式,要么采用螺钉紧固方式,其中焊接方式存在工作量大且焊接质量受焊工水平影响大的问题,螺钉紧固存在易锈蚀易被破坏紧固点易变形的问题,无论选用哪种固定方式,均存在连接不稳定的风险,导致表面凹凸不平,外观不平整;同时,由于微模块结构采用多块钣金并排安装,其公差不易控制,进一步加剧了表面凹凸不平及外观不平整的问题;另外地,钣金贴棉还存在保温效果差、防水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4]综上所述,当前的微模块结构存在外观不平整且保温防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层防护结构及微模块,以解决当前微模块结构存在外观不平整且保温防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外层防护结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沿第一方向依次滑动连接有多个面板单元;
[0008]相邻的两个所述面板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沿第二方向设置;
[0009]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面板单元所在的平面垂直,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形成有空腔。
[0010]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面板单元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面板单元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
[0011]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面板单元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搭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凹设于所述第二端面的避让口;其中,所述搭接部与所述避让口相抵,以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插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包
括凸设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开设有插入槽;
[0014]其中,所述插入部套设于所述插入槽中,以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
[0015]可选地,所述搭接部与所述避让口之间设置有密封棉条,所述密封棉条分别与所述搭接部及所述避让口相抵;
[0016]所述插入槽的槽底设置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分别与所述插入槽及所述插入部抵接。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斜面,所述斜面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设置;
[0018]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所述斜面及所述第二端面围设形成所述空腔。
[0019]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水平支架与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的竖直支架,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水平支架与所述竖直支架首尾相连,以围绕形成所述安装架;
[0020]其中,所述水平支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面板单元包括滑块部,所述滑块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0021]可选地,位于端部的所述面板单元与所述竖直支架之间形成有第五连接部;
[0022]所述第五连接部包括所述竖直支架上开设的安装槽;所述面板单元朝向所述竖直支架设置的第六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安装槽中。
[0023]可选地,所述水平支架中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排水通道,且所述水平支架朝向所述面板单元底壁的端面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竖直支架中开设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排水通道;
[0024]其中,所述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及所述第二排水通道依次连通。
[0025]一种微模块,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侧面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外层防护结构。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提供的外层防护结构及微模块,其利用安装架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有多个面板单元,利用安装架与面板单元的滑动限位,使得面板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得到提高,从而使得面板单元之间不易出现凹凸不平现象,使得外层防护结构更加平整;同时在两个面板单元的连接处设置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并且利用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形成的空腔,提高面板单元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从而提高保温防水效果;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外层防护结构及微模块具备外观平整且保温防水效果更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9]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模块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模块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模块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图4于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图4于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面板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示说明:10、面板单元;101、第一端面;102、第二端面;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第三连接部;14、第四连接部;141、凸起部;142、插入槽;15、斜面;21、第一密封部;22、第二密封部;23、空腔;30、安装架;31、水平支架;311、滑槽;312、排水孔;32、竖直支架;321、安装槽;33、U型支架;40、框架;50、设备避让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层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30),所述安装架(30)沿第一方向依次滑动连接有多个面板单元(10);相邻的两个所述面板单元(1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部(21)与第二密封部(22),所述第一密封部(21)与所述第二密封部(22)沿第二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面板单元(10)所在的平面垂直,且所述第一密封部(21)与所述第二密封部(22)之间形成有空腔(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层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面板单元(10)的第一端面(10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所述面板单元(10)的第二端面(10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3)与第四连接部(14);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面板单元(10)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3)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21);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与所述第四连接部(14)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层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101)的搭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13)包括凹设于所述第二端面(102)的避让口;其中,所述搭接部与所述避让口相抵,以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层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2)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端面(101)的插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14)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二端面(102)的凸起部(141),所述凸起部(141)上开设有插入槽(142);其中,所述插入部套设于所述插入槽(142)中,以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层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与所述避让口之间设置有密封棉条,所述密封棉条分别与所述搭接部及所述避让口相抵;所述插入槽(142)的槽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巧张少飞喻稳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