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饲育自然除沙蚕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2420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养蚕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饲育自然除沙蚕具,包括若干个自上而下交错层叠的养殖框和接沙框,养殖框的底面密布有漏沙孔,养殖框和接沙框的底部均设有连接部,养殖框和接沙框的顶部均设有与连接部相配合的凹坑,连接部的高度大于凹坑的深度,养殖框的连接部部分置于接沙框的凹坑中,接沙框的连接部部分置于下一养殖框的凹坑中。由于连接部的高度大于凹坑的深度,从而使养殖框与接沙框的四周之间留有间隙,便于通风,减少了蚕病的发生;而且养殖框与接沙框通过连接部和凹坑层叠放置,省去了其他部件,降低了蚕具的制造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饲育自然除沙蚕具


[0001]本技术属于养蚕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人工饲育自然除沙蚕具。

技术介绍

[0002]蚕的人工饲育是用人工饲料养殖取代传统桑叶养殖的批量人工养殖方式,与桑叶相比,人工饲料易氧化变质,因此需要对蚕匾中蚕沙和饲料残渣及时清除。公告号为CN21375632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家蚕人工饲料饲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和箱体的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收集板,所述收集板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弹簧。该家蚕人工饲料饲养装置,通过箱体、隔板、收集板、弹簧、饲养板、过滤网板和导料管等结构的设置,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产生的蚕沙经过过滤网板的过滤掉落于收集板内,通过收集口的设置,可以对蚕沙进行有效的收集。但是,该人工饲料饲养装置将饲养板放置在箱体的内部,饲养板的通风性差,易导致人工饲料霉坏变质,诱发蚕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一种人工饲育自然除沙蚕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饲料饲养装置将饲养板放置在箱体中,饲养板通风性差,易导致人工饲料霉坏变质,诱发蚕病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人工饲育自然除沙蚕具,包括若干个自上而下交错层叠的养殖框和接沙框,所述养殖框的底面密布有漏沙孔,所述养殖框和接沙框的底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养殖框和接沙框的顶部均设有与连接部相配合的凹坑,所述连接部的高度大于凹坑的深度,所述养殖框的连接部部分置于所述接沙框的凹坑中,所述接沙框的连接部部分置于下一养殖框的凹坑中。
[0006]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框包括框架与漏沙网,所述漏沙网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框架底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漏沙网的外围包围有网架,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台阶,所述网架放置在所述台阶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网架包括上网架与下网架,所述漏沙网夹持在所述上网架与下网架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网架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柱,所述漏沙网的侧面设有安装孔,所述上网架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安装孔和固定孔的大小相匹配,且位置相互对应。
[0010]进一步的,所述漏沙网的目数为3目~10目。
[0011]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框和接沙框的外侧面均设有加强筋。
[0012]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框和接沙框均由塑料材质制成。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高度比所述凹坑的深度高5~8cm。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由于连接部的高度大于凹坑的深度,从而使养殖框与接沙框的四周之间留有间隙,便于通风,减少了蚕病的发生;
[0016]2、本技术的养殖框与接沙框通过连接部和凹坑层叠放置,省去了箱体等部件,节约了养殖空间,降低了蚕具的制造成本,减少了养殖户的资金投入,适合小规模养殖户使用。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网架和漏沙网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为:1

养殖框,11

框架,111

台阶,12

漏沙网,121

安装孔,13

网架,14

上网架,141

固定孔,15

下网架,151

固定柱,2

接沙框,3

连接部,301

凹坑,4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请参考图1,本技术提出一种人工饲育自然除沙蚕具,包括若干个自上而下交错层叠的养殖框1和接沙框2,养殖框1的底部密布有漏沙孔,大部分蚕沙和饲料碎渣可以从漏沙孔漏到接沙框2中,养殖框1和接沙框2的底部均设有连接部3,养殖框1和接沙框2的顶部均设有与连接部3相配合的凹坑301,且连接部3的高度大于凹坑301的深度。使用时,养殖框1的连接部3部分置于接沙框2的凹坑301中,接沙框2的连接部3部分置于下一养殖框1的凹坑301中,由于连接部3的高度大于凹坑301的深度,从而使养殖框1与接沙框2的四周之间均留有间隙,便于通风,进而减少了蚕病的发生。此外,养殖框1与接沙框2通过连接部3和凹坑301层叠放置,省去了箱体等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蚕农可以根据自身养殖规模的大小选择合适数量的养殖框1与接沙框2,从而降低了养殖户的资金投入,特别适合小规模养殖户使用。
[002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兼顾通风和充分利用空间,连接部3的高度比凹坑301的深度
高5~8cm。
[0027]参考图1至图3,养殖框1包括框架11与漏沙网12,漏沙网12的外围包围有网架13,框架11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台阶111,网架13可拆卸的连接在台阶111上。可以理解,网架13与台阶111可以通过卡接、螺栓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网架13直接放置在台阶111上,进而更方便取下。
[0028]继续参考图3,网架13包括上网架14与下网架15,漏沙网12被夹持在上网架14与下网架15之间。具体的,下网架15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柱151,漏沙网12的侧面设有安装孔121,上网架14设有固定孔141,固定柱151、安装孔121和固定孔141的大小相匹配,且位置相互对应。根据不同龄期的蚕沙大小,漏沙网12的孔径设有多种规格,如1龄蚕漏沙网的目数为10目,五龄蚕漏沙网的目数为3目。当然,也可以根据蚕品种的不同设置其他规格。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孔径的滤沙网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饲育自然除沙蚕具,包括若干个自上而下交错层叠的养殖框和接沙框,所述养殖框的底面密布有漏沙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框和接沙框的底部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养殖框和接沙框的顶部均设有与连接部相配合的凹坑,所述连接部的高度大于凹坑的深度,所述养殖框的连接部部分置于所述接沙框的凹坑中,所述接沙框的连接部部分置于下一养殖框的凹坑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饲育自然除沙蚕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框包括框架与漏沙网,所述漏沙网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框架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饲育自然除沙蚕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沙网的外围包围有网架,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台阶,所述网架放置在所述台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饲育自然除沙蚕具,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生朱水芬杨海陈云明陈松江亚唐辉崔琛范永慧杨启慧刘敏李琼艳李继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