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槽及水产养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233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槽及水产养殖设备,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槽体,所述主体的下端安装有排污组件,所述槽体的右下端安装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槽体内的污水通过排污组件和排污管流到污水箱内,再由第一水泵将污水箱中的污水抽送到过滤箱中,进行过滤,箱内设有的明矾可以使得污水沉淀,活性炭滤芯可以吸附异味、污染物等,上端设有的净水器可对过滤完成后的水源进行消毒杀菌,然后将其抽送到清水箱中,再由第二水泵通过水管将清水箱中的水源抽送到水箱中,最后将完成过滤,消毒杀菌后的水源再从出水管外侧设有的出水口排到养殖槽体内,且杀菌消毒过后的水可以达到养殖鱼虾蟹的条件。蟹的条件。蟹的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槽及水产养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槽及水产养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食物,单纯依自然生长之后打捞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越来越多养殖户依靠水源进行人工养殖各种水产,然而,由于水域的限制,使得有些地区的水产资源不新鲜甚至没有。
[0003]现今,开展清洁生产和节水是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举措,寻求一种效益稳定、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生产模式,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因其节水、省地、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代表21世纪水产养殖发展方向的主导生产模式之一。室内水产养殖因其能使养殖对象能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始终维持最佳生理、生态状态,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水体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5]1、现有的水产养殖槽及水产养殖设备,在使用时,水产养殖槽养殖时浪费水资源,排出去的污水不能够再利用,从而导致实用性降低;
[0006]2、现有的水产养殖槽及水产养殖设备,在使用时,水产养殖槽养殖有时候因为氧气不足等等原因,导致水产养殖物死亡,进而会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水产养殖槽及水产养殖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槽体,所述主体的下端安装有排污组件,所述槽体的右下端安装有出水管,所述槽体的外部右端安装有循环处理机构,所述槽体的外部左端安装有增氧机构,所述循环处理机构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底端与排污组件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排污管的右侧安装有污水箱,所述污水箱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右上端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腔下端设置有明矾,所述过滤箱的外部右侧设置有外拉块,所述外拉块的前端安装有活性炭滤芯,所述过滤箱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过滤箱的上方设置有净水器,所述净水器的上方设置有清水箱,所述清水箱的左侧安装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底端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下端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侧安装有出水口,所述增氧机构包括隔框,所述隔框的右侧与槽体的外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隔框的内腔设置有增氧机,所述增氧机的下端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底端安装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上侧安装有出氧管。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滤箱的右端与活性炭滤芯的外侧贯穿活动连接,所述活性炭滤芯的右端与外拉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滤芯的底端
与安装槽的内侧嵌合活动连接。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水管的顶端与第二水泵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外侧与出水口的表面贯穿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框的内腔与增氧机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增氧机的下端与导管的顶端活动连接。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管的底端与分流管的前端活动连接,所述分流管的上侧与出氧管的底端贯穿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槽体的下端与排污组件的顶端贯穿固定连接,所述槽体的右下端与出水管的底端贯穿固定连接。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5]1、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槽及水产养殖设备,通过排污管、污水箱、第一水泵、过滤箱、明矾、外拉块、活性炭滤芯、安装槽、净水器、清水箱、水管、水箱、第二水泵、出水管、出水口的共同作用下,改进后的水产养殖槽养殖时不会浪费水资源,排出去的污水能够过滤再利用,进而提高了实用性,通过排污管设置在排污组件的底端,在使用时,槽体内的污水通过排污组件和排污管流到污水箱内,再由第一水泵将污水箱中的污水抽送到过滤箱中,进行过滤,箱内设有的明矾可以使得污水沉淀,活性炭滤芯可以吸附异味、污染物等,上端设有的净水器可对过滤完成后的水源进行消毒杀菌,然后将其抽送到清水箱中,再由第二水泵通过水管将清水箱中的水源抽送到水箱中,最后将完成过滤,消毒杀菌后的水源再从出水管外侧设有的出水口排到养殖槽体内,且杀菌消毒过后的水可以达到养殖鱼虾蟹的条件,同时可通过外拉块将活性炭滤芯拔出,对其进行清洗,从而方便清洗过滤掉的脏物,进而改进后的装置就可以达到循坏利用水,节约了资源。
[0016]2、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槽及水产养殖设备,通过隔框、增氧机、导管、分流管、出氧管的共同作用下,改进后水产养殖槽养殖时不会出现氧气不足的现象,进而不会使水产养殖物因缺氧而死亡,进而不会造成损失,通过隔框安装在槽体的左端,在使用时,启动增氧机,增氧机将氧气抽入,并输送到导管内,然后传递到分流管内,在通过多个出氧管加入水中,从而增加了水中的氧气,使得水中的水产养殖物有足够的氧气。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水产养殖槽及水产养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循环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增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循环处理机构局部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主体;2、槽体;3、排污组件;4、出水管一;5、循环处理机构;6、增氧机构;51、排污管;52、污水箱;53、第一水泵;54、过滤箱;55、明矾;56、外拉块;57、活性炭滤芯;58、安装槽;511、净水器;512、清水箱;513、水管;514、水箱;515、第二水泵二;516、出水管二;517、出水口;61、隔框;62、增氧机;63、导管;64、分流管;65、出氧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槽及水产养殖设备,包括主体1,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槽体2,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排污组件3,槽体2的右下端安装有出水管一4,槽体2的外部右端安装有循环处理机构5,槽体2的外部左端安装有增氧机构6,槽体2的下端与排污组件3的顶端贯穿固定连接,槽体2的右下端与出水管一4的底端贯穿固定连接。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循环处理机构5包括排污管51,排污管51的底端与排污组件3的下端活动连接,排污管51的右侧安装有污水箱52,污水箱5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水泵53,第一水泵53的右上端设置有过滤箱54,过滤箱54的内腔下端设置有明矾55,过滤箱54的外部右侧设置有外拉块56,外拉块56的前端安装有活性炭滤芯57,过滤箱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槽及水产养殖设备,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槽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排污组件(3),所述槽体(2)的右下端安装有出水管一(4),所述槽体(2)的外部右端安装有循环处理机构(5),所述槽体(2)的外部左端安装有增氧机构(6);所述循环处理机构(5)包括排污管(51),所述排污管(51)的底端与排污组件(3)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排污管(51)的右侧安装有污水箱(52),所述污水箱(5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水泵(53),所述第一水泵(53)的右上端设置有过滤箱(54),所述过滤箱(54)的内腔下端设置有明矾(55),所述过滤箱(54)的外部右侧设置有外拉块(56),所述外拉块(56)的前端安装有活性炭滤芯(57),所述过滤箱(54)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安装槽(58),所述过滤箱(54)的上方设置有净水器(511),所述净水器(511)的上方设置有清水箱(512),所述清水箱(512)的左侧安装有水管(513),所述水管(513)的底端安装有水箱(514),所述水箱(51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水泵(515),所述第二水泵(515)的下端安装有出水管二(516),所述出水管二(516)的外侧安装有出水口(517);所述增氧机构(6)包括隔框(61),所述隔框(61)的右侧与槽体(2)的外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隔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丽云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市海之鸿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