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极性海底光缆接头盒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底光缆
,具体的说是一种双极性海底光缆接头盒
。
技术介绍
[0002]双极性海底光缆是指在同一根海缆中能传输两种不同极性或电压的海缆
。
如图1所示,这种海缆在具备内层导体
100
和外层导体
300
,且在内层导体
100
与外层导体
300
之间设有内绝缘层
200
,使其相互绝缘,外层导体
300
外设有外绝缘层
400
,用于外部绝缘,两个双极性海底光缆对接时需要使用到接头盒
。
[0003]现有的双极性海底光缆对接时,如图2所示,先将两个双极性海底光缆的一端从端部剥开,内层导体
100
通入纤盘中对接后,通过高温绝缘导线
600
两端的导电铜线
500
分别卷绕在两个双极性海底光缆的外层导体
300
上,先通过熔融的
PE
挤塑到接头盒中内层导体
100
外侧,冷却定型后形成新的内绝缘层
200
,再通过熔融的
PE
挤塑到接头盒中外层导体
300
的外侧,冷却定型后形成新的外绝缘层
400
,以提高其防水性,完成后再装入接头盒外部的钢桶中,然后在钢桶及其端盖上挤塑
PE
,形成圆柱形的保护层,实现机械保护
。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将熔融的
PE
挤塑到接头盒中外层导体
300
的外侧时,由于温度过高,会导致已经冷却的新的内绝缘层
200
熔化,无法维持形态,易使内层导体
100
与外层导体
300
接触,导致双极性海底光缆无法正常工作;且导电铜线
500
卷绕在外层导体
300
上后,进行挤塑熔融的
PE
时,无法持续对导电铜线
500
施加拉力,使得导电铜线
500
无法紧贴外层导体
300
,会导致
PE
定型后部分导电铜线
500
分散在外绝缘层
400
中,处于不接触状态,导致传输效果差,甚至断路
。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极性海底光缆接头盒
。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海底光缆接头盒,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能够组合成一整体,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两端均开设有进口,所述第二盒体中部对称设置有挡块,两个挡块相邻一侧的侧壁两端对称开设有密封槽,每个密封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若干密封板,相邻两个密封板之间滑动连接,两个挡块之间固接有纤盘,所述第一盒体的内部固接有盖板,内层导体伸入到两个挡块之间后,将挡块两侧的若干密封板移出密封槽,再配合盖板能够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每个挡块一侧的第二盒体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导电铜线槽,所述盖板中部贯穿设置有热塑注料口,所述热塑注料口两侧的第一盒体侧壁上贯穿设置有注胶口
。
[0008]进一步的,位于密封槽最上方密封板的顶部侧壁与挡块侧壁处于同一水平面,位于密封槽最下方密封板与第二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每个密封板的一端均固接有推板
。
[0009]进一步的,所述纤盘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内层导体的防脱落机构,所述防脱落
机构包括固接在纤盘顶面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压板,压板通过其两端的紧固螺栓与纤盘固定
。
[0010]进一步的,每个压板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纤盘顶面与通孔对应位置开设有螺纹孔
。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盒体内部对称设置有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用于将高压绝缘导线的导电铜线卷绕在双极性海底光缆的外层导体上,所述绕线机构位于进口一侧,所述绕线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二盒体内壁的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一侧对称固接有两个夹块
。
[0012]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固接在第二盒体内壁的抵紧盒,所述抵紧盒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卡板,所述绕线轮的外壁设置有若干齿牙,若干齿牙均匀分布于绕线轮外壁,卡板伸出时能够与齿牙卡合
。
[0013]进一步的,所述卡板滑动设置在抵紧盒的内部,卡板远离抵紧盒一端的外壁上固接有拨块
。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夹块包括固接在绕线轮侧壁的放线盒,所述放线盒中部开设有放线槽,放线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夹板,所述夹块远离绕线轮的一侧贯穿且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一端与夹板转动连接,螺杆的另一端固接有转盘
。
[0015]进一步的,所述绕线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所述第二盒体的内壁设置有与限位环适配的槽体,限位环滑动设置于槽体内部
。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盒体的两端对称开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二盒体上对应贯穿孔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盒体外壁边缘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盒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限位槽适配的限位凸块
。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海底光缆接头盒,先将两个双极性海底光缆的一端从端部剥开,内层导体通入纤盘中对接,将高压绝缘导线穿过导电铜线槽,高压绝缘导线两端的导电铜线分别卷绕在两个双极性海底光缆的外层导体上后,将若干密封板移出密封槽,将若干密封板抵接在内绝缘层上,第一盒体盖在第二盒体上,盖板盖在两个挡块的上方,与若干密封板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通过热塑注料口注入熔融的
PE
,由于密封板的单个尺寸较小,使得密封板与内绝缘层之间空隙变小,能够有效减少熔融的
PE
的流出,避免影响密封板外侧内层导体与外层导体之间的内绝缘层,待熔融的
PE
冷却后形成新的内绝缘层,再从注胶口注入胶水,常温下即可定型,从而完成双极性海底光缆对接工作,避免内绝缘层熔化,使内层导体与外层导体接触,导致双极性海底光缆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
[0018]2.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海底光缆接头盒,固定内层导体时,拆卸紧固螺栓,将双极性海底光缆的内层导体穿过外侧的压板底部,绕过阻挡块的顶部,再从内侧的压板底部穿过,将内层导体对接后,通过旋紧紧固螺栓,使得压板压住内层导体,通过阻挡块使得内层导体略微隆起,由于距离对接点较近,受热胀冷缩形变量较小,减小对接点承受力,对接点进行保护,避免内层导体对接处脱落,产生内层导体断路的问题
。
[0019]3.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极性海底光缆接头盒,通过转动绕线轮将导电铜线缠绕在外层导体上时,此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双极性海底光缆接头盒,包括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所述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能够组合成一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两端均开设有进口(
12
),所述第二盒体(2)中部对称设置有挡块(6),两个挡块(6)相邻一侧的侧壁两端对称开设有密封槽(
61
),每个密封槽(
61
)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若干密封板(
62
),相邻两个密封板(
62
)之间滑动连接,两个挡块(6)之间固接有纤盘(3),所述第一盒体(1)的内部固接有盖板(
16
),内层导体(
100
)伸入到两个挡块(6)之间后,将挡块(6)两侧的若干密封板(
62
)移出密封槽(
61
),再配合盖板(
16
)能够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每个挡块(6)一侧的第二盒体(2)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导电铜线槽(8),所述盖板(
16
)中部贯穿设置有热塑注料口(
15
),所述热塑注料口(
15
)两侧的第一盒体(1)侧壁上贯穿设置有注胶口(
17
)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海底光缆接头盒,其特征在于:位于密封槽(
61
)最上方密封板(
62
)的顶部侧壁与挡块(6)侧壁处于同一水平面,位于密封槽(
61
)最下方密封板(
62
)与第二盒体(2)的内壁滑动连接,每个密封板(
62
)的一端均固接有推板(
63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海底光缆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盘(3)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内层导体(
100
)的防脱落机构(4),所述防脱落机构(4)包括固接在纤盘(3)顶面的阻挡块(
43
),所述阻挡块(
43
)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压板(
41
),压板(
41
)通过其两端的紧固螺栓(
42
)与纤盘(3)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极性海底光缆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每个压板(
41
)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纤盘(3)顶面与通孔对应位置开设有螺纹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海底光缆接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盒体(2)内部对称设置有绕线机构(5),所述绕线机构(5)用于将高压绝缘导线(
600
)的导电铜线(
500
)卷绕在双极性海底光缆的外层导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国祥,许人东,顾学恒,康慧灵,孙云鹏,印炜,王悦,马少波,冒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