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161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可以充分消除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反射的无用光。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具有壳体(200),该壳体(200)收容:固体光源(111);DMD(500),对固体光源(111)射出的光进行调制;投射单元(150),其将DMD(500)射出的光投射于投射面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沿着第1配置面与第2配置面进行配置。壳体(200)具有与第2配置面相面对的底面板(230)、设置于底面板(230)的相对侧的顶面板(240)。在顶面板(240)设有透过区域(185)以及投射面侧遮光板(800)。投射面侧遮光板(800)构成为:遮挡透过了透过区域(185)的光之中构成影像的光以外的无用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固体光源、对固体光源所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元件、将光调制元件所射出的光投射于投射面上的投射单元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周知一种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壳体收容激光光源等的固体光 源;光调制元件,对固体光源所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投射元件,其将光调制元件射出的 光投射于投射面上。在此,作为光调制元件,周知使用DMD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数字微镜器 件)等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技术。另外,还提出了如下的技术,即利用光圈遮挡由反射型 光调制元件所反射的光之中构成影像的光以外的无用光(例如,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光 圈设置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近旁,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近旁遮挡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 反射的无用光。特开2002-122938号公报如上所述,光圈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近旁遮挡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反射的无用 光。也就是说,光圈在投射透镜的物面的近旁遮挡无用光。在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中,若光 圈稍微偏离设置在物面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则不能充分消除无用光。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充分消除由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反射的无用光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第1专利技术中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具有壳体(壳体200),该壳体收容光源(红 色固体光源111R、绿色固体光源111G、蓝色固体光源111B);反射型光调制元件(DMD500R、 DMD500G.DMD500B),对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投射单元(投射单元150),将所述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射出光投射于投射面上,所述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沿着第1配置面与第 2配置面进行配置,所述第1配置面与所述投射面大致平行,所述第2配置面大致垂直于第 1配置面。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第2配置面相面对的底面板(底面板230)、设置于所述底 面板的相对侧的顶面板(顶面板240)。在所述顶面板设有透过区域(透过区域185),使 从所述投射单元射出的光透过;以及投射面侧遮光板(投射面侧遮光板800),其比所述透 过区域靠近所述投射面侧进行配置。所述投射面侧遮光板以遮挡透过了所述透过区域的光 之中构成影像的光以外的无用光的方式构成。在第1专利技术中,在所述顶面板在平行于所述投射面的水平方向设有侧面遮光板 (侧面遮光板801A以及侧面遮光板801B),所述侧面遮光板邻接于所述透过区域而配置。所 述侧面遮光板以遮挡透过了所述透过区域之中构成影像的光以外的无用光的方式构成。在第1专利技术中,所述投射面侧遮光板具有沿着平行于所述投射面的水平方向的形 状。在平行于所述投射面的水平方向,在所述投射面侧遮光板的两侧设置具有规定透过率的区域(减光滤波器830、扩散板840或者小孔850)。在第1专利技术中,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还具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沿着所述投 射面的法线方向可以移动地支撑所述投射面侧遮光板。在第1专利技术中,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还具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将在平行于 所述投射面的水平方向延伸的轴作为中心,可以转动地支撑所述投射面侧遮光板。在第1专利技术中,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还具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沿着垂直于 与所述投射面平行的水平方向以及所述投射面的法线方向的方向,可以移动地支撑所述投 射面侧遮光板。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可以充分消除由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反射的无用光的投 射型影像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2是从侧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中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第1实施方式中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光源单元110的图。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颜色分离合成单元140以及投射单元150的图。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顶面板240的图。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顶面板240的图。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顶面板240的图。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投射面侧遮光板800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无用光的遮光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无用光的遮光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无用光的遮光的图。图13是表示变形例1中的投射面侧遮光板800的图。图14是表示变形例1中的投射面侧遮光板800的图。图15是表示变形例1中的投射面侧遮光板800的图。图16是用于说明变形例1中的无用光的遮光的图。图17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投射面侧遮光板800的图。 图18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投射面侧遮光板800的图。图19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投射面侧遮光板800的图。图20是表示变形例3中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变形例4中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2从侧方观察第2实施方式中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图2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结构例的图。图2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结构例的支撑机构900的图。图2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结构例的支撑机构900的图。图2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结构例的支撑机构900的图。图2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结构例的支撑机构900的图。图2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1结构例的支撑机构900的图。图2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2结构例的图。图3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2结构例的支撑机构900的图。图3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2结构例的支撑机构900的图。图3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2结构例的支撑机构900的图。图3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第2结构例的支撑机构900的图。图中10-柱状积分器21 23-透镜31 35-反射镜40-透镜50-棱镜60-棱镜70-棱镜80-棱镜90-棱镜100-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10-光源单元111-固体光源112-头部113-光纤114-收束部120-电源单元I3O-冷却单元131-冷却套140-颜色分离合成单元141-第 1 单元142-第 2 单元ΙδΟ-投射单元151-投射透镜群152-凹面反射镜160-投射面侧凹部170-前面侧凸部180-顶面板凹部181 184-倾斜面185_透过区域190-电缆端子200-壳体210-投射面侧侧壁220-前面侧侧壁230-底面板240-顶面板250-第1侧面侧侧壁260-第2侧面侧侧壁300-投射面410-地面420-墙面500-DMD600-扩大凹部601-底面700-影像光710 , 740-无用光800-投射面侧遮光板801A、802B-侧面遮光.810-弯曲部820-遮光部件830-减光滤波器840-扩散板850-小孔900-支撑机构910-支撑体920-轨道930-第1凸轮机构940-滑动丝杠950-转动轴960-第2凸轮机构970-支撑台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 下面的附图记载中,对于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附于相同或者类似的符号。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要留意各尺寸的比例与现实情况的不同。因此,具体的 尺寸等要参考下面的说明来进行判断。另外,不言而喻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包含彼此的尺寸 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具有壳体,该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具有壳体,该壳体收容:光源;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对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及投射单元,将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射出光投射于投射面上,所述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沿着第1配置面与第2配置面进行配置,所述第1配置面与所述投射面大致平行,所述第2配置面大致垂直于所述第1配置面,所述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第2配置面相面对的底面板、设置于所述底面板的相对侧的顶面板,在所述顶面板设有:透过区域,使从所述投射单元射出的光透过;以及投射面侧遮光板,其比所述透过区域更靠近所述投射面侧配置,所述投射面侧遮光板,以遮挡透过了所述透过区域的光之中、构成影像的光以外的无用光的方式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优祐松本慎也增谷健安东孝久近藤信幸池田贵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