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维度Bin区间的车辆尾气排放清单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尾气监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维度
Bin
区间的车辆尾气排放清单计算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辆尾气排放清单构建主要基于以发动机比功率(
VSP
)为主的排放因子所开展
。
然而,以
VSP
为主的排放因子并未直接考虑发动机扭矩
、
转速以及车辆驾驶激烈程度等多维度参量对于车辆尾气排放的影响;同时,基于
VSP
所划分的大量微观运行模态(
Bin
)区间也通常依赖于研究者经验进行合并简化,缺少统一明确的
Bin
区间合并方法,从而导致现有排放清单构建存在区间合并模糊
、
清单考虑不细致的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多维度
Bin
区间的车辆尾气排放清单计算方法,通过该方法能构建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
基于多维度
Bin
区间的车辆尾气排放清单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
获取车辆实际道路行驶及尾气排放大数据,并对数据预处理;
S2.
对车辆实际道路行驶及尾气排放大数据开展多维度
Bin
区间划分;
S21.
定义冷启动运行阶段,将冷启动运行阶段划分为一个区间为
Bin00
;
S22.
对非冷启动运行阶段,基于扭矩百分比
、
转速百分比和车速每加速度进行
Bin
区间划分
,
获得
225
个
Bin
区间;扭矩百分比和转速百分比按
[0%,20%)、[20%,40%)、[40%,60%)、[60%,80%)
和
[80%,100%)
分为5个区间;车速每加速度按
[
‑
∞,
‑
3)、[
‑
3,
‑
1)、[
‑
1,0)、[0,1)、[1,3)、[3,5)、[5,10)、[15,+∞)
分为9个区间;所述车速每加速度为车速与加速度的乘积,单位为
m2/s3;
S3.
依据不同
Bin
区间内车辆行驶数据量,针对步骤
S22
获得的
225
个
Bin
区间,将数据量小于阈值且属于同一车速每加速度区间内的
Bin
区间进行合并,获得合并后的多维度
Bin
区间;
S4.
基于合并后的多维度
Bin
区间及车辆实际道路行驶及尾气排放大数据,计算车辆尾气的多维度基准排放因子;计算式如下: ,式中,表示车辆在第
j
个
Bin
区间下尾气污染物
p
的基准排放因子,单位为
g/km
;表示车辆在第
j
个
Bin
区间下尾气污染物
p
的第
i
秒排放速率,单位为
g/s
;表示车辆在第
j
个
Bin
区间下的第
i
秒车速,单位为
km/h
;
T
表示第
j
个
Bin
区间下车辆运行时长;
S5.
基于所述多维度基准排放因子及
Bin
区间的里程占比,计算获得能够表征目标区域排放特征的综合排放因子;计算式如下:,式中,表示尾气污染物
p
的综合排放因子,单位为
g/km
,
N
表示所有
Bin
区间的数量;表示第
j
个
Bin
区间的里程占比;
S6.
获取目标区域内指定车型的年均车流量
F
以及行驶里程
L
,计算年均车流量
F、
行驶里程和尾气污染物
p
的综合排放因子的乘积,得到指定车型的年均综合排放强度,进而构建指定车型的车辆尾气排放清单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维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菁元,张昊,刘昱,杨正军,于晗正男,徐航,安晓盼,马琨其,张诗敏,梁永凯,胡熙,邢洁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