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137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该镜头隔圈边缘位置设置倒角;该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镜头隔圈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市场对摄像头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特别是对减弱或消除散杂光的要求;作为摄像头的核心件结构,镜头隔圈的消光性能(减弱或消除散杂光的性能)尤为重要

[0003]在现有技术中,镜头隔圈的消光方式主要通过优化倒角结构和降低表面反射率来实现;但随着市场对隔圈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依靠上述两种方式减少散杂光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0004]故而,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镜头隔圈的消光方式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该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能够有效地减弱或者消除镜头隔圈倒角边缘位置的散杂光,工艺简单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大批量量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该镜头隔圈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倒角;该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具体的:步骤
a、
制备隔圈冲压模具,隔圈冲压模具包括有冲压上模

冲压下模,冲压下模的对应镜头隔圈倒角边缘的位置为模具刀口;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位置通过激光加工方式加工表面纹理,表面纹理为微结构,且表面纹理中相邻纹理单元的间隔为
0.015

0.01mm
,相邻纹理单元之间的间隙深度为2‑
5um
;步骤
b、
将制备好的冲压上模安装于冲压机的上模座,且将制备好的冲压下模安装于冲压机的下模座,将镜头隔圈定位放置于冲压下模上并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与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对齐;待镜头隔圈定位放置完毕后,启动冲压机对镜头隔圈进行冲压,在冲压上模与冲压下模相配合的作用下,冲压下模的刀口位置的表面纹理转写至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以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获得边缘纹理

[0008]其中,于所述步骤
a
中,在通过激光加工方式于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位置加工表面纹理的过程中,其步骤如下:步骤
a1、
通过工业酒精对冲压下模进行表面清洁;步骤
a2、
将经过酒精清洁处理后的冲压下模定位放置于激光加工设备上;步骤
a3、
启动激光加工设备,以对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位置进行激光加工,加工后即可于压下模的模具刀口位置获得表面纹理

[0009]其中,于所述步骤
b
中,冲压机的工作参数设定为:压力为
10


进给速度为
200mm/
s
,保压时间为
0.5s。
[0010]其中,所述冲压上模

所述冲压下模分别为钨钢件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该镜头隔圈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倒角;该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具体的:步骤
a、
制备隔圈冲压模具,隔圈冲压模具包括有冲压上模

冲压下模,冲压下模的对应镜头隔圈倒角边缘的位置为模具刀口;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位置通过激光加工方式加工表面纹理,表面纹理为微结构,且表面纹理中相邻纹理单元的间隔为
0.015

0.01mm
,相邻纹理单元之间的间隙深度为2‑
5um
;步骤
b、
将制备好的冲压上模安装于冲压机的上模座,且将制备好的冲压下模安装于冲压机的下模座,将镜头隔圈定位放置于冲压下模上并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与冲压下模的模具刀口对齐;待镜头隔圈定位放置完毕后,启动冲压机对镜头隔圈进行冲压,在冲压上模与冲压下模相配合的作用下,冲压下模的刀口位置的表面纹理转写至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以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获得边缘纹理

通过上述工艺步骤,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弱或者消除镜头隔圈倒角边缘位置的散杂光,工艺简单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大批量量产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冲压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0015]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1‑
冲压下模;2‑
模具刀口;3‑
表面纹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0017]实施例一,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该镜头隔圈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倒角

[0018]其中,该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具体的:步骤
a、
制备隔圈冲压模具,隔圈冲压模具包括有冲压上模

冲压下模1,如图1和图2所示,冲压下模1的对应镜头隔圈倒角边缘的位置为模具刀口2;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冲压下模1的模具刀口2位置通过激光加工方式加工表面纹理3,表面纹理3为微结构,且表面纹理3中相邻纹理单元的间隔为
0.015

0.01mm
,相邻纹理单元之间的间隙深度为2‑
5um
;步骤
b、
将制备好的冲压上模安装于冲压机的上模座,且将制备好的冲压下模1安装于冲压机的下模座,将镜头隔圈定位放置于冲压下模1上并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与冲压下模1的模具刀口2对齐;待镜头隔圈定位放置完毕后,启动冲压机对镜头隔圈进行冲压,在冲压上模与冲压下模1相配合的作用下,冲压下模1的刀口位置的表面纹理3转写至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以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获得边缘纹理

[0019]需解释的是,冲压上模

冲压下模1分别为钨钢件

[0020]需进一步解释的是,在上述步骤
b
中,在冲压机通过冲压上模与冲压下模1相配合并完成镜头隔圈倒角边缘位置的表面纹理3冲压成型后,镜头隔圈可通过气流吹出的方式从冲压下模1上吹出,以完成镜头隔圈下料

[0021]需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一的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先借助激光技工方式于冲压下模1的刀口位置加工出表面纹理3微结构,而后借助冲压机配合冲压上模

冲压下模1于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冲压成型边缘纹理;对于镜头隔圈倒角边缘位置的边缘纹理而言,其能够达到减弱或消除散杂光的效果

[0022]还有就是,对于上述边缘纹理冲压成型方式而言,其具有工艺简单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大批量量产的优点

[0023]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该镜头隔圈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倒角;其特征在于,该镜头隔圈消光加工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具体的:步骤
a、
制备隔圈冲压模具,隔圈冲压模具包括有冲压上模

冲压下模(1),冲压下模(1)的对应镜头隔圈倒角边缘的位置为模具刀口(2);冲压下模(1)的模具刀口(2)位置通过激光加工方式加工表面纹理(3),表面纹理(3)为微结构,且表面纹理(3)中相邻纹理单元的间隔为
0.015

0.01mm
,相邻纹理单元之间的间隙深度为2‑
5um
;步骤
b、
将制备好的冲压上模安装于冲压机的上模座,且将制备好的冲压下模(1)安装于冲压机的下模座,将镜头隔圈定位放置于冲压下模(1)上并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与冲压下模(1)的模具刀口(2)对齐;待镜头隔圈定位放置完毕后,启动冲压机对镜头隔圈进行冲压,在冲压上模与冲压下模(1)相配合的作用下,冲压下模(1)的刀口位置的表面纹理(3)转写至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以使得镜头隔圈的倒角边缘位置获得边缘纹理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远志邓倩杨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融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