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点取样矿浆成分自动检测系统及取样检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浆成分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多点取样矿浆成分自动检测系统及取样检测工艺
。
技术介绍
[0002]矿物资源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发展的物质基础
。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国家对矿物资源的需要也在逐年增长,矿物资源
。
而矿浆成分检测在矿业和冶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矿浆成分检测可以确定矿石中有价值的矿物或金属的含量,从而评估矿石的品位
。
这对于矿石的资源合理开发
、
选矿流程设计和生产优化至关重要
。
[0003]现有的矿浆成分检测一般通过人工多点采样并将采集到多个矿浆样本分别拿到实验室中的固液分离装置中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完后将去除大部分水形成的浆体人工送入烘干设备中进行烘干,最后再人工送至检测工位进行单个样本
LIBS
激光激发检测,整个过程中,样本的采集以及样本矿浆上下料均由人工进行,劳动强度大,且整个过程中均需要人员在旁边以便及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点取样矿浆成分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固液分离单元(1),用于对多个取样口自动抽取矿浆并进行固液分离;多个浆体自动运输单元(2),用于对承载相对应所述固液分离单元(1)排出的浆体并对进行转运;多个定位单元(6),用于将相对应所述浆体自动运输单元(2)定位在相对应的第一运输轨道(3)上;烘干单元(4),用于对所述浆体自动运输单元(2)上的浆体进行烘干,并将所述浆体自动运输单元(2)通过第二运输轨道(7)运输至成分检测单元(5)处,同时可逐一解除多个所述定位单元(6)与相对应所述浆体自动运输单元(2)的定位状态;成分检测单元(5),承接来至所述烘干单元(4)烘干后的浆体,并利用检测浆体成分,最后将检测完毕后的浆体自动运输单元(2)排送至第三运输轨道(8)上;所述第一运输轨道(3)
、
第二运输轨道(7)和所述第三运输轨道(8)均包括弧形加速段(
31
)以及直线减速段(
32
),所述第一运输轨道(3)
、
第二运输轨道(7)和所述第三运输轨道(8)由高到低设置,所述第一运输轨道(3)位于低处的右端与所述第二运输轨道(7)的左端高度一致,所述第二运输轨道(7)位于低处的右端与所述第三运输轨道(8)的右端高度一致,所述第三运输轨道(8)的左端端部设置有阻挡块,所述第一运输轨道(3)
、
第二运输轨道(7)和所述第三运输轨道(8)均依靠所述浆体自动运输单元(2)自身重力作用对浆体进行运输检测;所述固液分离单元(1)
、
浆体自动运输单元(2)
、
所述烘干单元(4)和所述成分检测单元(5)均与控制柜电性连接;还包括整平单元(9),用于将所述浆体自动运输单元(2)上的浆体进行表面平整处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取样矿浆成分自动检测系统及取样检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浆体自动运输单元(2)包括底部带有四个锥台形结构滚轮(
22
)的车体(
21
),四个所述滚轮(
22
)的内侧端上均设有挡边(
23
),所述车体(
21
)上安装有安装架(
24
),且所述安装架(
24
)上转动设置有接料盘(
26
),且所述接料盘(
26
)的下端活动安装有增重块(
25
),所述增重块(
25
)的轴心与所述接料盘(
26
)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接料盘(
26
)的底部为向下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运输轨道(3)
、
第二运输轨道(7)和所述第三运输轨道(8)的截面为
U
形结构;所述定位单元(6)包括底部带有安装底板(
63
)且上端贯穿所述第一运输轨道(3)的定位柱(
61
),所述车体(
21
)的底部设置与所述定位柱(
61
)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柱(
61
)上套接有定位弹簧(
62
),且所述定位弹簧(
62
)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运输轨道(3)和所述安装底板(
63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运输轨道(3)的底部固定多个导向轮(
64
)和一个限位板(
67
),所述安装底板(
63
)的底部与拉绳(
65
)的一端固定,且所述拉绳(
65
)套设在多个所述导向轮(
64
)上,所述拉绳(
65
)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
67
)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
67
)上贯穿式滑动设置有活动杆(
68
),且所述活动杆(
68
)的左端设置有与所述拉绳(
65
)接触的挤压轮(
66
),所述活动杆(
68
)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板(
67
)侧端形成阻挡的挡条(
69
),所述活动杆(
68
)的接触端设置为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烘干单元(4)与所述成分检测单元(5)均包括带有开口(
43
)的筒体(
41
),所述筒体(
41
)通过连接柱(
46
)安装在所述圆形底板(
412
)上,所述圆形底板(
412
)转动设置在底座
(
44
)上,所述底座(
44
)上端安装有电机(
411
),且所述电机(
411
)通过齿轮(
413
)与所述圆形底板(
412
)啮合连接,所述圆形底板(
412
)的上端轴心处设置有承接轨道(
48
),且所述承接轨道(
48
)上固定有
U
形板(
49
),且所述
U
形板(
49
)的
U
形腔内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
415
),所述车体(
21
)的前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永磁体(
415
)适配的第二永磁体(
418
),所述
U
形板(
49
)上转动设置有蜗杆(
417
),且所述蜗杆(
417
)与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蜗轮(
416
)啮合连接,所述蜗杆(
417
)的端部上呈圆周设置有若干个驱动杆(
414
),所述底座(
44
)上分别安装有弧形挡板(
45
)和与所述驱动杆(
414
)适配的弧形齿板(
47
);所述烘干单元(4)还包括位于所述筒体(
41
)内腔且呈上下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翠萍,余延祥,秦家涛,刘安勇,关家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恍辰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