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节点连接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1221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节点连接结构体系,涉及建筑节点连接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安装在基础组件端部的基础柱连接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节点连接结构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节点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节点连接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
(
如楼板

墙板

楼梯

阳台等
)
,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

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

工厂化生产

装配化施工

信息化管理

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相较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最为核心的优势是降低污染和排放

装配式建筑是传统建筑转型为绿色建筑的必经之路,是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环

根据测算,采用各类装配式建筑在建造阶段碳排放相较于现浇能够下降约
20
%;全生命周期下,由于采用新型材料,碳排放可下降接近
40


目前,大部分装配式建筑的节点采用类似钢结构梁柱墙连接方式,也即类似
H
形钢梁连接腹板的简支梁受力形式,由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自重大,材料精度不匀质的特性,不能满足抗震地区的抗震作用力和抗扭要求,而地震危害大多发生在柱和梁柱节点核心区,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

而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将成为主导控制因素,可见,装配式建筑的节点连接部分还具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节点连接结构体系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节点连接结构体系,包括固定安装在基础组件端部的基础柱连接组件

固定安装在柱组件端部的柱连接组件

固定安装在梁组件端部的梁连接组件和梁柱节点连接组件,所述基础柱连接组件与所述柱连接组件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柱连接组件与所述梁柱节点连接组件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梁连接组件与所述梁柱节点连接组件配合固定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基础柱连接组件包括方筒

座板和第一安装板,所述方筒内部固定设置有花键片,所述方筒外侧面上依次固定套装座板和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由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制成,所述座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且位于它们的边角位置固定设置有肋板,所述座板上与基础组件的主筋相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花键片的数量为4~8个

[0008]优选地,所述柱连接组件包括方筒

座板

第二安装板和盖板,所述方筒外侧面上依次固定套装座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由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制
成,所述座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且位于它们的边角位置固定设置有肋板,所述座板上与柱组件的主筋相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配合,所述方筒靠近所述座板一端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中心位置加工有通气孔,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方筒一侧设置有花键锚筋,所述座板上位于所述方筒与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加强板

同时,方筒与盖板相连顶部四角设置灌浆充盈溢流孔管

[0009]优选地,所述梁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端板

第一上连接板

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所述第一端板一侧从上往下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上连接板

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所述第一上连接板

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均由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制成,所述第一上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下连接板相平行,所述第一中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上连接板

所述第一下连接板相垂直,所述第一上连接板

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端板另一侧靠近上下两端位置均固定设置有肋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梁组件的主筋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梁柱节点连接组件包括方筒

第二上连接板

第二中连接板

第二下连接板

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所述第二上连接板

第二中连接板

第二下连接板

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均由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制成,所述方筒内部固定设置有花键片,所述方筒外侧面上依次固定套装第三安装板

第二上连接板

第二中连接板

第二下连接板和第四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与所述第二上连接板之间且位于它们的边角位置固定设置有肋板,所述第二上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下连接板之间且位于它们的边角位置固定设置有肋板,所述第二下连接板与所述第四安装板之间且位于它们的边角位置固定设置有肋板,所述第三安装板

第二上连接板

第二中连接板

第二下连接板和第四安装板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上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下连接板相平行,所述第二中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上连接板

所述第二下连接板相垂直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连接板和所述第二下连接板均呈十字型分布

[0012]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梁组件上的次梁连接组件,所述次梁连接组件包括第二端板

第一上连接板

第一中连接板

第一下连接板

上锚板

中锚板和下锚板,所述第二端板一侧从上往下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上连接板

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所述第一上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下连接板相平行,所述第一中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上连接板

所述第一下连接板相垂直,所述第一上连接板

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端板另一侧从上往下依次固定安装有上锚板

中锚板和下锚板,所述上锚板与所述下锚板相平行,所述中锚板与所述上锚板

下锚板相垂直,所述上锚板

中锚板和下锚板远离所述第二端板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后锚板,所述后锚板与所述上锚板

中锚板和下锚板相垂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节点连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基础组件端部的基础柱连接组件

固定安装在柱组件端部的柱连接组件

固定安装在梁组件端部的梁连接组件和梁柱节点连接组件,所述基础柱连接组件与所述柱连接组件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柱连接组件与所述梁柱节点连接组件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梁连接组件与所述梁柱节点连接组件配合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节点连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柱连接组件包括方筒

座板和第一安装板,所述方筒内部固定设置有花键片,所述方筒外侧面上依次固定套装座板和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由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制成,所述座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且位于它们的边角位置固定设置有肋板,所述座板上与基础组件的主筋相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节点连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片的数量为4~8个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节点连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连接组件包括方筒

座板

第二安装板和盖板,所述方筒外侧面上依次固定套装座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由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制成,所述座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且位于它们的边角位置固定设置有肋板,所述座板上与柱组件的主筋相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配合,所述方筒靠近所述座板一端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中心位置加工有通气孔,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方筒一侧设置有花键锚筋,所述座板上位于所述方筒与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加强板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节点连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梁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端板

第一上连接板

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所述第一端板一侧从上往下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上连接板

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所述第一上连接板

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均由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制成,所述第一上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下连接板相平行,所述第一中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上连接板

所述第一下连接板相垂直,所述第一上连接板

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上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端板另一侧靠近上下两端位置均固定设置有肋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梁组件的主筋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节点连接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节点连接组件包括方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衍发高霞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高屋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