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以及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108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装置以及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装置以及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且特别设计一种光源装置以及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有机发光二极管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偏高及其使用寿命无法与现行的主流显示器相抗衡的情况下,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Micro LED Display)
逐渐吸引各科技大厂的投资目光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具有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相当的光学表现,例如色彩饱和度高

应答速度快及高对比,且具有耗能低及材料使用寿命长的优势

一般来说,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制造技术采用晶粒转置的方式将预先制作好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晶粒直接转移到驱动电路背板上,即所谓的巨量转移技术

[0003]为了满足上述的产品需求,一种利用单一色光
(
例如蓝光
)
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元件阵列来激发波长转换材料
(
例如纳米级荧光粉或量子点材料
)
以形成所需的各种色光的技术方案被提出

然而,此类的技术方案存在着光转换效率低以及激发光束无法被完全吸收而伴随着转换光束出射
(
例如漏蓝光
)
的问题,从而导致出光颜色的色纯度不足

[0004]“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

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其具有良好的光学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其能制作出具有良好光学效率的光源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光源装置

光源装置包括微型发光元件层

透光基板以及波长转换模块

透光基板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波长转换模块位于微型发光元件层与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

波长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波长转换层

第二波长转换层与透光层

多个隔离结构

多个反射层以及光截止层

第一波长转换层

第二波长转换层以及透光层在透光基板的排列方向上间隔地排列

第一波长转换层

第二波长转换层以及透光层中的任两者借由隔离结构而彼此分隔

多个反射层在排列方向上位于第一波长转换层的侧壁

第二波长转换层的侧壁以及透光层的侧壁中的任一者与隔离结构之间

光截止层与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接触,其中光截止层接触并重叠于第一波长转换层与第二波长转换层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该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透光基板,其中透
光基板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于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形成波长转换模块;以及于波长转换模块远离透光基板的一侧上形成微型发光元件层

形成波长转换模块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于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光截止层以及未设有光截止层的多个间隔区域;于光截止层上分别形成第一波长转换层与第二波长转换层以及于这些间隔区域上形成透光层,其中第一波长转换层

第二波长转换层以及透光层在透光基板的排列方向上间隔地排列;于第一波长转换层的侧壁

第二波长转换层的侧壁以及透光层的侧壁的部分区域上分别皆形成反射层;以及于第一波长转换层的侧壁

第二波长转换层的侧壁

透光层的侧壁以及相邻的两反射层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多个隔离结构

[0009]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光源装置借由反射层的配置被传递至侧向的转换光束或激发光束皆可借由被反射层反射而在第一波长转换层

第二波长转换层或透光层中反复传递直至从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出光

并且,借由光截止层的配置,激发光束中未被第一波长转换层

第二波长转换层转换的部分则可经由光截止层与反射层的反射在第一波长转换层与第二波长转换层中反复传递,从而再次进行转换

如此,波长转换模块的光学效率与转换效率都可得到有效提升

[001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光源装置与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让具有反射层的光源装置可以产生具有侧边方向的光束回收功能,并且提高激发光束的使用率以及转换光束的产生率

[0011]此外,借由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形成的光源装置,由于仅需进行一次贴合对位的制程,因此制作简易,并可在结构上具有良好的精准度

并且,由于光源装置的微型发光元件层直接贴合于波长转换模块上,因此也可减少光束的耗损,从而具有良好的光学效率,并且同时可减少结构的厚度,从而具有小型化的优点

[0012]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视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0014]图
2A
至图
2G
是图1的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视图的优选实施例作出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
(
例如:上







前或后等
)
仅是参考附加视图的方向

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2A
至图
2G
是图1的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光源装置
100
包括微型发光元件层
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包括微型发光元件层

透光基板

以及波长转换模块,其中所述透光基板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波长转换模块位于所述微型发光元件层与所述透光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其中,所述波长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波长转换层

第二波长转换层与透光层

多个隔离结构

多个反射层以及光截止层,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

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以及所述透光层在所述透光基板的排列方向上间隔地排列;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

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以及所述透光层中的任两者借由所述多个隔离结构中的一个彼此分隔;所述多个反射层在所述排列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的侧壁

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的侧壁以及所述透光层的侧壁中的任一者与所述多个隔离结构之间;以及所述光截止层与所述透光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接触,其中,所述光截止层接触并重叠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与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元件层具有多个微型发光元件,且所述多个微型发光元件在所述透光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

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以及所述透光层中的任一者在所述透光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重叠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元件层具有多个微型发光元件,且所述多个微型发光元件在所述透光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多个隔离结构在所述透光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不重叠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离结构各自具有第一端部

第二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本体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微型发光元件层接触,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透光基板和所述光截止层中的至少一者接触,且所述多个隔离结构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透光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多个隔离结构的所述本体部在所述透光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的侧壁

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的侧壁以及所述透光层的侧壁中的任一者对应于所述多个隔离结构中的相应一个的所述本体部具有本体区域,且所述反射层各自在所述排列方向上位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的侧壁

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的侧壁以及所述透光层的侧壁中的任一者的所述本体区域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离结构中的每一个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排列方向上自所述本体部的两侧突出,从而分别形成多个突出部,且所述反射层各自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突出部中的相应一个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的长度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截止层在所述透光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透光层在所述透光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不重叠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还包括抗反射层,所述抗反射层位于所述透光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9.
一种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提供透光基板,其中,所述透光基板具有彼此相反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于所述透光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波长转换模块,其中,形成所述波长转换模块的方法包括:于所述透光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光截止层以及未设有所述光截止层的多个间隔区域;于所述光截止层上分别形成第一波长转换层与第二波长转换层以及于所述多个间隔区域上形成透光层,其中,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智蔡明伟欧崇仁陈钰旻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