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及净水坝及水质处理装置及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093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及净水坝及水质处理装置及清淤装置,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包括蜗状弹性管和装配框,蜗状弹性管与装配框装配并转动连接;净水坝包括拦截坝体,两根连接管与各拦截坝体的两侧连通;水质处理装置包括的多个水质处理筒,各水质处理筒包括第一笼状支撑体和多个第一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列,水质处理筒的一端装配有第一叶轮式驱动机构;清淤装置包括第二笼状支撑体和多个第二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列,第二叶轮式驱动机构装配于抽淤管上,抽淤套转动装配于抽淤管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及净水坝及水质处理装置及清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质治理的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及净水坝及水质处理装置及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水质治理的过程中,由于水质的污染情况及污染源的不同,需要采用相应的设备及手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使得水质污染得到有效地治理

而且在对不同的场所进行污染治理时,如对水库

水坝和河道进行治理时,采取的手段亦不相同

这样,使得设备投入的成本较大,而且在操作上较为麻烦,治理设备

组件等的重复利用率较低

[0003]尤其是在对河道等进行水质治理时,由于水流的流速较快,其携带的泥砂

漂浮的杂物等不易截流,很难从水体中分离出来

而且对于湖泊

水库等进行治理时,水面上的漂浮物

水中的藻类及有机物等

水下的淤泥均极难处理,因此,针对这方面的污染治理是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及净水坝及水质处理装置及清淤装置,用以针对不同的污染源

污染情况及污染区域进行针对性的治理,提高水质污染的治理效果,降低设备的投入成本,并且可根据需要进行组装,提高各组件的利用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包括由蜗状线形态的蜗状弹性管所构成的管盘,于所述蜗状弹性管上均匀地布满射流孔,蜗状弹性管的内腔与各射流孔连通,于所述管盘上形成蜗状线形态的过水通道,蜗状弹性管装配于装配框内并与装配框转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于所述管盘外构造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管盘的轴线重合,于所述连接环上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导通孔,各所述导通孔与蜗状弹性管内腔相对应的部位连通,且于连接环的周向均匀地布满叶片;于所述装配框上开设有圆形的装配口,于所述装配口的周壁上构造有与其轴线重合的环形装配槽,所述连接环装配于装配口内,且叶片装配于环形装配槽内,于装配框的一端处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由装配框的一侧延伸处装配框的另一侧,且连通孔与环形装配槽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蜗状弹性管包括呈蜗状线形态的弹性骨架,所述弹性骨架为空心的结构,弹性骨架的外壁和内壁分别形成有外橡胶层和内橡胶层

[000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的水文弹性蜗状机构所组装而成的净水坝,包括沿河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安装于河道内的多个拦截坝体,各所述拦截坝体包括沿竖向依次连接的多个水文弹性蜗状机构排;各水文弹性蜗状机构排包括横向依次连接的多个水文弹性蜗状机构,且这些水文弹性蜗状机构的管盘依次连通,相邻两个水文弹性蜗状机构排中同侧的两个水文弹性蜗状机构的管盘连通,两根连接管与各个拦截坝体的两侧连通,各所述连接管通过连通管与相对应处的水文弹性蜗状机构连通,于各连接管的进口端处安装有控制


[0010]进一步的,各所述拦截坝体竖直设置,且拦截坝体端面的法线与水流的流向形成夹角
a

20
°
≥a≥8
°

[001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的水文弹性蜗状机构所组装而成的水质处理装置,包括沿安装梁的横向间隔转动安装于其上的多个水质处理筒,各所述水质处理筒包括第一笼状支撑体,于所述第一笼状支撑体上且沿其周向间隔装配有多个第一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列,各所述第一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列包括沿第一笼状支撑体的轴向依次连接的多个水文弹性蜗状机构,这些水文弹性蜗状机构的管盘依次连通,于水质处理筒的轴向一端装配有用于驱动水质处理筒旋转的第一叶轮式驱动机构,相邻水质处理筒的第一叶轮式驱动机构的进口分别与压力水管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笼状支撑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环形连接座和第二环形连接座,于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座和第二环形连接座之间连接有多根装配梁,这些装配梁沿第一环形连接座的周向均匀设置,各第一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列装配于相邻的两个装配梁之间

[0013]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环形连接座上连接有多根分配管,各所述分配管的一端与相对应第一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列连通,且分配管的另一端与分配套连通,所述分配套构造有与其轴线重合的轴杆,所述第一叶轮式驱动机构装配于所述轴杆上,于所述轴杆上构造有与分配套连通的介质通道,于轴杆外转动套装有转接套,于轴杆上且位于转接套内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各所述导流孔与介质通道连通,于转接套上构造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介质总管连通

[001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的水文弹性蜗状机构所组装而成的清淤装置,包括沿第二笼状支撑体的周向间隔安装于第二笼状支撑体上的多个第二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列,且相邻的第二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列之间形成条形豁口,第二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列包括沿第二笼状支撑体的轴向依次连通的多个水文弹性蜗状机构,于第二笼状支撑体内同轴设置有抽淤管,于所述抽淤管上布满抽淤孔,抽淤管的两端伸出第二笼状支撑体的两端,第二叶轮式驱动机构装配于抽淤管的一端,抽淤套转动装配于抽淤管的另一端并与抽淤管连通,于抽淤套上构造有排淤管

[0015]进一步的,各所述水文弹性蜗状机构的蜗状弹性管的中部沿第二笼状支撑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且蜗状弹性管与锥形弹簧的形态相同

[0016]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水文弹性蜗状机构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其主要组成部分为管盘,由于管盘由蜗状线形态的蜗状弹性管所构成,其不仅可以在装配框内旋转,也可以沿其轴线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这样,在水流的作用下可对水流进行截流和缓流的作用,水流冲击管盘,使之发生弹性形变,进而对水流起到缓流的作用,之后水流通过过水通道流过管盘;而且本专利技术可将空气或者水质治理的药剂供应给蜗状弹性管的内腔,使得空气或者药剂通过射流孔射流而出,进而实现对水体供氧或者使水体内的污染物与药剂结合,并逐渐絮凝

本专利技术的净水坝由多个拦截坝体构成,每个拦截坝体由多排水文弹性蜗状机构组成,这些拦截坝体实现对水体进行逐级阻挡,一方面起到缓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将水体内的体积较大的杂物阻挡,并且可根据水体中鱼类

水草等的活性或者水质污染的程度,通过连接管对组成拦截坝体的各个水文弹性蜗状机构进行空气或者药剂的供应,提高水体的含氧量或者消除水体中的污染


本专利技术的水质处理装置可安装在水上行走设备上,通过水泵将水体增压并泵压给所有的第一叶轮式驱动机构,使得这些第一叶轮式驱动机构驱动所有的水质处理筒同步动作,这样,竖直伸入水体预定深度的水质处理筒对水体进行扰动,而且在扰动的同时将空气或者药剂通过各个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均匀地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蜗状线形态的蜗状弹性管所构成的管盘,于所述蜗状弹性管上均匀地布满射流孔,蜗状弹性管的内腔与各射流孔连通,于所述管盘上形成蜗状线形态的过水通道,蜗状弹性管装配于装配框内并与装配框转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管盘外构造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管盘的轴线重合,于所述连接环上沿其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导通孔,各所述导通孔与蜗状弹性管内腔相对应的部位连通,且于连接环的周向均匀地布满叶片;于所述装配框上开设有圆形的装配口,于所述装配口的周壁上构造有与其轴线重合的环形装配槽,所述连接环装配于装配口内,且叶片装配于环形装配槽内,于装配框的一端处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由装配框的一侧延伸处装配框的另一侧,且连通孔与环形装配槽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文弹性蜗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状弹性管包括呈蜗状线形态的弹性骨架,所述弹性骨架为空心的结构,弹性骨架的外壁和内壁分别形成有外橡胶层和内橡胶层
。4.
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文弹性蜗状机构所组装而成的净水坝,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安装于河道内的多个拦截坝体,各所述拦截坝体包括沿竖向依次连接的多个水文弹性蜗状机构排;各水文弹性蜗状机构排包括横向依次连接的多个水文弹性蜗状机构,且这些水文弹性蜗状机构的管盘依次连通,相邻两个水文弹性蜗状机构排中同侧的两个水文弹性蜗状机构的管盘连通,两根连接管与各个拦截坝体的两侧连通,各所述连接管通过连通管与相对应处的水文弹性蜗状机构连通,于各连接管的进口端处安装有控制阀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水文弹性蜗状机构所组装而成的净水坝,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拦截坝体竖直设置,且拦截坝体端面的法线与水流的流向形成夹角
a

20
°
≥a≥8
°
。6.
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文弹性蜗状机构所组装而成的水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安装梁的横向间隔转动安装于其上的多个水质处理筒,各所述水质处理筒包括第一笼状支撑体,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琳谷黎明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衡水水文勘测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