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坝前汇流河道的水质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869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坝前汇流河道的水质治理方法,包括:将安装架与车体连接,将土工网卷安装在安装架上;将自适应式清淤机构伸入河道;将土工网卷的一端由底壁辊压机构的下端牵引而出,并将该端固定在河道底壁上;将底壁辊压机构压迫于河道的底壁上,将侧壁辊压机构与河道的两侧壁接触;控制车体沿着河道的延伸方向行进,自适应式清淤机构将河道底部和侧壁上的淤泥、杂物清除至岸上,土工网卷逐渐放卷,并铺设在河道底壁上;定期对沉降在河道底部并被土工网所拦截的淤泥、杂物进行清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固沙土、阻淤泥流动,进而实现了防止河道内的水土流失的目的,并且高效清淤,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入坝前的河道治理的技术领域。域。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坝前汇流河道的水质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文、水质治理的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入坝前汇流河道的水质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了有效地蓄水,水坝、河坝的上游均连通有多个用于汇流的河道,在对水坝、河坝进行水质监测、治理中,汇流入水坝、河坝的河道内的水质对水坝、河坝水质的影响极大。通常情况下,水坝、河坝上游的河道内的水会携带着淤泥、砂石流入到水坝、河坝内,进而导致水坝、河坝水体的污染,而且河道内也会发生水土流失的情况。尤其是遇到强降雨时,水土流失速度加快,同时河道的底部会逐渐地被冲刷而变得越来越深,极易造成地质灾害,而且水坝、河坝的水体内的泥砂、淤泥的含量大幅度的增加。现有的河道、水坝、河坝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清淤作业;对于河道的清淤作业,主要是采用挖掘机将河道内的淤泥、杂物等挖出并转移至岸边,此种方法效率较低。对于水坝、河坝的清淤作业,需要采用清淤船来完成,使得清淤的作业量直线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入坝前汇流河道的水质治理方法,用以固沙土、阻淤泥流动,进而实现防止河道内的水土流失,并且避免流失的水土对水坝、河坝内的水体造成污染,而且可高效地将河道内被截留的淤泥清除而出,提高清淤的作业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入坝前汇流河道的水质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将安装架与车体连接,并且将土工网卷安装在安装架上;
[0007]S2、将自适应式清淤机构伸入河道,且自适应式清淤机构与河道的底壁和侧壁相接触;
[0008]S3、将土工网卷的一端由底壁辊压机构的下端牵引而出,并将该端固定在河道底壁上;
[0009]S4、将底壁辊压机构伸入河道并压迫于河道的底壁上,将侧壁辊压机构与河道的两侧壁接触;
[0010]S5、控制车体沿着河道的延伸方向行进,自适应式清淤机构将河道底部和侧壁上的淤泥、杂物清除至岸上,同时,土工网卷逐渐放卷,使得放卷后的土工网逐渐铺设在河道底壁上;
[0011]S6、定期对沉降在河道底部并被土工网所拦截的淤泥、杂物进行清除。
[0012]进一步地,于所述土工网的上表面上构造有多个橡胶阻挡片,这些橡胶阻挡片沿土工网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橡胶阻挡片倾斜设置,其背向水流的方向倾斜。
[0013]进一步地,在步骤S6中,采用揉搓式清淤机构对河道底部被橡胶阻挡片所阻挡的淤泥、杂物进行清除,揉搓式清淤机构的下部在土工网上行进且同步来回揉搓,使其搓动橡
胶阻挡片往复翻动,使得位于两个橡胶阻挡片之间的淤泥、杂物扰动并被抽离。
[0014]进一步地,所述揉搓式清淤机构包括对称安装于连接座上的两个弹性清淤辊组,两所述弹性清淤辊组通过抽淤管系与抽淤泵连接;所述抽淤管系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连通管,于各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构造有连接管,各所述连接管与相对应的弹性清淤辊组的一侧转动连接,两连通管通过软管连通,且两连通管择一构造有与抽淤泵连接的连接接头;于各弹性清淤辊组的两个连接管之间固定有横梁,于所述横梁与连接座之间安装有纵向驱动件。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清淤辊组包括对称设置于多个抽淤辊两侧的两个连接件,这些抽淤辊沿连接件的周向均匀设置,各所述抽淤辊为中空的结构,于其表面上布满抽淤孔;于各抽淤辊的周面上沿其周向均匀地构造有多个橡胶叶片,于抽淤辊的轴向两端分别连通有轴管,所述轴管远离抽淤辊的一端封闭,于轴管外转动套装有转接套,所述转接套的内腔通过轴管上的导通孔与轴管连通,于转接套上构造有与其连通的插接管;所述连接件包括汇流筒,于所述汇流筒的轴向一端构造有接头管,所述接头管与相对应的连接管的端部转动连接,于汇流筒的周面上沿其周向间隔构造有多个插接套,各所述插接管插装于相对应的插接套内,且于插接管外套装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转接套和插接套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自适应式清淤机构包括相互枢接并呈一定夹角的刮淤板,所述刮淤板的下端与河道底部表面齐平,并形成底刮淤部,刮淤板远离枢接侧的一侧与河道相对应的侧壁适配,并形成侧刮淤部;两所述刮淤板上分别铰接有弹性支撑杆,两弹性支撑杆分别与装配杆连接,所述装配杆通过固定座与安装架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底壁辊压机构包括横向水平设置的底部镇压辊,所述底部镇压辊的中部断开并经第一轴杆接续,所述第一轴杆沿底部镇压辊的轴线延伸出底部镇压辊的两端,驱动机构安装于转接架上并与底部镇压辊的中部断开处的第一轴杆部位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底部镇压辊以第一轴杆为轴转动;两升降驱动件并排设置于安装架和转接架之间,且各所述升降驱动件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和转接架铰接,一角度调节件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和转接架铰接。
[0018]进一步地,于所述底部镇压辊的轴向两端分别构造有外张压盘,各所述外张压盘与底部镇压辊的轴线重合,且外张压盘的径向长度沿底部镇压辊的轴线向外递增;于土工网的两侧构造有边翼,各所述外张压盘滚压于相对应的边翼上。
[0019]进一步地,所述侧壁辊压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部镇压辊,各所述侧部镇压辊辊压于河道相对应的侧壁上,侧部镇压辊上同轴连接有第二轴杆,第二轴杆的两端伸出侧部镇压辊的两端,第二轴杆的下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第一轴杆的端部连接,第二轴杆的上端与转接架弹性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杆的上端转动连接于弧形滑块上,所述弧形滑块滑动装配于装配座的弧形滑道内,且所述弧形滑道朝向河道的侧面延伸,于弧形滑块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伸缩弹簧,各伸缩弹簧远离弧形滑块的一端与装配座的相对应端面连接,所述装配座可拆卸连接于转接架上。
[0021]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自适应式清淤机构将河道底壁和侧壁上的淤泥、杂物及杂草等直接清除至河道两侧
的岸上,之后再通过底壁辊压机构和侧壁辊压机构对河道的底部和边坡进行同步整形,在对河道底部整形的过程中,将土工网逐渐铺设在底部,并且通过底壁辊压机构的镇压,使得土工网与河道底部的结合更加稳固,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底壁辊压机构和侧壁辊压机构对河道的底部和边坡进行镇压、压实,进而确保河道的结构稳定性,减缓其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通过铺设土工网,使得土工网来稳固河道内土壤、砂石等,更进一步地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由于自适应式清淤机构、底壁辊压机构、侧壁辊压机构及土工网卷均安装在安装架上,随着车体的行进而同步前行,使得淤泥的清除、河道的底部和边坡的整形及土工网的铺设作业呈连续的状态进行,达到高效作业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土工网起到固定河道水土的作用,进而防止了水土的流失,而且由于岸上或者上游流入河道内的淤泥、杂物等会沉降在河道内,这样,需要定期将河道内的淤泥、杂物进行清除。本专利技术对河道内的水土进行有效的保持,无需对水坝、河坝进行清淤,即淤泥、杂物已被充分地阻挡至河道内,仅需对河道进行清淤作业即可,降低了清淤的作业量。综上可知,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坝前汇流河道的水质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安装架与车体连接,并且将土工网卷安装在安装架上;S2、将自适应式清淤机构伸入河道,且自适应式清淤机构与河道的底壁和侧壁相接触;S3、将土工网卷的一端由底壁辊压机构的下端牵引而出,并将该端固定在河道底壁上;S4、将底壁辊压机构伸入河道并压迫于河道的底壁上,将侧壁辊压机构与河道的两侧壁接触;S5、控制车体沿着河道的延伸方向行进,自适应式清淤机构将河道底部和侧壁上的淤泥、杂物清除至岸上,同时,土工网卷逐渐放卷,使得放卷后的土工网逐渐铺设在河道底壁上;S6、定期对沉降在河道底部并被土工网所拦截的淤泥、杂物进行清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入坝前汇流河道的水质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土工网的上表面上构造有多个橡胶阻挡片,这些橡胶阻挡片沿土工网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橡胶阻挡片倾斜设置,其背向水流的方向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入坝前汇流河道的水质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采用揉搓式清淤机构对河道底部被橡胶阻挡片所阻挡的淤泥、杂物进行清除,揉搓式清淤机构的下部在土工网上行进且同步来回揉搓,使其搓动橡胶阻挡片往复翻动,使得位于两个橡胶阻挡片之间的淤泥、杂物扰动并被抽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入坝前汇流河道的水质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搓式清淤机构包括对称安装于连接座上的两个弹性清淤辊组,两所述弹性清淤辊组通过抽淤管系与抽淤泵连接;所述抽淤管系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连通管,于各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构造有连接管,各所述连接管与相对应的弹性清淤辊组的一侧转动连接,两连通管通过软管连通,且两连通管择一构造有与抽淤泵连接的连接接头;于各弹性清淤辊组的两个连接管之间固定有横梁,于所述横梁与连接座之间安装有纵向驱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入坝前汇流河道的水质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清淤辊组包括对称设置于多个抽淤辊两侧的两个连接件,这些抽淤辊沿连接件的周向均匀设置,各所述抽淤辊为中空的结构,于其表面上布满抽淤孔;于各抽淤辊的周面上沿其周向均匀地构造有多个橡胶叶片,于抽淤辊的轴向两端分别连通有轴管,所述轴管远离抽淤辊的一端封闭,于轴管外转动套装有转接套,所述转接套的内腔通过轴管上的导通孔与轴管连通,于转接套上构造有与其连通的插接管;所述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子琦于晓彤张爽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衡水水文勘测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