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析装置、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方法以及程序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0692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将第一反应容器以及第二反应容器移送的移送机构、第一分注针、第二分注针、试剂分注部、第一反应容器移送部、流体分注部和第二反应容器移送部。第一分注针分注试剂。第二分注针分注包含试剂的流体。试剂分注部通过第一分注针,向位于第一分注位置的第一反应容器分注试剂。第一反应容器移送部通过移送机构,将分注有试剂的第一反应容器从第一分注位置向吸引位置移送。流体分注部通过第二分注针,从位于吸引位置的第一反应容器向位于第二分注位置的第二反应容器分注包含试剂的流体。第二反应容器移送部通过移送机构,将收容有流体的第二反应容器从第二分注位置向第一分注位置移送。注位置向第一分注位置移送。注位置向第一分注位置移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分析装置、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方法以及程序


[0001]本说明书以及附图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自动分析装置、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注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进行血液、尿等检测体试样(日文:試料)的定性
·
定量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在进行二试剂(日文:試薬)体系的分析的情况下,首先向收容有检测体试样的反应容器分注第一试剂。然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向该反应容器分注第二试剂。在分注第二试剂而经过规定时间后,在测定部进行规定的测定。关于从将第一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至将第二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的时间、以及从将第二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至进行测定部处的测定的时间,根据保持反应容器并移送到各分注位置以及测定位置的反应盘的动作循环来决定。例如,能够进行将从将第一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至将第二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的时间设为5分钟,以及,将从将第二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至进行测定部处的测定的时间设为5分钟。
[0003]根据测定项目的种类,作为自将第二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起至进行测定部处的测定的时间,有时想要确保更长的时间(例如,10分钟)。为此,可以考虑将向反应容器分注第二试剂的定时提前。但是,以往的自动分析装置不能将向反应容器分注第二试剂的定时提前。为了以比规定的定时早的定时分注第二试剂,也可以考虑在自动分析装置设置追加的分注机构,但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整体的构造复杂化,成本也会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说明书以及附图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要解决的课题之一是,延长从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分注至测定完成的时间。但是,通过本说明书以及附图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要解决的课题并不限定于上述课题。也能够将由后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构成带来的各效果所对应的课题作为其他课题而定位。
[0005]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将第一反应容器以及第二反应容器移送的移送机构、第一分注针、第二分注针、试剂分注部、第一反应容器移送部、流体分注部和第二反应容器移送部。第一分注针分注试剂。第二分注针分注包含试剂的流体。试剂分注部通过第一分注针,向位于第一分注位置的第一反应容器分注试剂。第一反应容器移送部通过移送机构,将分注有试剂的第一反应容器从第一分注位置向吸引位置移送。流体分注部通过第二分注针,从位于吸引位置的第一反应容器向位于第二分注位置的第二反应容器分注流体。第二反应容器移送部通过移送机构,将收容有流体的第二反应容器从第二分注位置向第一分注位置移送。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表示自动分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构成的框图。
[0007]图2是表示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控制部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0008]图3是表示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部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0009]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注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010]图5是对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移送机构反应容器的移送进行说明的图。
[0011]图6是对基于移送机构的反应容器的移送进行说明的图。
[0012]图7是对基于移送机构的反应容器的移送进行说明的图。
[0013]图8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二分注针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14]图9是对第二分注针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15]图10是对第二分注针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16]图11是对第二分注针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17]图12是对第二分注针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18]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注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019]图14是对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移送机构的反应容器的移送进行说明的图。
[0020]图15是对基于移送机构的反应容器的移送进行说明的图。
[0021]图16是对基于移送机构的反应容器的移送进行说明的图。
[0022]图17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二分注针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23]图18是对第二分注针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24]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分注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025]图20是对基于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移送机构的反应容器的移送进行说明的图。
[0026]图21是对基于移送机构的反应容器的移送进行说明的图。
[0027]图22是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第一分注针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28]图23是对第一分注针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29]图24是对第一分注针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30]图25是对第一分注针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所附的附图中,为了便于图示和易于理解,对实物按比例进行了适当的缩小或夸张地变更了实物的纵横尺寸比例等。
[0032]图1是表示自动分析装置10的一个例子的构成的框图,图2是表示自动分析装置10的分析控制部11的功能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是表示自动分析装置10的分析部20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0033]自动分析装置10具备分析部20、分析控制部11、分析数据处理部13、输出部15、操作部17和系统控制部19。分析部20进行被检试样、校准品的测定、分析。分析控制部11进行分析部20的控制。分析数据处理部13对从分析部20输出的分析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出分析数据。输出部15输出来自分析数据处理部13的分析数据。操作部17受理分析条件、各种指令
信号的输入。系统控制部19统一控制上述的这些单元。
[0034]分析数据处理部13具备:运算部131,根据从分析部20输出的校准信号、分析信号等,进行校准表的制作、分析数据的计算等;以及存储部132,保存运算部131中制作的校准表、计算出的分析数据等。
[0035]运算部131由从分析部20输出的各项目的校准信号制作各项目的校准表,并向输出部15输出,并且保存于存储部132。此外,运算部131对于从分析部20输出的各项目的分析信号,在从存储部132读出了与该分析信号的项目对应的校准表之后,使用该校准表计算出分析数据,并输出到输出部15,并且保存于存储部132。
[0036]存储部132具备硬盘等,针对每个被检试样保存从运算部131输出的校准表、分析数据等。
[0037]输出部15具备:打印部151,对从分析数据处理部13输出的校准表、分析数据等进行打印输出;显示部152,进行显示输出;以及在线部153,用于将分析数据等输出到外部的信息系统等。而且,打印部151具备打印机等,基于对从分析数据处理部13输出的校准表、分析数据等进行了预先设定的格式,在打印机用纸上进行打印输出。此外,显示部152具备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液晶显示监视器、有机EL显示监视器等监视器,进行从分析数据处理部13输出的校准表、分析数据等的显示,或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中,具备:移送机构,将第一反应容器以及第二反应容器移送;第一分注针,分注试剂;第二分注针,分注包含所述试剂的流体;试剂分注部,通过所述第一分注针,向位于第一分注位置的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分注所述试剂;第一反应容器移送部,通过所述移送机构,将分注有所述试剂的所述第一反应容器从所述第一分注位置向吸引位置移送;流体分注部,通过所述第二分注针,从位于所述吸引位置的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向位于第二分注位置的所述第二反应容器分注所述流体;以及第二反应容器移送部,通过所述移送机构,将收容有所述流体的所述第二反应容器从所述第二分注位置向所述第一分注位置移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分注部通过所述第二分注针从试样容器吸引试样,以在内部保持所述试样的状态吸引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内的所述试剂,向所述第二反应容器分注所述试样以及所述试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分注部通过所述第二分注针,在吸引所述试样后且吸引所述试剂前,向所述第二分注针内吸引外部气体,在所述试样与所述试剂之间形成气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分注部在吸引所述试样后且吸引所述试剂前,对所述第二分注针的外表面进行清洗。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分注部通过所述第二分注针,在吸引所述试剂后,向所述第二分注针内吸引外部气体,在所述试剂与所述第二分注针的前端之间形成气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所述试剂分注部通过所述第一分注针,向收容有试样的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分注所述试剂,所述流体分注部通过所述第二分注针,从位于所述吸引位置的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向位于所述第二分注位置的所述第二反应容器分注包含所述试样以及所述试剂的所述流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流体分注部通过所述第二分注针,在吸引所述流体后,向所述第二分注针内吸引外部气体,在所述流体与所述第二分注针的前端之间形成气隙。8.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6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所述试剂分注部,通过所述第一分注针将第二试剂分注到通过所述第二反应容器移送部而被移送到所述第一分注位置的所述第二反应容器。9.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中,具备:分注针,分注第一试剂以及第二试剂;以及试剂分注部,通过所述分注针吸引所述第一试剂,以在内部保持所述第一试剂的状态
吸引所述第二试剂,向收容有试样的反应容器分注所述第一试剂以及所述第二试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昌造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