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集成分子筛结构制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061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氧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度集成分子筛结构制氧机,包括:制氧机壳体与制氧机底座;制氧机主体与分子筛筒组件,所述制氧机主体与分子筛筒组件均布置在制氧机底座上,所述分子筛筒组件包括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所述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之间对称式布置有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中转多通阀,固定设置在制氧机壳体上;上盖板与底座板;密封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板上,密封盖合所述连通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集成分子筛结构制氧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氧机
,具体为一种高度集成分子筛结构制氧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制氧机通常采用分子筛变压吸附的原理,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提取需要的高浓度氧气,制氧机最关键主要的部件是分子筛桶,也叫吸附塔

[0003]对于分子筛桶来说,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固定方式有分立式和集成式两种,其中分立式的布局方式的需要很多管路连接,这样接头和管路需要很多扎带和卡箍,比较容易漏气,生产效率低且存放不方便;而现有集成式的结构在针对排氮腔与储氧腔的布局,布局位置缺乏合理性,整体结构设计复杂,物料成本与加工成本增加;同时分子筛筒与集成式的排氮腔与储氧腔布局与筛筒之间的连通密封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

)
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度集成分子筛结构制氧机,解决了现有制氧机分子筛筒集成式布局结构设计复杂,物料成本与加工成本高,同时分子筛筒与排氮腔与排氧腔之间连通的密封性有待提高的问题

[0006](

)
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度集成分子筛结构制氧机,包括:制氧机壳体与制氧机底座;制氧机主体与分子筛筒组件,所述制氧机主体与分子筛筒组件均布置在制氧机底座上,所述分子筛筒组件包括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所述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之间对称式布置有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均可用以作为排氮腔或储氧腔,作为储氧腔的所述第一空腔或所述第二空腔通过连通腔分别与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连通;中转多通阀,固定设置在制氧机壳体上;上盖板与底座板,所述上盖板与底座板分别盖合第一筛筒

第二筛筒

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述底座板固定连接在制氧机底座上;密封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板上,密封盖合所述连通腔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内均设置有若干个分子筛,所述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外表壁对称布置有安装肋板,所述上盖板与底座板能够固定连接在安装肋板上

[0009]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上对称布置有筛筒上盖,所述筛筒上盖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筛筒以及第二筛筒一一连通的空气接口,所述空气接口与中转多通阀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连通腔包括布置在底座板上的条形腔以及贯穿底座板的连通孔与中间孔,两个所述连通孔分别与第一筛筒以及第二筛筒连通,所述中间孔与作为储氧腔的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连通,所述连通孔与中间孔均与条形腔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第一空腔盖与第二空腔盖,用作储氧腔的所述第一空腔盖或第二空腔盖上连通有排氧出气口,用作排氮腔的所述第一空腔盖或第二空腔盖上连通有排氮进气口,所述排氮进气口与中转多通阀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底座板上分别布置有筛筒底座

第一空腔底座以及第二空腔底座,所述连通孔与筛筒底座连通,用作储氧腔下方的所述第一空腔底座或第二空腔底座内布置有与中间孔连通的进氧嘴,用作储氮腔下方的所述第一空腔底座或第二空腔底座内设置有排氮口,所述排氮口连通有排氮出气嘴

[0013]优选的,所述筛筒底座以及用作储氧腔的所述第一空腔底座或第二空腔底座内均布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远离第一筛筒的一端以及底座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密封件通过安装孔配合紧固件盖合密封所述条形腔,所述密封件与条形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14]优选的,用作排氮腔的所述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内填充有消音材料

[0015]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上位于筛筒上盖

第一空腔盖与第二空腔盖之间的间隙处布置有与间隙形状匹配的密封垫片;所述底座板上位于筛筒底座

第一空腔底座与第二空腔底座之间的间隙处布置有与间隙形状匹配的密封垫片

[0016](

)
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该高度集成分子筛结构制氧机,通过集成式布置在两个筛筒之间的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有效避免额外占用分子筛筒周边的空间,同时也便于一体加工成型筛筒

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有效降低物料成本与生产成本;通过设置的连通腔,能够有效保障第一空腔或者第二空腔与分子筛筒之间的连通性,有利于在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内分离出的氧气及时进入空腔内进行储存;通过设置的密封件,能够保证连通腔在工作状态下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子筛筒组件布局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分子筛筒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布局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盖板上结构布局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底座板上结构布局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密封件布局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连通腔布局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1、
制氧机壳体;
2、
制氧机底座;
3、
制氧机主体;
4、
中转多通阀;
5、
分子筛筒组件;
51、
第一筛筒;
52、
分子筛;
53、
安装肋板;
54、
第二筛筒;
55、
上盖板;
56、
筛筒上盖;
57、
空气接口;
58、
筛筒底座;
59、
固定柱;
510、
连通孔;
511、
条形腔;
512、
中间孔;
513、
底座板;
6、
第一空腔;
61、
第一空腔盖;
62、
排氧出气口;
63、
第一空腔底座;
64、
进氧嘴;
7、
第二空腔;
71、
第二空腔盖;
72、
排氮进气口;
73、
排氮出气嘴;
74、
第二空腔底座;
75、
排氮口;
8、
安装孔;
9、
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度集成分子筛结构制氧机,包括:制氧机壳体与制氧机底座;制氧机主体与分子筛筒组件,所述制氧机主体与分子筛筒组件均布置在制氧机底座上,所述分子筛筒组件包括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所述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之间对称式布置有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均可用以作为排氮腔或储氧腔,作为储氧腔的所述第一空腔或所述第二空腔通过连通腔分别与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连通;中转多通阀,固定设置在制氧机壳体上;上盖板与底座板,所述上盖板与底座板分别盖合第一筛筒

第二筛筒

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述底座板固定连接在制氧机底座上;密封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板上,密封盖合所述连通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集成分子筛结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内均设置有若干个分子筛,所述第一筛筒与第二筛筒外表壁对称布置有安装肋板,所述上盖板与底座板能够固定连接在安装肋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集成分子筛结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上对称布置有筛筒上盖,所述筛筒上盖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筛筒以及第二筛筒一一连通的空气接口,所述空气接口与中转多通阀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集成分子筛结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包括布置在底座板上的条形腔以及贯穿底座板的连通孔与中间孔,两个所述连通孔分别与第一筛筒以及第二筛筒连通,所述中间孔与作为储氧腔的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连通,所述连通孔与中间孔均与条形腔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才陶瑞杰李帅郭松高志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康居人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