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机两器总成及其超高能效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982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除湿机两器总成及其超高能效除湿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湿机两器总成及其超高能效除湿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除湿机两器总成及其超高能效除湿机


技术介绍

[0002]普通除湿机是一个蒸发器冷凝器
(
两器
)
共用一个风路的单冷型空调器,通过蒸发器吸热将翅片间隙吸入的空气降温到露点温度之下凝结析出水分而“除湿”;作为最简单的制冷产品,除湿机具有品种多

产量大的特点;除湿机与空调冰箱等制冷产品一道,成为了现代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支点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机用高效换热器结构,包括冷凝器

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主冷凝器和过冷冷凝器;所述蒸发器

过冷冷凝器

主冷凝器沿着气流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呈高低布置,蒸发器上方的形成连通过冷冷凝器上部的过冷进风口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平行流冷凝器的向上出风的工业移动除湿机,包括箱体结构总成

除湿系统总成

轴流风机组件

液位控制装置

储水桶

以及电器控制装置

所述除湿系统由压缩机

储液器

毛细管

过滤器

电磁阀

平行流冷凝器

蒸发器组成,该技术的除湿能效和负荷强度较低
>。
[0004]现状除湿机技术,还没有充分发掘出除湿机标准运行工况下低环境温度
(27℃)
对降低冷凝器冷凝压力的作用,特别是还没有意识到蒸发器低温出风
(14℃
左右
)
作为一种重要冷源对降低冷凝器末端冷凝液温度

提高冷凝液过冷度

降低节流阀中制冷液汽化比例

提高蒸发器进口制冷剂液相比例

提高制冷量除湿量的重要作用,除湿机除湿能效比长期停留在
2.0L/kwh
左右的水平上;
[0005]同时,现状除湿机技术,承续传统的单风道结构,没有着力优化压缩机

两器

节流阀的空间关系,特别是没有着力优化两器与进出风道的空间结构关系,存在着冗余结构多

能量密度低的问题,能量密度长期停留在标准工况下
1L H2O/h
除湿能力占用
80L
左右主机体积的水平上

[0006]大幅度提升除湿机的除湿能效和负荷强度,在
27℃60
%标准工况下除湿能效达到
3.5L/kwh
以上

能量密度
(
负荷强度
)
达到每
1L H2O/h
除湿能力占用的主机体积低于
50L
,是除湿机行业的技术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湿机两器总成;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除湿机两器总成的超高能效除湿机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除湿机两器总成,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为由包括1个两器组合模块;或者是至少2个两器组合模块组成的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或者是由两器组合模块和所述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组成的结构;或者是由所述两器组合模块和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
块中的一种或两种,与若干个隔板组成的结构;所述两器组合模块的翅片长边设置在水平风道中的竖直方向或接近于竖直方向;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水平截面呈锯齿状折线型;
[0011]所述两器组合模块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包括过热放热段

冷凝段和过冷段,所述过热放热段

冷凝段

过冷段和蒸发器为平板式翅片管式换热器和
/
或微通道换热器

[0012]进一步地,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水平截面为
V

、N
型,或由至少2个垂直于翅片长边水平截面为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连续布置构成的锯齿型;
[0013]优选地,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水平截面为
W
型;优选地,所述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的顶角
α

15
°

110
°

[0014]优选地,所述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的顶角
α

30
°

90
°

[0015]优选地,所述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的顶角
α

30
°

60
°

[0016]进一步地,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断面的一侧为换热器进风面,另一侧为换热器出风面;
[0017]进风气流的入射面为每一个两器组合模块的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进风气流与每一个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上每一张翅片尖部交角均为钝角;钝角
β

97.5
°

145
°

[0018]进风气流以钝角
β
撞击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中的每一张翅片尖部,被翅片反射进入翅片间隙穿越两器组合模块流向负压腔

[0019]进一步地,进入每一个翅片间隙
d
的气流流量,等于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前后两张翅片尖部在进风断面上的垂直距离
δ
所拦截的进风气流;
[0020]δ

d
·
sin
α
/2
,其中
α
为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的顶角;
[0021]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前后两张翅片尖部在进风断面上的垂直距离
δ
值为
0.13d

0.7d
之间;优选地,翅片间隙气流速度为进风速度
1/3
,对应于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的顶角
α

39
°
入射钝角
β

109.5
°

[0022]蒸发器和冷凝器包括翅片和换热管;多张互相平行并相隔一定间距的翅片组成翅片组;沿垂直于翅片所在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除湿机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为由包括1个两器组合模块;或者是至少2个两器组合模块组成的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或者是由两器组合模块和所述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组成的结构;或者是由所述两器组合模块和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中的一种或两种,与若干个隔板组成的结构;所述两器组合模块的翅片长边设置在水平风道中的竖直方向或接近于竖直方向;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水平截面呈锯齿状折线型;所述两器组合模块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包括过热放热段

冷凝段和过冷段,所述过热放热段

冷凝段

过冷段和蒸发器为平板式翅片管式换热器和
/
或微通道换热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水平截面为
V

、N
型,或由至少2个垂直于翅片长边水平截面为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连续布置构成的锯齿型;优选地,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水平截面为
W
型;优选地,所述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的顶角
α

15
°

110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垂直于翅片长边的水平截面的一侧为换热器进风面,另一侧为换热器出风面;进风气流的入射面为每一个两器组合模块的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进风气流与每一个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上每一张翅片尖部交角均为钝角;钝角
β

97.5
°

145
°
;进风气流以钝角
β
撞击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中的每一张翅片尖部,被翅片反射进入翅片间隙穿越两器组合模块流向负压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进入每一个翅片间隙
d
的气流流量,等于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前后两张翅片尖部在进风断面上的垂直距离
δ
所拦截的进风气流;
δ

d
·
sin
α
/2
,其中
α
为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的顶角;平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前后两张翅片尖部在进风断面上的垂直距离
δ
值为
0.13d

0.7d
之间;优选地,翅片间隙气流速度为进风速度
1/3
,对应于水平截面
V
型两器组合模块的顶角
α

39
°
,入射钝角
β

109.5
°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

过冷段

冷凝段和过热放热段相邻设置,所述蒸发器嵌入所述冷凝器;所述过热放热段位于并排设置的所述蒸发器

过冷段和
/
或冷凝段的上方;所述过冷段设置于冷凝段和蒸发器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放热段

冷凝段

过冷段和蒸发器的制冷剂管路依次串联,所述冷凝器的过冷段的输出端通过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管路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制冷剂子管路,所述过冷段的制冷剂管路输出口通过所述节流装置分别与若干所述制冷剂子管路的输入口相连通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器组合模块设有2套冷凝器和2套蒸发器;所述两器组合模块中的2套冷凝器和2套蒸发器,分别属于两个独立的制冷除湿系统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除湿机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2套冷凝器和2套蒸发器设置在同
一套翅片组上;在翅片上,分属于各制冷除湿系统且比邻设置的过热放热段中换热管组之间设有翅片热桥,以形成过热放热段组合;分属于各制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世山宗鹏鹏诸葛水明詹飞龙李成伟韦林林刘玉恩马骥王媛薛必远王恒熊爱莲周颖许光亚吴飞飞徐言先刘晓兰王庆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二二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