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9651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4
本文公开了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为DNA聚合酶
θ
抑制剂的取代的噻二唑基衍生物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
2020

12
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
63/120,410
号和
2021
年8月
13
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
63/232,749
号根据
35 U.S.C.119(e)
的权益,每个申请的内容特此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将其全文并入

[0003]专利技术背景
[0004]针对
DNA
修复缺陷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经过验证且有效的策略

然而,
DNA
修复缺陷的癌症往往变得依赖于备用
DNA
修复途径,这是一个“致命弱点”,可以针对性地消除癌细胞,并且是合成致死的基础

合成致死的实例是聚
(ADP

核糖
)
聚合酶
(PARP)
抑制剂在治疗
BRCA
缺陷型乳腺癌和卵巢癌中的成功
(Audeh M.W.
等人,
Lancet(2010)

376(9737)

245

51)。
[0005]DNA
损伤修复过程对于基因组的维持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其中双链断裂
(DSB)
主要通过细胞周期
G1/>期的非同源末端连接
(NHEJ)
途径和
S

G2
期的同源重组
(HR)
修复

较少被关注的替代末端连接
(alt

EJ)
,也称为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
(MMEJ)
途径,通常被认为是
NHEJ

HR
受损时的“备用”DSB
修复途径

许多遗传学研究强调了
DNA
聚合酶
θ
(Pol
θ
,由
POLQ
编码
)
在高等生物体中刺激
MMEJ
中的作用
(Chan S.H.
等人
,PLoS Genet.(2010)

6:e1001005

Roerink S.F.
等人
,Genome research.(2014)

24:954

962

Ceccaldi R.
等人
,Nature(2015)

518:258

62
;和
Mateos

Gomez P.A.
等人
,Nature(2015)

518:254

57)。
[0006]Pol
θ
在人类
DNA
聚合酶中是独特的,不仅表现出
C

DNA
聚合酶结构域,而且表现出
N
端解旋酶结构域,该结构域被长且不太保守的中心结构域隔开,该中心结构域除了
Rad51
结合外功能未知
(Seki
等人,
2003
年,
Shima
等人,
2003
年;
Yousefzadeh

Wood

2013

)。N

ATP

/
解旋酶结构域属于
SF2
解旋酶超家族的
HELQ


在同源重组缺陷
(HRD)
细胞中,
Pol
θ
可以通过
alt

EJ
途径在
DNA
损伤位点进行容易出错的
DNA
合成

已经表明,
Pol
θ
的解旋酶结构域通过破坏
Rad51
核蛋白复合物的形成来抑制
HR
通路,而
Rad51
核蛋白复合物的形成涉及电离辐射后
HR
依赖性
DNA
修复反应的启动
。Pol
θ
的这种抗重组酶活性促进
alt

EJ
途径

此外,
Pol
θ
的解旋酶结构域有助于微同源介导的链退火
(Chan SH
等人,
PLoS Genet.(2010)

6:e1001005
;和
Kawamura K
等人,
Int.J.Cancer(2004)

109
:9‑
16)。

ssDNA
突出端包含
>2bp
的微同源性时,
Pol
θ
通过利用这种退火活性,有效促进
alt

EJ
途径中的末端连接
(Kent T.
等人
,Elife(2016)

5:e13740)

Kent T.
等人,
Nat.Struct.Mol.Biol.(2015)

22:230

237)。
这种重新退火活性是通过
Rad51
相互作用的耦合作用以及随后
ATP
酶介导的
Rad51

DSB
损伤位点的置换来实现的

退火后,
DNA
的引物链可以通过
Pol
θ
的聚合酶结构域延伸

[0007]Pol
θ
的表达在正常细胞中基本不存在,但在乳腺癌

肺癌和卵巢癌中表达上调
(Ceccaldi R.
等人
,Nature(2015)

518,258

62)。
另外,
Pol
θ
表达的增加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
(Lemee F
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0)

107:13390

5)。
已经表明,
HR、NHEJ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I)
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X1选自
CH2和
C2‑4亚烷基,其取代有0至1个

OH
;环
A
选自苯基和具有1至4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

10
元杂芳基;所述下标
m

n
各自独立地为0或者1;
R1和
R2当存在时分别独立地选自
C1‑4烷基
、C1‑4烷氧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卤代烷氧基
、C1‑4羟基烷基


X
a

O

C1‑4烷基


C(O)OH
和氰基,其中
X
a
独立地选自键和
C1‑4亚烷基;
Ar1选自苯基

具有1至4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至6元杂芳基

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至6元杂环烷基

具有1至4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6至
10
元二环杂环基

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6至
10
元桥连杂环基和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6至
12
元螺杂环基,其中
Ar1取代有0至3个
R3;每一
R3独立地选自
C1‑4烷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卤代烷氧基
、C3‑6环烷基
、C3‑6环烷基氧基


X2‑
OH、

X2‑
O

C1‑4烷基


C(O)

C1‑4烷基,和

X2‑
氰基;或者在相邻环顶点上的两个
R3组合以形成
C3‑6环烷基,或者在相同环顶点上的两个
R3组合以形成氧代,其中每一
X2独立地选自键和
C1‑4亚烷基;
Z
选自
:(i)4
至6元杂环烷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其中
S
环顶点任选地被氧化成
S(O)
或者
S(O)2;
(ii)C5‑8桥连环烷基;
(iii)C6‑
12
螺环基;
(iv)C5‑7环烷基,其在相邻环顶点处取代有部分,所述部分组合以形成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或6元杂芳基,由此形成稠合环系;
(v)5
至7元杂环烷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并且在相邻环顶点处取代有部分,所述部分组合以形成具有0至2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另外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或6元杂芳基,由此形成稠合环系;
(vi)5
或6元杂芳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并且在相邻环顶点处取代有两个部分,所述的两个部分组合以形成5至6元饱和的或者部分不饱和的包含0至2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另外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环,由此形成稠合环系;
(vii)C5‑7桥连杂环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
(viii)6

12
元螺杂环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和
(ix)4

10
元二环杂环基,其具有1至4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
其中每一
Z
取代有0至3个
R4取代基,其中的每个独立地选自
C1‑4烷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烷氧基
、C1‑4卤代烷氧基


X3‑
OH、C3‑6环烷基
、C3‑6环烷基氧基


X3‑
氰基


X3‑
O

C1‑4烷基


X3‑
C(O)OH、

S(O)(NH)

C1‑4烷基


S(O)2‑
C1‑4烷基


C(O)

C1‑4烷基,和包含4至6个环成员和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

X4‑
杂环烷基;或者两个
R4取代基组合以形成氧代部分,其中每一环烷基独立地取代有0至3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取代基:
C1‑4烷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烷氧基


X3‑
O

C1‑4烷基


X3‑
C(O)OH
,和

X3‑
OH
;每一
X3独立地选自键和
C1‑4亚烷基,和每一
X4独立地选自键


O

,和
C1‑4亚烷基
。2.

(I)
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X1选自
CH2和
C2‑4亚烷基,其取代有0至1个

OH
;环
A
选自苯基和具有1至4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

10
元杂芳基;所述下标
m

n
各自独立地为0或者1;
R1和
R2当存在时分别独立地选自
C1‑4烷基
、C1‑4烷氧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卤代烷氧基
、C1‑4羟基烷基


C(O)OH
和氰基;
Ar1选自苯基

具有1至4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至6元杂芳基

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至6元杂环烷基

具有1至4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6至
10
元二环杂环基

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6至
10
元桥连杂环基和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6至
12
元螺杂环基,其中
Ar1取代有0至3个
R3;每一
R3独立地选自
C1‑4烷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卤代烷氧基
、C3‑6环烷基
、C3‑6环烷基氧基


X2‑
OH、

X2‑
O

C1‑4烷基


C(O)

C1‑4烷基,和

X2‑
氰基;或者在相邻环顶点上的两个
R3组合以形成
C3‑6环烷基,或者在相同环顶点上的两个
R3组合以形成氧代,其中每一
X2独立地选自键和
C1‑4亚烷基;
Z
选自
:(i)4
至6元杂环烷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其中
S
环顶点任选地被氧化成
S(O)
或者
S(O)2;
(ii)C5‑8桥连环烷基;
(iii)C6‑
12
螺环基;
(iv)C5‑7环烷基,其在相邻环顶点处取代有部分,所述部分组合以形成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或6元杂芳基,由此形成稠合环系;
(v)5
至7元杂环烷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并且在相
邻环顶点处取代有部分,所述部分组合以形成具有0至2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另外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或6元杂芳基,由此形成稠合环系;
(vi)5
或6元杂芳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并且在相邻环顶点处取代有两个部分,所述的两个部分组合以形成5至6元饱和的或者部分不饱和的包含0至2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另外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环,由此形成稠合环系;
(vii)C5‑7桥连杂环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和
(viii)6

12
元螺杂环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其中每一
Z
取代有0至3个
R4取代基,其中的每个独立地选自
C1‑4烷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烷氧基
、C1‑4卤代烷氧基


X3‑
OH、C3‑6环烷基
、C3‑6环烷基氧基


X3‑
氰基


X3‑
O

C1‑4烷基


X3‑
C(O)OH、

S(O)(NH)

C1‑4烷基


S(O)2‑
C1‑4烷基


C(O)

C1‑4烷基,和包含4至6个环成员和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

X4‑
杂环烷基,其中每一环烷基独立地取代有0至3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取代基:
C1‑4烷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烷氧基


X3‑
O

C1‑4烷基


X3‑
C(O)OH
,和

X3‑
OH
;每一
X3独立地选自键和
C1‑4亚烷基,和每一
X4独立地选自键


O

,和
C1‑4亚烷基
。3.

(I)
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X1选自
CH2和
C2‑4亚烷基,其取代有0至1个

OH
;环
A
选自苯基和具有1至4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

10
元杂芳基;所述下标
m

n
各自独立地为0或者1;
R1和
R2当存在时分别独立地选自
C1‑4烷基
、C1‑4烷氧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卤代烷氧基
、C1‑4羟基烷基


C(O)OH
和氰基;
Ar1选自苯基

具有1至4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至6元杂芳基

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至6元杂环烷基

具有1至4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6至
10
元二环杂环基

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6至
10
元桥连杂环基和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6至
12
元螺杂环基,其中
Ar1取代有0至3个
R3;每一
R3独立地选自
C1‑4烷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卤代烷氧基
、C3‑6环烷基
、C3‑6环烷基氧基


X2‑
OH、

X2‑
O

C1‑4烷基


C(O)

C1‑4烷基,和

X2‑
氰基;或者在相邻环顶点上的两个
R3组合以形成
C3‑6环烷基,或者在相同环顶点上的两个
R3组合以形成氧代,其中每一
X2独立地选自键和
C1‑4亚烷基;
Z
选自
:(i)5
至6元杂环烷基;
(ii)C5‑8桥连环烷基;
(iii)C6‑
12
螺环基;
(iv)C5‑7环烷基,其在相邻环顶点处取代有部分,所述部分组合以形成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或6元杂芳基,由此形成稠合环系;
(v)5
至7元杂环烷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并且在相邻环顶点处取代有部分,所述部分组合以形成具有0至2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另外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或6元杂芳基,由此形成稠合环系;
(vi)5
或6元杂芳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并且在相邻环顶点处取代有两个部分,所述的两个部分组合以形成5至6元饱和的或者部分不饱和的包含0至2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另外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环,由此形成稠合环系;和
(vii)C5‑7桥连杂环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其中每一
Z
取代有0至3个
R4取代基,其中的每个独立地选自
C1‑4烷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烷氧基
、C1‑4卤代烷氧基


X3‑
OH、C3‑6环烷基
、C3‑6环烷基氧基


X3‑
氰基


X3‑
O

C1‑4烷基


X3‑
C(O)OH、

S(O)(NH)

C1‑4烷基


S(O)2‑
C1‑4烷基


C(O)

C1‑4烷基,和包含4至6个环成员和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

X4‑
杂环烷基,其中每一环烷基独立地取代有0至3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取代基:
C1‑4烷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烷氧基


X3‑
O

C1‑4烷基


X3‑
C(O)OH
,和

X3‑
OH
;每一
X3独立地选自键和
C1‑4亚烷基,和每一
X4独立地选自键


O

,和
C1‑4亚烷基
。4.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化合物具有式
(Ia):5.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
Z
为取代有0至3个
R4的4元杂环烷基
。6.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
Z
为取代有0至3个
R4的5元杂环烷基
。7.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
Z
为取代有0至3个
R4的6元杂环烷基
。8.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
Z
为取代有0至3个
R4的
C5‑8桥连环烷基
。9.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
Z
为取代有0至3个
R4的
C6‑
12
螺环基
。10.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
Z

C5‑7环烷基,其在相邻环顶点处取代有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组合以形成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至6元杂芳基,由此形成稠合环系,其中所述稠合环系还取代有0至3个
R4。11.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
Z
为5至7元杂环烷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并且在相邻环顶点处取代有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组合以形成具有0至2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另外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至6元杂芳基,由此形成稠合环系,其中所述稠合环系还取代有0至3个
R4。12.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
Z
为5或6元杂芳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并且在相邻环顶点处取代有两个部分,所述的两个部分组
合以形成包含0至2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另外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或6元环,由此形成稠合环系,其中所述稠合环系还取代有0至3个
R4。13.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
Z

C5‑7桥连杂环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并且取代有0至3个
R4。14.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
Z
为6至
12
元螺杂环基,其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
。15.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化合物,其中
Z
为4至
10
元二环杂环基,其具有1至4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
。16.

(II)
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X1选自
CH2和
C2‑4亚烷基,其取代有0至1个

OH
;环
A
选自苯基和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

10
元杂芳基;所述下标
m

n
各自独立地为0或者1;每一
R1和
R2当存在时分别独立地选自
C1‑4烷基
、C1‑4烷氧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卤代烷氧基
、C1‑4羟基烷基


C(O)OH
和氰基;
Ar1选自苯基

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至6元杂芳基

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至6元杂环烷基

具有1至4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6至
10
元二环杂环基

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6至
10
元桥连杂环基和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6至
12
元螺杂环基,其中
Ar1取代有0至3个
R3;每一
R3独立地选自
C1‑4烷基

卤素
、C1‑4卤代烷基
、C1‑4卤代烷氧基
、C3‑6环烷基
、C3‑6环烷基氧基


X2‑
OH、

X2‑
O

C1‑4烷基


C(O)

C1‑4烷基,和

X2‑
氰基;或者在相邻环顶点上的两个
R3组合以形成
C3‑6环烷基,或者在相同环顶点上的两个
R3组合以形成氧代,其中每一
X2独立地选自键和
C1‑4亚烷基;
Ar2选自苯基

具有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5‑

10
元杂芳基,和
C3‑6环烷基,其中每一
Ar2取代有选自以下的
R
4a
取代基:

X3‑
OH、

X3‑
O

C1‑4烷基
、C3‑6环烷基


X5‑
C(O)OH、

C2‑4亚烷基

氰基


S(O)(NH)

C1‑4烷基


S(O)2‑
C1‑4烷基,和包含4至6个环成员和1至3个独立地选自
N、O

S
的杂原子作为环顶点的

X4‑
杂环烷基,其中每一环烷基独立地取代有1至2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取代基:

X3‑
O

C1‑4烷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葛兰素史密斯克莱知识产权第四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