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增压器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9605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增压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变截面增压器及其工作方法,该变截面增压器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处于第一壳体顶部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蜗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截面增压器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增压器
,特别涉及变截面增压器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变截面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

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蜗轮室内的蜗轮,蜗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

当发动机转速增大,废气排出速度与蜗轮转速也同步增加,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0003]中国公开授权专利技术:
CN107965386A
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蜗轮增压器,其通过废气推动排气蜗轮旋转,进行进气增压,结合废气再高温下燃烧形成的推力,使废气出气压力更大,从而使进气压力更大,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进气管的口径是固定的,导致空气进入蜗轮增压器的流量是固定的,对蜗轮增压器的流量范围造成限制,不利于根据车速对发动机所需的气体流量进行调节

[0004]因此,专利技术变截面增压器及其工作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变截面增压器及其工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变截面增压器,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处于第一壳体顶部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蜗轮,所述第二壳体内部设置有泵轮,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心处均插接有转轴,所述蜗轮和泵轮利用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壁连通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壳体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排气口,第一壳体利用第一进气口进入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口排出,所述第二壳体外侧壁连通有进气管,第二壳体利用进气管连通空气滤清器输出端,所述第二壳体顶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二排气口,第二壳体利用进气管进入的气体通过第二排气口排出,所述第二壳体外侧壁与进气管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气口,且第二进气口的内径由前向后之间减小,第二进气口前侧端口的直径小于进气管的内径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的前侧端口内部设置有过滤架,过滤架圆周外侧面与进气管的圆周内侧壁对应贴合,所述过滤架前侧面铺设有滤网,所述进气管内部设置有限定过滤架的活动结构,所述活动结构包括四个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前侧端固定有与过滤架圆周内侧壁挤压贴合的凸块,所述移动杆后侧端对应贯穿活动环,所述活动环表面设置有与四个移动杆滑动配合的弧形槽,移动杆在弧形槽内侧滑动时,移动杆前侧端的凸块始终贴合在过滤架的圆周内侧壁

[0007]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结构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圆板,两个半圆板对应封堵活动环中心处的通槽,两个半圆板分别对应两个移动杆后侧端,顶部的两个移动杆后侧端对
应处于顶部的半圆板两侧,底部的两个两个移动杆后侧端对应处于底部的半圆板两侧,所述半圆板两侧边均固定有凸杆,所述移动杆后侧端固定有套接于凸杆表面的套环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半圆板圆周侧边中心处固定有转杆,所述活动环后侧面设置有限定转杆的限定架,所述转杆表面套接有扭簧,所述半圆板利用扭簧连接限定架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内部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有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水平设置,且活动板两端分别对应两个水平设置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中心处固定有卡架,所述活动板内部设置有与卡架对应的插槽,所述卡架内侧端对应插接在活动板的插槽内部,所述卡架内侧部与活动板端面之间利用弹性片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环后侧面两侧均固定有贯穿进气管后侧端的插杆,所述插杆表面套接有弹簧,且活动环后侧面利用弹簧连接进气管内部,两个插杆后侧端固定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限定套接于第二壳体外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环圆周外侧面与进气管的内侧壁贴合,所述插杆的中心线与活动环后侧面垂直设置,所述弧形板利用插杆推动活动环在进气管内部来回移动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如上述所述的变截面增压器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到第一壳体内部,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第一壳体内部的蜗轮转动,蜗轮在转动过程中利用转轴带动同轴的泵轮同步转动;
S2、
空气滤清器通过管道对应连接进气管前侧端,过滤架前侧端面铺设的滤网对空气进行再一次过滤,进入的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到第二壳体内部,泵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后通过第二排气口进入气缸;
S3、
进入进气管内部的气流强度足够时,使得通过过滤架过滤后的空气吹动两个半圆板转动,半圆板利用转杆在限定架内侧转动时,半圆板对应扭曲扭簧,两个半圆板在转动过程中打开了活动环的通槽,提高了进入第二壳体内部空气的气流强度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
本专利技术通过扭簧的扭曲力使得半圆板阻挡空气在进气管内侧流通,当进入进气管内部的气流强度足够时,使得通过过滤架过滤后的空气吹动两个半圆板转动,半圆板利用转杆在限定架内侧转动时,半圆板对应扭曲扭簧,两个半圆板在转动过程中打开了活动环的通槽,方便提高了进入第二壳体内部空气的气流强度,经过通槽的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到第二壳体内部,泵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后通过第二排气口进入气缸,进一步提高进入气缸的空气压强

[0014]2、
本专利技术通过停止车辆后,蜗轮利用转轴限定泵轮转动,此时进气管无气体进入时,扭簧的扭曲力使得半圆板反转,两个半圆板对应封堵活动环的通槽,半圆板利用凸杆和套环使得移动杆带动过滤架向进气管的前侧端口移动,过滤架在移动过程中方便刮取进气管内侧壁的颗粒和灰尘,避免颗粒使得过滤架在移动过程中利用颗粒摩擦进气管内侧壁,提高对进气管的防护

[0015]3、
本专利技术通过半圆板转动时,半圆板利用凸杆和套环使得移动杆移动时,由于套环对凸杆的限定以及活动板利用卡架对移动杆的限定,避免移动杆在过程中转动,移动杆在移动过程中利用凸块在过滤架内侧壁滑动

顶部以及底部的两个移动杆移动时,两个移动杆利用卡架逐渐插入到活动板的插槽内部,且卡架在插入的过程中与活动板配合挤压弹
性片,方便活动板跟随移动杆移动,此时两个活动板相互分离,两个活动板无法继续阻挡进入进气管的空气,提高气体在进气管内部的流通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截面增压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利用转轴连接泵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壳体与进气管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壳体和进气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气管内部部件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弧形板利用插杆连接活动环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杆对应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变截面增压器,包括第一壳体(1),以及处于第一壳体(1)顶部的第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设置有蜗轮(3),所述第二壳体(2)内部设置有泵轮(4),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中心处均插接有转轴(5),所述蜗轮(3)和泵轮(4)利用转轴(5)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外侧壁连通有第一进气口(6),所述第一壳体(1)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排气口(7),第一壳体(1)利用第一进气口(6)进入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口(7)排出,所述第二壳体(2)外侧壁连通有进气管(8),第二壳体(2)利用进气管(8)连通空气滤清器输出端,所述第二壳体(2)顶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二排气口(9),第二壳体(2)利用进气管(8)进入的气体通过第二排气口(9)排出,所述第二壳体(2)外侧壁与进气管(8)之间设置有第二进气口(
10
),且第二进气口(
10
)的内径由前向后之间减小,第二进气口(
10
)前侧端口的直径小于进气管(8)的内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8)的前侧端口内部设置有过滤架(
11
),过滤架(
11
)圆周外侧面与进气管(8)的圆周内侧壁对应贴合,所述过滤架(
11
)前侧面铺设有滤网,所述进气管(8)内部设置有限定过滤架(
11
)的活动结构,所述活动结构包括四个移动杆(
12
),所述移动杆(
12
)前侧端固定有与过滤架(
11
)圆周内侧壁挤压贴合的凸块(
13
),所述移动杆(
12
)后侧端对应贯穿活动环(
14
),所述活动环(
14
)表面设置有与四个移动杆(
12
)滑动配合的弧形槽(
15
),移动杆(
12
)在弧形槽(
15
)内侧滑动时,移动杆(
12
)前侧端的凸块(
13
)始终贴合在过滤架(
11
)的圆周内侧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结构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圆板(
16
),两个半圆板(
16
)对应封堵活动环(
14
)中心处的通槽,两个半圆板(
16
)分别对应两个移动杆(
12
)后侧端,顶部的两个移动杆(
12
)后侧端对应处于顶部的半圆板(
16
)两侧,底部的两个两个移动杆(
12
)后侧端对应处于底部的半圆板(
16
)两侧,所述半圆板(
16
)两侧边均固定有凸杆(
17
),所述移动杆(
12
)后侧端固定有套接于凸杆(
17
)表面的套环(
18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截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板(
16
)圆周侧边中心处固定有转杆(
19
),所述活动环(
14
)后侧面设置有限定转杆(
19
)的限定架,所述转杆(
19
)表面套接有扭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军刘全孙杨利诸葛伟林严松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