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904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Ag2O纳米粒子对多孔C3N5纳米花的猝灭效应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0001]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Ag2O
纳米粒子对多孔
C3N5纳米花的猝灭效应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采用热聚合方法合成的多孔
C3N5纳米花作为基底发光材料,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为猝灭剂,通过层层组装构建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可以实现癌胚抗原的特异性检测,属于新型传感器构建



技术介绍

[0002]癌胚抗原作为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正常人体内含量低于
5 ng mL
‑1,而当人体出现癌症以及肿瘤时,所处时期不同,癌胚抗原在人体内的含量也会不同

同时与病情好转也有关系,病情好转时血清癌胚抗原浓度下降,病情恶化时升高

癌胚抗原连续随访检测,可用于恶性肿瘤手术后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也可用于对化疗患者的疗效观察

因此,对人体内癌胚抗原的灵敏检测对于早期预防和诊断肿瘤以及癌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化学发光作为电化学和发光两种技术结合的新兴产物,具有背景噪声低

动态范围宽

仪器设备简便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生物分析

食品安全分析和环境污染监测等领域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

[0003]本专利技术基于纳米功能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癌胚抗原的检测

利用多孔
C3N5纳米花作为基底发光材料,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为猝灭剂,实现了对癌胚抗原的检测

测试结果显示该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检测范围广,激发电位低,稳定性好

基于上述发现,专利技术人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基于多孔
C3N5纳米花作为基底发光材料,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为猝灭剂,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新型基于多孔
C3N5纳米花和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之间的能量转移以及电子转移作用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传感器稳定性好

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是实现了所述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并且对癌胚抗原进行了有效的检测,达到了所述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测定癌胚抗原的用途

[0007]1. 一种基于
Ag2O
纳米粒子对多孔
C3N5纳米花的猝灭效应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1)用
Al2O3抛光粉打磨直径为
4 mm
的玻碳电极,超纯水清洗干净,将6ꢀµ
L、0.5~3.2 mg mL

1 的多孔
C3N5纳米花结合癌胚抗原识别抗体的一抗标记物
C3N5‑
Ab1溶液滴加到电极表面,室温下晾干成膜;(2)滴加3ꢀµ
L、
质量分数为
0.1%

BSA
溶液到电极表面,用超纯水洗净,室温下晾干;
(3)滴加6ꢀµ
L、0.0005~100 ng mL
‑1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癌胚抗原的抗原到电极表面,孵化
2 h
,超纯水冲洗,室温下晾干;(4)滴加6ꢀµ
L
的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结合癌胚抗原识别抗体的二抗标记物
Ag2O

NH2‑
Ab2溶液,超纯水冲洗,室温下晾干,制得一种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所述的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结合癌胚抗原识别抗体的二抗标记物
Ag2O

NH2‑
Ab2溶液的制备步骤如下:
Ag2O
纳米粒子的制备将
0.60 g AgNO3溶解于
50 mL
去离子水中,并在室温下保持搅拌
30 min
,同时,配制
50 mL
浓度为
0.2 mol L
‑1的
NaOH
,将
0.2 mol L
‑1的
NaOH
溶液缓慢滴加到已经溶解的
AgNO3溶液中,并将该溶液的 pH
控制在
14
左右;使用去离子水对所得产物进行离心洗涤4次,并将洗涤后的产物放置在
50
ꢀ°
C
烘箱中干燥
12 h
,对所得样品进行研磨,得到的样品即
Ag2O
纳米粒子;(2)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的制备取 100 mg

Ag2O
纳米粒子粉末,将其直接置于
30 mL
无水乙醇中搅拌,待
Ag2O
纳米粒子粉末分散开后加入
0.2 mL
的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将油浴锅温度调整到
70
ꢀ°
C
保持冷凝回流
1.5 h
;然后对所得产物进行离心洗涤,先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再使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将洗涤后的产物放置到
50
ꢀ°
C
的烘箱中过夜烘干,然后对所得样品进行研磨,得到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即
Ag2O

NH2;(3)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结合癌胚抗原识别抗体的二抗标记物
Ag2O

NH2‑
Ab2溶液的制备称取
400 mmol L
‑1的(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与
100 mmol L
‑1的
N

羟基琥珀酰亚胺溶于
1 mL pH

7.4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待两者溶解完全后向其中加入
100 μ
L 10 μ
g mL
‑1癌胚抗原识别抗体
Ab
2 并在4ꢀ°
C
下保持
2 h
,随后向其中加入
2 mg
的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粉末,将混合物进行密封并将其保持在4ꢀ°
C
下持续震荡孵化过夜,随后加入
100 μ
L 1% BSA
以阻断非特异性位点并离心以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将得到的固体分散在
1 mL pH 7.4

PBS
中,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
Ag2O
纳米粒子对多孔
C3N5纳米花的猝灭效应用于检测癌胚抗原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用 Al2O3抛光粉打磨直径为
4 mm
的玻碳电极,超纯水清洗干净,将6ꢀµ
L、0.5~3.2 mg mL

1 的多孔
C3N5纳米花结合癌胚抗原识别抗体的一抗标记物
C3N5‑
Ab1溶液滴加到电极表面,室温下晾干成膜;(2)滴加3ꢀµ
L、
质量分数为
0.1%

BSA
溶液到电极表面,用超纯水洗净,室温下晾干;(3)滴加6ꢀµ
L、0.0005~100 ng mL
‑1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癌胚抗原的抗原到电极表面,孵化
2 h
,超纯水冲洗,室温下晾干;(4)滴加6ꢀµ
L
的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结合癌胚抗原识别抗体的二抗标记物
Ag2O

NH2‑
Ab2溶液,超纯水冲洗,室温下晾干,制得一种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所述的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结合癌胚抗原识别抗体的二抗标记物
Ag2O

NH2‑
Ab2溶液的制备步骤如下:(1)
Ag2O
纳米粒子的制备将
0.60 g AgNO3溶解于
50 mL
去离子水中,并在室温下保持搅拌
30 min
,同时,配制
50 mL
浓度为
0.2 mol L
‑1的
NaOH
,将
0.2 mol L
‑1的
NaOH
溶液缓慢滴加到已经溶解的
AgNO3溶液中,并将该溶液的 pH
控制在
14
左右;使用去离子水对所得产物进行离心洗涤4次,并将洗涤后的产物放置在
50
ꢀ°
C
烘箱中干燥
12 h
,对所得样品进行研磨,得到的样品即
Ag2O
纳米粒子;(2)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的制备取 100 mg

Ag2O
纳米粒子粉末,将其直接置于
30 mL
无水乙醇中搅拌,待
Ag2O
纳米粒子粉末分散开后加入
0.2 mL
的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将油浴锅温度调整到
70
ꢀ°
C
保持冷凝回流
1.5 h
;然后对所得产物进行离心洗涤,先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再使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将洗涤后的产物放置到
50
ꢀ°
C
的烘箱中过夜烘干,然后对所得样品进行研磨,得到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即
Ag2O

NH2;(3)氨基化的
Ag2O
纳米粒子结合癌胚抗原识别抗体的二抗标记物
Ag2O

NH2‑
Ab2溶液的制备称取
400 mmol L
‑1的(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与
100 mmol L
‑1的
N

羟基琥珀酰亚胺溶于
1 mL pH

7.4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待两者溶解完全后向其中加入
100 μ
L 10 μ
g mL
‑1癌胚抗原识别抗体
Ab
2 并在4ꢀ°
C
下保持
2 h
,随后向其中加入
2 m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丽华于浩黄先杰李凤迪王韵廖贤鹏魏琴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