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78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包括磁路系统,磁路系统包括:下夹板;第一主磁钢,叠设固定于下夹板,其设有两个第二通孔;副磁钢,与第一主磁钢间隔形成第一磁间隙;极芯,包括固定于第一主磁钢的极芯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技术介绍

[0002]发声器件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主要分为单振动系统和双振动系统两种模式,其中,双振动系统模式的发声器件主要包括固定于盆架的用于发出低音的第一振动系统和固定于磁路系统用于发出高音的第二振动系统

[0003]相关技术的双振动系统模式的发声器件中,第二振动系统由于支撑固定于磁路系统的中部区域,其不能直接与盆架连接,则其音圈则不能通过安装于盆架的导电部件与外部电路板电连接,因此,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通过在磁路系统的底部设置向上贯穿整个磁路系统的通孔,用于为导电件让位,再将导电件置于所述通孔内使得导电件的顶部位于第二振动系统下方,用以为第二振动系统的音圈引入电信号

但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中,因通孔的设置使得磁路系统的中间整体结构被挖空而减少了磁路系统的有效体积,从而使得磁路系统的整体磁势降低,即驱动力减弱,使得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降低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振动系统模式下声学性能更优的发声器件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第一盆架;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的第一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磁路系统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环绕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第二盆架,所述第二盆架固定于所述磁路系统的顶部;第二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的第二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以及,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由所述磁路系统的底部贯穿所述磁路系统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振膜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音圈电连接;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下夹板,所述下夹板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孔;第一主磁钢,所述第一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所述第一主磁钢设有贯穿其上的两个第二通孔;副磁钢,所述副磁钢环绕所述第一主磁钢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极芯,所述极芯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磁钢的呈环状的极芯本体

由所述极芯本体的内周侧向靠近所述第二振膜的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极芯壁

形成于所述极芯壁的顶端的极芯板以及贯穿所述极芯板的两个第三通孔;第二主磁钢,所述第二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极芯本体,所述第二主磁钢环绕所述极芯壁设置并与所述极芯壁间隔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盆架支撑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的顶部;以及,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叠设固定于所述副磁钢并与所述第一盆架固定连接;所述导电件包括抵接于所述第一主磁钢底部的外接导电盘

由所述外接导电盘的相对两端弯折延伸并分别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及两个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个延伸壁

由两个所述延伸壁分别弯折延伸固定于所述极芯板的顶端且相互间隔的两个连接壁,两个连接壁用于充当焊盘,所述第二音圈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电连接至两个所述连接壁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通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向下的正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范围内

[0008]优选的,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叠设于所述第二主磁钢远离所述极芯本体一侧且呈环状的副极芯,所述第二盆架的内周侧与所述副极芯的外周侧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振膜包括呈环状的第一折环

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折环的内侧且呈环状的第二折环以及由所述第一折环的内周缘弯折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第二折环的外周缘且呈环状的第一振动部,所述第一折环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第二折环的内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远离所述第一主磁钢的一侧;所述第一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一振动部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折环的内周缘夹设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与所述第二主磁钢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振动系统还包括第一骨架和弹性支撑组件,所述第一骨架包括呈环状的用于充当所述第一振动部的骨架本体以及由所述骨架本体的外周缘向下弯折延伸的骨架固定部;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骨架固定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第二振动部

由所述第二振动部的外周缘向外延伸且呈环状的第三折环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二振动部的球顶,所述第三折环的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第二主磁钢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固定于所述第二振动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振膜还包括呈环状且固定于所述第二振动部靠近所述磁路系统一侧的辅助球顶;所述球顶位于所述第二振动部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固定于所述辅助球顶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

[0014]优选的,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包括呈环状并固定于所述下夹板的周缘的罩体

由所述罩体的相对两侧弯折延伸的罩壁以及贯穿所述罩壁的多个气孔,所述罩壁与所述第一盆架固定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发声器件在所述下夹板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孔;在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的所述第一主磁钢设有贯穿其上的两个第二通孔;同时将所述极芯设置为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磁钢的呈环状的极芯本体

由所述极芯本体的内周侧凸出延伸的呈环状的极芯壁

形成于所述极芯壁的顶端的极芯板以及贯穿所述极芯板的两个
第三通孔;从而使得导电件可由所述磁路系统的底部依次穿过第一通孔

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到达用于产生高音的第二振膜下方,实现为第二音圈供电的目的, 有效调整了所述第二音圈的绕线工艺以控制音圈线两端的延伸总长度,从而实现了第二振动系统的振幅调节;与此同时,虽然导电件也是由磁路系统的底部穿过延伸至其顶部,但第一主磁钢的中间并不用因给导电件让位而整体挖空,而是通过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使导电件穿过,使得第一主磁钢的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部分保留,尽可能的提高了第一主磁钢的体积大小,有效的改善了磁路系统的磁势;且所述极芯上由所述极芯壁和极芯板形成的凸起结构使得极芯呈一整体而不用挖空,通过极芯板上设置的两个第三通孔使导电件穿过,使得极芯的两个第三通孔之间的部分保留,极大程度的减少了磁力线的流失,从而共同使得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更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第一盆架;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的第一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固定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磁路系统靠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环绕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第二盆架,所述第二盆架固定于所述磁路系统的顶部;第二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外周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盆架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的第二振膜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插设悬置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以及,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由所述磁路系统的底部贯穿所述磁路系统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振膜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音圈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下夹板,所述下夹板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孔;第一主磁钢,所述第一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下夹板,所述第一主磁钢设有贯穿其上的两个第二通孔;副磁钢,所述副磁钢环绕所述第一主磁钢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主磁钢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极芯,所述极芯包括叠设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磁钢的呈环状的极芯本体

由所述极芯本体的内周侧向靠近所述第二振膜的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极芯壁

形成于所述极芯壁的顶端的极芯板以及贯穿所述极芯板的两个第三通孔;第二主磁钢,所述第二主磁钢叠设固定于所述极芯本体,所述第二主磁钢环绕所述极芯壁设置并与所述极芯壁间隔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盆架支撑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磁钢的顶部;以及,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叠设固定于所述副磁钢并与所述第一盆架固定连接;所述导电件包括抵接于所述第一主磁钢底部的外接导电盘

由所述外接导电盘的相对两端弯折延伸并分别依次穿过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及两个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个延伸壁

由两个所述延伸壁分别弯折延伸固定于所述极芯板的顶端且相互间隔的两个连接壁,两个连接壁用于充当焊盘,所述第二音圈的正极端和负极端分别电连接至两个所述连接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通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向下的正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第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璋钟志威宋威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