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水分离”的高密度建成区污水收集提质增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866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三水分离”的高密度建成区污水收集提质增效方法,包括建立污水系统:将流域内所有市政污水管网搭建起网络,建成封闭的管网系统,终端为污水处理厂;建立雨水系统:针对流域内各个地块排出的不受污染雨水,建成通畅的雨水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三水分离”的高密度建成区污水收集提质增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密度建成区污水收集提质增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水分离”的高密度建成区污水收集提质增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建成区规模持续增长,人口规模激增,城市河道的空间不断被侵占

挤压,地上建筑等随意设置排水口排至河道,造成水体严重污染

同时由于收集管网建设不足,污水跑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生,雨污混接现象非常普遍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各地普遍开展了雨污分流管网工程,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都只着眼于治理雨污混接点

新建污水系统和雨水系统,并未对截流系统进行单独分析论证,经常将截流系统作为市政污水管,实际承担污水转输的功能,造成截流管中污水常水位过高,雨季期间雨水进入后截流管爆管,混流污水大量溢流入河,导致河道水体严重污染

同时造成污水收集率下降,污水厂进厂浓度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三水分离”的高密度建成区污水收集提质增效方法,通过建立“封闭的污水系统

开放的雨水系统

高效的截流系统”,避免不同系统之间相互连通,不同类型的来水各行其道,在“污水封闭运输

雨水通畅排空”的基础上,构建“高效运行的截流系统”,使整个污水收集系统达到“晴天不溢流

雨天少溢流”的工程效果,有效促进污水收集提质增效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6]基于“三水分离”的高密度建成区污水收集提质增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
:建立污水系统:将流域内所有市政污水管网搭建起网络,建成封闭的管网系统,包括在流域内建新管

修旧管

关闭雨污混接点,终端为污水处理厂,针对污水量的大小进行区分,对于峰值流量较大的污水管,在管网中设置污水调蓄池进行削峰处理后再进入污水处理厂,对于峰值流量一般的污水管,管网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
[0008]S2
:建立雨水系统:针对流域内各个地块排出的不受污染雨水,建成通畅的雨水管道

明沟

暗渠,包括在流域内补充管渠

关闭雨污混接点,终端为池塘

湖泊和河流水体;
[0009]S3
:建立截流系统:对存在面源污染的地块进行梳理,对排水路径中的初小雨和旱季废水进行截流收集,包括改造截流管

封堵市政污水通道

新建截流处理站,终端为截流处理站,对于污染负荷较低

水量较小的冲洗废水,直接通过截流管网进入截流处理站处理,对于污染负荷较低

水量较大的初小雨面源污染,先进入初雨调蓄池进行水量调蓄,调蓄后再通过截流管网进入截流处理站处理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1
中的建新管,是在流域内总体规划

污水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新建污水管网,在服务范围内现状污水管网调查

勘测

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周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干管情况对新建管网的收集水量

路由选择等进行统一规划

远近结合;根据管线
沿线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管线路由

施工方式和管线跨越障碍物的敷设方式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1
中的修旧管,首先,对老旧管网的淤积

堵塞进行清除,对
DN800mm
及以下的污水管,采用机械清理淤泥,用高压水枪冲洗管内积泥后采用吸污车吸泥,同时清理管内砂石,对
DN800mm
以上污水管,采用人工清理管内淤泥

砂石,装填入袋后采用密闭运输车运走;其次,对老旧管网进行问题排查,通过
CCTV
闭路电视对干管进行可视化检测和排查,形成检测评估报告及检测视频;最后,根据评估报告对破损

渗漏等结构性缺陷管段进行修复,采用开挖修复与非开挖修复两种方式,开挖修复是对缺陷管段进行翻建处理,用新管道代替缺陷管段,非开挖修复是采用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复

人工喷涂法

点状法技术及热塑固化修复技术对缺陷管段进行局部或整体修复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2
中的补充管渠,是在流域内总体规划

雨水专项规划的指导下补充建设雨水管道或者沟渠,同时结合区域内不同雨水汇水区域和现状雨水管网的基本情况,补充雨水管渠的规模

路由以及对应工程量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3
中面源污染的地块包括洗车店

餐饮一条街

农贸市场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三水分离”的高密度建成区污水收集提质增效方法,针对高密度建成区,打破原治水只强调雨污分流工程的治理模式,系统提出“三水分离”手段,通过建立“封闭的污水系统

开放的雨水系统

高效的截流系统”三步逐级推进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实现污水处理厂进厂浓度和河道水质“双提升”的目标,为全国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0016]2、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封闭的污水系统,是将流域内所有污水管网搭建起网络,建成封闭

完善的管网系统;主要包括在流域范围内建新管

修旧管

关闭雨污混接点,确保污水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顺利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最终形成完整的源头收集

主管封闭

终端入厂的污水收集系统

[0017]3、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开放的雨水系统,是针对流域内各个地块排出的不受污染的雨水,建成通畅的雨水管道

明沟

暗渠等雨水系统,主要包括在流域范围内补充管渠

关闭雨污混接点,确保雨水路径排放通畅,最终排至池塘

湖泊和河流等水体,最终形成四通八达的

出口开放的雨水系统

[0018]4、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效的截流系统,是对农贸市场

餐饮店

洗车店等存在面源污染的地块进行梳理,对排水路径中的初雨和旱季废水进行截流收集,排入截流处理站,主要包括改造截流管,新建截流处理站,确保市政污水不再进入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基于“三水分离”的高密度建成区污水收集提质增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建立污水系统:将流域内所有市政污水管网搭建起网络,建成封闭的管网系统,包括在流域内建新管

修旧管

关闭雨污混接点,终端为污水处理厂,针对污水量的大小进行区分,对于峰值流量较大的污水管,在管网中设置污水调蓄池进行削峰处理后再进入污水处理厂,对于峰值流量一般的污水管,管网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
S2
:建立雨水系统:针对流域内各个地块排出的不受污染雨水,建成通畅的雨水管道

明沟

暗渠,包括在流域内补充管渠

关闭雨污混接点,终端为池塘

湖泊和河流水体;
S3
:建立截流系统:对存在面源污染的地块进行梳理,对排水路径中的初小雨和旱季废水进行截流收集,包括改造截流管

封堵市政污水通道

新建截流处理站,终端为截流处理站,对于污染负荷较低

水量较小的冲洗废水,直接通过截流管网进入截流处理站处理,对于污染负荷较低

水量较大的初小雨面源污染,先进入初雨调蓄池进行水量调蓄,调蓄后再通过截流管网进入截流处理站处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水分离”的高密度建成区污水收集提质增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1
中的建新管,是在流域内总体规划

污水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新建污水管网,在服务范围内现状污水管网调查

勘测

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周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干管情况对新建管网的收集水量

路由选择进行统一规划

远近结合;根据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万顺任珂君赵思远唐颖栋熊武芳张子鹏张澜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