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
‑
岩土协同减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灾灾害减灾
,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
‑
岩土协同减灾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泥石流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泥石流的爆发具有随机性
、
突发性
、
周期性
。
泥石流是一种固液两相流,在爆发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可冲毁交通设备和城市设施,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
[0003]当下,岩土工程技术可以快速实现减灾效果,在泥石流减灾方面应用的很广泛
。
但岩土工程技术仅仅只考虑了减灾的时效性,并未考虑到对山区环境的影响
。
就生态工程技术而已,植物的生长周期较长,减灾的时效性难以得到保障,导致难以实现生态工程与岩土工程的协同设计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
‑
岩土协同减灾方法,将泥石流的流域分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
‑
岩土协同减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流域内基本信息,确定物源区
、
流通区和堆积区;步骤2:对泥石流的物源区
、
流通区和堆积区进行生态
‑
岩土协同减灾的初步设计;步骤3:基于初步设计,计算出全流域内的能量降低率;步骤4:基于粒子群算法,对初步设计进行调整,选择能量降低率的最优配置;步骤5:基于最优配置,确定出三个分区的最优空间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
‑
岩土协同减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域内基本信息包括:水文条件
、
气候条件
、
地形地貌
、
地质环境
、
人文条件和灾害状况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
‑
岩土协同减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文条件包括河流长度
、
河流流向
、
支流形态
、
支流数量
、
河网密度
、
河流的落差和峡谷分布情况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
‑
岩土协同减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形地貌包括地形类型
、
地势起伏情况
、
地形倾斜方向
、
地势极值
、
海拔状况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
‑
岩土协同减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石流的物源区是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条件;所述泥石流的流通区是改变泥石流的运动特征;所述泥石流的堆积区是为泥石流提供停於堆积地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
‑
岩土协同减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初步设计具体包括:针对物源区岩土体表面及内部喷注水泥基,达到稳定物源区和构建生态环境的效果;针对流通区的石块搭建榫卯结构小型拦挡坝,降低泥石流能量,达到耗能的效果;针对堆积区的地势,在区域内错落种植植物,并搭建“W”形挡墙,形成天然的阻拦区及停淤区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
‑
岩土协同减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注方法采用可拆卸组装的喷注机进行喷注;所述石块选择粒径为
500
‑
700mm
;所述榫卯结构搭建过程是用带燃油发电功能的切料机对石块进行处理,预留出卯,用水泥基作为榫进行浇筑,形成以石块搭建榫卯结构小型拦挡坝;所述错落种植植物是将植物坝和榫卯拦挡坝进行排列组合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针对泥石流灾害的生态
‑
岩土协同减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组装的喷注机使用方法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旭东,丁古杰,杨悦舒,丁淼,詹晓玉,刘茂升,张淞领,张璐,周明涛,许文年,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