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47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结构,所述屋面的顶端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顶端设有风帽,所述屋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侧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侧板,每个所述侧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每个所述空腔的内部均设有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位组件和防滑圈的配合,使得坡形杆限位在插孔内,此时环形板被装配固定在限位圈内,防滑圈对环形板侧端的防滑阻力可提高限位圈的固定效果,从而实现了对被动式通风用无动力风帽的装配,提高了风帽的安装效率,拆卸时通过向外拉动每个拉板,使得插杆和坡形杆离开插孔后,将环形板拿出就可对风帽进行拆卸检修或者更换,从而提高了风帽的拆卸效率。从而提高了风帽的拆卸效率。从而提高了风帽的拆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绿色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是指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建筑物,模块化建筑物为了实现绿色节能环保在屋面上会设置被动式通风结构,即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传统空调设备系统而仍然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环境的方式。自然通风最容易满足建筑绿化的要求,它一般都不用外来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常常能节省可观量的全年空调负荷而达到节能以及绿化的目的。
[0003]现有技术中用于模块化绿色建筑屋面的被动式通风结构大圆球,即无动力风帽,也叫球形通风器,它是利用自然风推动风球的涡轮旋转,以及利用室内外空气温差的形成的负压推动风球转动,将平行方向的空气流动,加速转变成由上而下垂直的空气流动,以达到室内通风换气的目的,从而使模块化建筑物达到绿色节能环保;无动力风帽主要是由风叶,风脖,内部的支架,轴承,组合而成的,弧形的风叶是经过科学计算的结果,可以使工作状态下不会让雨水侵入,排风效率高。
[0004]而传统的无动力风帽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人工在无动力风帽的安装底座打四个及四个以上的螺丝才能将其稳定的固定在屋面上,若无动力风帽的安装工程量较多时,通过打螺丝安装的方式使得无动力风帽的安装效率不够高效,且当无动力风帽使用时间过长使得风帽的转动产生卡顿,需要拆卸进行检修或者更换时,还需逐个拧下螺丝,使得无动力风帽的拆卸效率不够高效,为此需要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结构,以更加确切地解决上述传统的无动力风帽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人工在无动力风帽的安装底座打四个及四个以上的螺丝才能将其稳定的固定在屋面上,若无动力风帽的安装工程量较多时,通过打螺丝安装的方式使得无动力风帽的安装效率不够高效,且当无动力风帽使用时间过长使得风帽的转动产生卡顿,需要拆卸进行检修或者更换时,还需逐个拧下螺丝,使得无动力风帽的拆卸效率不够高效的问题。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提出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结构,包括屋面,所述屋面的顶端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顶端设有风帽,所述屋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内部侧端开设有若干个滑槽,所述限位圈的侧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侧板,每个所述侧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每个所述空腔的内部均设有限位组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插杆,所述插杆从侧板外部侧端插设至空腔内部且
延伸至限位圈内部侧端,位于所述空腔内部的插杆外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位于所述空腔内部的插杆外端套设有弹簧,位于所述侧板外部侧端的插杆侧端固定连接有拉板。
[0009]进一步的,延伸至所述限位圈内部侧端的插杆侧端固定连接有坡形杆。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圈的内部侧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圈。
[0011]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板的侧端开设有若干个插孔,所述环形板的侧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滑块。
[0012]进一步的,T型设置的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T型设置的滑槽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板的内部侧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风帽的内部侧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支撑架顶端。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限位组件和防滑圈的配合,将环形板侧端的每个滑块向下按压滑动连接在滑槽内,当环形板接触到坡形杆时,会顶着坡形杆和插杆朝着空腔内移动,当插杆和坡形杆经过环形板侧端的插孔后,弹簧就会自动顶着限位板带动插杆和坡形杆进行回弹,此时坡形杆限位在插孔内,此时环形板被装配固定在限位圈内,防滑圈对环形板侧端的防滑阻力可提高限位圈的固定效果,从而实现了对被动式通风用无动力风帽的装配,提高了风帽的安装效率,拆卸时通过向外拉动每个拉板,使得插杆和坡形杆离开插孔后,将环形板拿出就可对风帽进行拆卸检修或者更换,从而提高了风帽的拆卸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结构的限位圈俯视立体图;
[0019]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的风帽仰视立体图。
[0021]附图标记如下:
[0022]1、屋面;2、限位圈;201、滑槽;202、防滑圈;3、侧板;301、空腔;302、插杆;303、坡形杆;304、限位板;305、弹簧;306、拉板;4、环形板;401、插孔;402、滑块;403、支撑架;5、风帽;501、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请参考图1

图4,本技术提出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结构,包括屋面1,屋面1的顶端设有环形板4,环形板4的顶端设有风帽5,风帽5的设置可利用自然风推动涡轮风叶进行旋转,以及利用室内外空气温差的形成的负压推动风帽5转动,将平行方向的空气流动,加速转变成由上而下垂直的空气流动,以达到室内通风换气的目的,从而实现被动式通风且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屋面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圈2,限位圈2用于限位放置环形板4,从而完成对风帽5的安装,限位圈2的内部侧端开设有若干个滑槽201,滑槽201
可便于对环形板4进行限位,便于环形板4的安装,限位圈2的内部侧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圈202,防滑圈202对环形板4侧端形成的防滑阻力可提高限位圈2的固定效果,限位圈2的侧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侧板3,每个侧板3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301,每个空腔301的内部均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可对环形板4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实现对被动式通风用无动力风帽5的装配。
[0025]请参阅图1,环形板4的侧端开设有若干个插孔401,插孔401的设置便于限位组件进行限位,环形板4的侧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滑块402,T型设置的滑块402滑动连接在T型设置的滑槽201内,可便于使环形板4侧端的插孔401自动对准限位组件,从而便于限位组件对环形板4进行限位。
[0026]请参阅图4,环形板4的内部侧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03,风帽5的内部侧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501,固定架501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支撑架403顶端,通过自然风可带动风帽5进行转动,实现空气流动,对室内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无需借助传统空调进行通风换气,对建筑实现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
[0027]请参阅图3,限位组件包括插杆302,插杆302从侧板3外部侧端插设至空腔301内部且延伸至限位圈2内部侧端,延伸至限位圈2内部侧端的插杆302侧端固定连接有坡形杆303,位于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结构,包括屋面(1),所述屋面(1)的顶端设有环形板(4),所述环形板(4)的顶端设有风帽(5),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圈(2),所述限位圈(2)的内部侧端开设有若干个滑槽(201),所述限位圈(2)的侧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侧板(3),每个所述侧板(3)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301),每个所述空腔(301)的内部均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插杆(302),所述插杆(302)从侧板(3)外部侧端插设至空腔(301)内部且延伸至限位圈(2)内部侧端,位于所述空腔(301)内部的插杆(302)外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04),位于所述空腔(301)内部的插杆(302)外端套设有弹簧(305),位于所述侧板(3)外部侧端的插杆(302)侧端固定连接有拉板(3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模块化被动式通风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延伸至所述限位圈(2)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俊锋龚琳雅杨昊黄育林袁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筑营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