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把可换向的婴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30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把可换向的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前支架和后支架的车架、推把、设置在车架与推把之间的换向锁定机构、及设置在推把上的换向解锁机构,所述车架还包括设置在后支架上的连杆,推把通过枢轴枢接在该连杆上,推把处于向后延伸的使用状态时,所述推把的下端部与前支架的上端部对接,且推把与前支架处于同一平面内,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较为美观,而且避免了因推把端部外露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使用更为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把可换向的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观察推车内婴儿的各种情况,现有的一些婴儿推车都增设置了换向功 能,具有换向功能的婴儿推车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上的前轮和后轮,及通过转轴枢接在车 架上的推把,所述推把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作位置下,所述推把自下而上向后倾 斜,此时使用者在推车时,使用者面对着坐在婴儿推车上的婴儿的背,在第二工作位置下, 所述推把自下而上向前倾斜,此时使用者在推车时,使用者与坐在婴儿推车上的婴儿面对 面。所述推把与车架之间设有换向锁定机构,以实现推把在不同工作位置的锁定。当推把 需要转换工作位置时,通常都是通过换向解锁机构对换向锁定机构实现解锁的。 现有的推把可换向的婴儿推车,其推把的下端一般都枢接于车架的前支架的外 侧,这样推把的下端部就会暴露在外,在车身形成一个台阶,不仅影响了整体美观,而且容 易使小孩受到磕碰而受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推把可换向的婴儿推车,其推把处于向后延伸的使用状 态时,所述推把的下端部与前支架的上端部对接,且推把与前支架处于同一平面内,整体较 为美观,而且避免了因推把端部外露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使用更为安全。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推把可换向的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前支架和后支架的 车架、推把、设置在车架与推把之间的换向锁定机构、及设置在推把上的换向解锁机构,所 述车架还包括设置在后支架上的连杆,推把通过枢轴枢接在该连杆上,推把处于向后延伸 的使用状态时,所述推把的下端部与前支架的上端部对接,且推把与前支架处于同一平面 内。 所述车架的前支架和后支架枢接连接,后支架上依次枢接有座架和侧扶手,所述 连杆是枢接连接在后支架上的,连杆与侧扶手后部之间枢接有支撑杆,所述连杆与支撑杆 之间的转轴为上述枢轴,所述推把的侧杆与支撑杆相对固定设置,所述连杆与推把之间设 置有折叠锁定机构。 所述折叠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杆上的锁定部分,及滑动套设在支撑杆上的折叠 件,所述折叠件具有插设在支撑杆内的导向部,支撑杆上设有供该导向部滑动的导向槽,所 述导向部与支撑杆内的固定块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推把上设有可带动折叠件滑动的锁 销,所述折叠件具有一锁定部,所述连杆的锁定部分上设有可与该锁定部锁定配合的第一 锁定钩和第二锁定钩,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锁定部与第一锁定钩锁定配合,车架处于折叠 状态时,锁定部与第二锁定钩锁定配合,所述推把上还设有折叠解锁机构,折叠解锁机构可 带动锁定部脱离第一锁定钩或第二锁定钩,实现连杆与推把之间的解锁。 所述折叠解锁机构包括设置在推把上的折叠按钮、设置在推把内且受折叠按钮控制上下移动的折叠牵引绳,所述折叠牵引绳的下端连接有滑动件,所述锁销设置在该滑动 件内,所述滑动件与推把内的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弹簧。其中,所述滑动件内卡设有连接柱, 折叠牵引绳的下端与连接柱固定连接。 所述换向锁定机构设置于推把和车架的侧扶手之间,所述换向锁定装置包括凸设 在车架的侧扶手前、后两端的第二定位件和第一定位件,及滑动套设在推把侧杆上的套管, 套管上固设有具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的换向件,当第一定位件卡设在换向件的第一 定位槽时,所述推把锁定于向后的第一工作状态,当第二定位件卡设在换向件的第二定位 槽时,所述推把锁定于向前的第二工作状态。 所述换向解锁机构包括设置在推把上的操作件、设置在推把内且受操作件控制上 下移动的换向牵引绳,所述推把的侧杆内设有具有导向槽的固定座,固定座的导向槽内设 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块,该滑块与套管固定连接且与固定座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换向牵引 绳的下端与滑块连接固定。所述滑块内卡设有连接柱,换向牵引绳的下端通过连接柱与滑 块固定连接。 所述操作件为一扳手,其上端枢接在推把上,牵引绳连接于操作件的下部内侧。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1.本专利技术在推把处于向后延伸的使用状态时,所述推把的下端部与前支架的上端 部对接,且推把与前支架处于同一平面内,整体较为美观,而且避免了因推把端部外露而造 成的安全事故,使用更为安全。 2.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中,当推把需要转换工作位置时,只要通过换向解锁机构对换 向锁定装置实现解锁的,再前后转动推把到适当位置即可,当推把向后转动到适当位置时, 第一定位件就会自动卡入第一定位槽,反之,推把向前转动到适当位置时,第二定位件就会 自动卡入第二定位槽,操作十分方便。 3.本专利技术中换向解锁机构中的操作件为上部与推把销接的扳手,换向锁定装置处 于锁定状态时,操作件是贴合在推把上的,因此避免了操作件被无意识地打开而解除对换 向锁定装置的锁定,使用更为安全。 操作十分方便。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换向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处于折叠过程中的侧视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8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9为图2中A处另一角度的结构放大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推把的剖视 图11为连杆、支撑杆及折叠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连杆、支撑杆及折叠件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连杆、支撑杆及折叠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车架;ll前支架;12后支架;13连杆;131锁定部分;1311第一锁定件;1312第 二锁定件;14座架;15侧扶手;151第一定位件;152第二定位件;16支撑杆;161导向槽; 162固定块;163弹簧; 20推把;21锁销;22折叠按钮;23折叠牵引绳;24滑动件;25固定座;251导向槽; 26弹簧;27连接柱;28套管;29换向件;291第一定位槽;292第二定位槽;210操作件;211换向牵引绳;212连接柱;213滑块;214弹簧; 30枢轴; 40折叠件;41锁定部;42导向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推把可换向的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前支架11和后 支架12的车架10、推把20、设置在车架10与推把20之间的换向锁定机构、及设置在推把 20上的换向解锁机构,所述车架10还包括设置在后支架12上的连杆13,推把20通过枢轴 30枢接在连杆13上,推把20处于向后延伸的使用状态时,所述推把20的下端部与前支架 11的上端部对接,且推把20与前支架11处于同一平面内,这样就使推车整体较为美观,而 且避免了因推把20端部外露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使用更为安全。 如图1至图7所示,上述车架10的具体结构为所述车架10的前支架11和后支 架12枢接连接,后支架12上依次枢接有座架14和侧扶手15,所述连杆13是枢接连接在后 支架12上的,连杆13与侧扶手15后部之间枢接有支撑杆16,所述连杆13与支撑杆16之 间的转轴为上述枢轴30,所述推把20的侧杆与支撑杆16相对固定设置,所述连杆13与推 把20之间设置有折叠锁定机构。 如图1至图7、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折叠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杆13上的锁定 部分131,及滑动套设在支撑杆16上的折叠件40,所述折叠件40具有插设在支撑杆16内 的导向部41,支撑杆16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把可换向的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前支架(11)和后支架(12)的车架(10)、推把(20)、设置在车架(10)与推把(20)之间的换向锁定机构、及设置在推把(20)上的换向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设置在后支架(12)上的连杆(13),推把(20)通过枢轴(30)枢接在该连杆(13)上,推把(20)处于向后延伸的使用状态时,所述推把(20)的下端部与前支架(11)的上端部对接,且推把(20)与前支架(11)处于同一平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琼刘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威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