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捕捉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30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蜱虫捕捉布,涉及卫生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包括捕捉布和手持杆,所述捕捉布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手持杆上,所述捕捉布的上方边缘位置处设有螺旋条,所述螺旋条由多个弧形条拼接而成,所述螺旋条可展开收缩设置,所述螺旋条上方的所述手持杆上设有鼓风机构,所述鼓风机构可上下调节设置,所述手持杆上设有收集盒,收卷状态下所述捕捉布的下端外壁与所述收集盒外壁装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弧形条拼接呈螺旋结构收起,使得有蜱虫的一面设置在捕捉布内部,配合设置的鼓风机构和收集盒,将捕捉布内侧的蜱虫鼓风冲刷,使其掉落至收集盒内收集。收集盒内收集。收集盒内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蜱虫捕捉布


[0001]本技术涉及卫生害虫防治
,尤其涉及蜱虫捕捉布。

技术介绍

[0002]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宿主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侵袭人体。多数蜱种的宿主很广泛,例如全沟硬蜱的宿主包括哺乳类200种,鸟类120种和少数爬行类,并可侵袭人体,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这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如果人不慎被叮咬,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严重疾患。对蜱虫实施监测,全面评估全区城乡蜱虫种类、密布、分布、季节消长等情况,能够为精准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0003]目前对蜱虫的捕捉通常采用捕捉旗的方式,捕捉时,人们手拿一面白色绒布旗,或拖旗在草地上行走,或在灌木丛和杂草上来回挥动布旗,以粘捕草尖或树叶上的蜱虫。该方式捕捉时,可将蜱虫爪子挂在绒布上,达到粘住的效果,但一般捕捉布没有收集功能,若长时间不收集,蜱虫容易从绒布上挣脱,若是使用人工刮落的方式,在刮落时可能也会伴随着部分蜱虫逃跑的现象,因此,本技术提出蜱虫捕捉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蜱虫捕捉布,该蜱虫捕捉布通过将弧形条拼接呈螺旋结构收起,使得有蜱虫的一面设置在捕捉布内部,配合设置的鼓风机构和收集盒,将捕捉布内侧的蜱虫鼓风冲刷,使其掉落至收集盒内收集。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蜱虫捕捉布,包括捕捉布和手持杆,所述捕捉布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手持杆上,所述捕捉布的上方边缘位置处设有螺旋条,所述螺旋条由多个弧形条拼接而成,所述螺旋条可展开收缩设置,所述螺旋条上方的所述手持杆上设有鼓风机构,所述鼓风机构可上下调节设置,所述手持杆上设有收集盒,收卷状态下所述捕捉布的下端外壁与所述收集盒外壁装配连接。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所述弧形条之间外侧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条内穿设有收拉绳,所述收拉绳的一端与最内部所述弧形条装配连接,所述收拉绳的里另一端依次穿过相邻的所述弧形条,并从最外端所述弧形条穿出。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鼓风机构包括固定板、鼓风管和风机,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鼓风管上方,所述鼓风管在所述固定板下方可升降调节设置,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手持杆的上端,所述风机设置在手持杆的一侧,所述风机输出端与所述鼓风管连通设置。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鼓风管的上方通过伸缩杆和气缸与所述固定板装配连接,所述伸缩杆设有多个,所述气缸设有一个,所述鼓风管位于所述螺旋条内部间隙位置处,一个所述伸缩杆内设有折叠管,所述折叠管的两端与所述风机和鼓风管连通设置。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手持杆的侧壁上转动设有转板,所述转板与所述捕捉布外通过魔术贴粘贴设置。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集盒的上方设有收集斗,所述收集斗下端与所述收集盒内连通设置,所述收集斗上方侧壁上设有孔径小于蜱虫的通风孔。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捕捉布的外侧下方远离所述手持杆的一端设有毛面魔术贴,所述收集斗的上端内壁设有与所述毛面魔术贴粘贴适配的刺面魔术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蜱虫捕捉布通过将螺旋条上的多个弧形条依次展开分离,使得多个弧形条依次拼接呈近似条状结构,从而使得与弧形条连接的捕捉布展开呈条状,进而拿着手持杆在蜱虫出没的草丛上来回挥动,蜱虫挂在捕捉布上便难以挣脱,在清理时,将弧形条拼接呈螺旋结构收起,使得有蜱虫的一面设置在捕捉布内部,进而将捕捉布的下方外壁与收集盒开口处装配连接,装配好后对鼓风机构进行驱动,在捕捉布内从上往下依次鼓风,将站在捕捉布上的蜱虫大力吹动,使其掉落至收集盒内,在鼓风过程中,鼓风机构缓慢下移,可实现对下层的蜱虫也进行有效清理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展开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收卷立体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螺旋条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鼓风机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收集盒与收集斗拆分示意图。
[0018]其中:1、捕捉布;2、手持杆;3、螺旋条;4、弧形条;5、收集盒;6、手拉绳;7、固定板;8、鼓风管;9、风机;10、伸缩杆;11、气缸;12、折叠管;13、转板;14、收集斗;15、毛面魔术贴;16、刺面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0]根据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蜱虫捕捉布,包括捕捉布1和手持杆2,所述捕捉布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手持杆2上,所述捕捉布1的上方边缘位置处设有螺旋条3,所述螺旋条3由多个弧形条4拼接而成,所述螺旋条3可展开收缩设置,所述螺旋条3上方的所述手持杆2上设有鼓风机构,所述鼓风机构可上下调节设置,所述手持杆2上设有收集盒5,收卷状态下所述捕捉布1的下端外壁与所述收集盒5外壁装配连接。
[0021]相邻所述弧形条4之间外侧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条3内穿设有收拉绳6,所述收拉绳6的一端与最内部所述弧形条4装配连接,所述收拉绳6的里另一端依次穿过相邻的所述弧形条4,并从最外端所述弧形条4穿出,收缩时,通过拉动外端的收拉绳6,使得穿设在螺旋条3内的收拉绳6长度变短,即可实现螺旋条3的收缩成型,使其变成一个螺旋整体,从而实现对捕捉布1的收卷,进而便于对捕捉布1内的蜱虫进行收集操作。
[0022]所述鼓风机构包括固定板7、鼓风管8和风机9,所述固定板7设置在所述鼓风管8上方,所述鼓风管8在所述固定板7下方可升降调节设置,所述固定板7设置在所述手持杆2的上端,所述风机9设置在手持杆2的一侧,所述风机9输出端与所述鼓风管8连通设置,通过对风机9进行启动,可通过鼓风管8向捕捉布1内鼓风操作,通过设置的固定板7,便于对鼓风管
8上下移动时限位支撑。
[0023]所述鼓风管8的上方通过伸缩杆10和气缸11与所述固定板7装配连接,所述伸缩杆10设有多个,所述气缸11设有一个,所述鼓风管8位于所述螺旋条3内部间隙位置处,一个所述伸缩杆10内设有折叠管12,所述折叠管12的两端与所述风机9和鼓风管8连通设置,通过对气缸11进行驱动,带动鼓风管8在收卷后的捕捉布1内上下移动,通过设置的多个伸缩杆10,保证了鼓风管8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0024]所述手持杆2的侧壁上转动设有转板13,所述转板13与所述捕捉布1外通过魔术贴粘贴设置,通过设置的转板13,实现对收卷状态下捕捉布1外端与捕捉布1之间的间隙处进行封堵,避免鼓风时,蜱虫从侧边缝隙处逃脱。
[0025]所述收集盒5的上方设有收集斗14,所述收集斗14下端与所述收集盒5内连通设置,所述收集斗14上方侧壁上设有孔径小于蜱虫的通风孔,通过收集斗14和收集盒5的配合,便于将掉落在收集斗14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蜱虫捕捉布包括捕捉布(1)和手持杆(2),所述捕捉布(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手持杆(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布(1)的上方边缘位置处设有螺旋条(3),所述螺旋条(3)由多个弧形条(4)拼接而成,所述螺旋条(3)可展开收缩设置,所述螺旋条(3)上方的所述手持杆(2)上设有鼓风机构,所述鼓风机构可上下调节设置,所述手持杆(2)上设有收集盒(5),收卷状态下所述捕捉布(1)的下端外壁与所述收集盒(5)外壁装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蜱虫捕捉布,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弧形条(4)之间外侧转动连接,所述螺旋条(3)内穿设有收拉绳(6),所述收拉绳(6)的一端与最内部所述弧形条(4)装配连接,所述收拉绳(6)的里另一端依次穿过相邻的所述弧形条(4),并从最外端所述弧形条(4)穿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蜱虫捕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构包括固定板(7)、鼓风管(8)和风机(9),所述固定板(7)设置在所述鼓风管(8)上方,所述鼓风管(8)在所述固定板(7)下方可升降调节设置,所述固定板(7)设置在所述手持杆(2)的上端,所述风机(9)设置在手持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锦林张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百欧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