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光栅结构的数控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285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光栅结构的数控车床,属于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其主要针对现有产品其自身无法进行灵活性移动调整的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车床主体,所述车床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位移调整的搬运底座,搬运底座包括固定连接于车床主体底部外壁上的壳体,壳体的前后侧壁上均安装有侧板,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模式切换的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车床主体的底部增设搬运底座,进而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其内部的调节机构进行调整,使得其在移动状态或放置状态上进行切换,从而方便对产品进行灵活性的位置调整,避免其在搬运时借助外在的移动装置,减少操作麻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光栅结构的数控车床


[0001]本技术涉及机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光栅结构的数控车床。

技术介绍

[0002]数控车床是使用较为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主要由数控装置、床身、主轴箱、刀架进给系统、尾座、辅助装置等部分组成。它主要用于轴类零件或盘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任意锥角的内外圆锥面、复杂回转内外曲面和圆柱、圆锥螺纹等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孔、扩孔、铰孔及镗孔等。
[0003]由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构成的光学器件称为光栅,其在数控车床中作为辅助装置的光栅尺进行运用。通过智能型的光栅尺(光栅尺传感器)实现对刀具及工件的坐标监测,从而察看和跟踪走刀误差,以起到一个弥补刀具的活动误差的感化。
[0004]现有的数控车床大多不便于进行灵活的移动运输,进而若出现车间规划改造的情况下,则无法对现有的数控车床进行位置的灵活调整,其的移动工作中需要借助到其他的搬运装置,造成其操作麻烦的问题。
[0005]因此,如何对数控车床的便捷性移动进行处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光栅结构的数控车床。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光栅结构的数控车床,包括车床主体,所述车床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位移调整的搬运底座,搬运底座包括固定连接于车床主体底部外壁上的壳体,壳体的前后侧壁上均安装有侧板,且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模式切换的调节机构;
[0008]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壳体内部的多个移动板,其中,多个所述的移动板之间前后对称设置,移动板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导向杆,且移动板的底部线性分布有多个滑轮组件,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楔块一,楔块一的斜面滑动连接有楔块二,所述壳体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双向丝杆,双向丝杆上活动连接有多个连板,多个所述连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相应所述的楔块二上。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前后侧壁上均设置有检修口,所述侧板通过螺栓连接于检修口上。
[0010]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导向杆分别设置于相应所述的通孔中,且导向杆上套设有用于复位调整的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杆远离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左侧内壁上,所述壳体的底部壳壁上开设有通槽,通槽与移动板相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移动板底部外壁上的套壳,套壳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减震器主体,减震器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装载件。
[0013]优选的,所述套壳的底部壳壁上开设有缺口,所述装载件的底端穿缺口,并通过定位销安装有滑轮主体。
[0014]优选的,所述装载件包括滑板与U型架,所述U型架固定连接于滑板的底部,滑板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套壳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减震器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滑板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通过在车床主体的底部增设搬运底座,进而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其内部的调节机构进行调整,使得其在移动状态或放置状态上进行切换,从而方便对产品进行灵活性的位置调整,避免其在搬运时借助外在的移动装置,减少操作麻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给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侧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滑轮组件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车床主体;2、搬运底座;21、壳体;22、侧板;23、调节机构;231、移动板;232、导向杆;233、楔块一;234、楔块二;235、连板;236、电机;237、双向丝杆;24、滑轮组件;241、套壳;242、减震器主体;243、装载件;244、滑轮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0022]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智能光栅结构的数控车床,包括车床主体1,车床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位移调整的搬运底座2。搬运底座2包括固定连接于车床主体1底部外壁上的壳体21,壳体21的前后侧壁上均安装有侧板22,且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模式切换的调节机构23。
[0023]调节机构23包括滑动连接于壳体21内部的多个移动板231。其中,多个的移动板231之间前后对称设置。移动板231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导向杆232,且移动板231的底部线性分布有多个滑轮组件24。移动板231的顶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楔块一233,楔块一233的斜面滑动连接有楔块二234。壳体21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电机236,电机236的输出端设置有双向丝杆237。双向丝杆237上活动连接有多个连板235,多个连板235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相应的楔块二234上。
[0024]本实施例中,车床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监测的光栅尺(光栅尺传感器),其设置于车床的主轴方向,通过光栅尺(光栅尺传感器)的监测反馈对刀具及工件的坐标监测。
[0025]本实施例中,壳体21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导向槽,导向槽中滑动连接有导向块,多个导向块远离导向槽的一侧分别设置于相应的楔块二234上。
[0026]本实施例中,连板235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进而连板235与双向丝杆237之间螺纹连接。
[0027]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基于智能光栅结构的数控车床工作原理是:当数控车床需要进行位置搬移时,通过对搬运底座2中调节机构23的电机236进行启动,使得双向丝杆237进行旋转,使得其上的多个连板235进行移动。连板235的活动使得相应的楔块二234进行调整,而楔块二234的调整运动对楔块一233进行挤压施力。当楔块一233受力后,其使得移动板231进行下移,进而使得其上的多个滑轮组件24进行下移。滑轮组件24的下移,使得其接触地面进而将设备整体抬高。分别对车床主体1进行位置的灵活调整。当其调整完成后,启动电机236反向运行,使得双向丝杆237反向旋转,进而使得连板235带动楔块二234反向运动,在取消对楔块一233的施力后,移动板231在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使得滑轮组件24缩回壳体21中,实现设备的稳定放置。
实施例二
[0028]如图1

2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壳体21的前后侧壁上均设置有检修口,侧板22通过螺栓连接于检修口上。移动板23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导向杆232分别设置于相应的通孔中,且导向杆232上套设有用于复位调整的弹簧。双向丝杆237远离电机236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壳体21的左侧内壁上。壳体21的底部壳壁上开设有通槽,通槽与移动板231相对应。
[0029]本实施例中,弹簧的设置使得移动板231在楔块一233缺乏挤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上移复位,进而带动滑轮组件24缩回搬运底座2的壳体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光栅结构的数控车床,包括车床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位移调整的搬运底座(2),搬运底座(2)包括固定连接于车床主体(1)底部外壁上的壳体(21),壳体(21)的前后侧壁上均安装有侧板(22),且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模式切换的调节机构(23);所述调节机构(23)包括滑动连接于壳体(21)内部的移动板(231),移动板(231)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导向杆(232),且移动板(231)的底部线性分布有多个滑轮组件(24),所述移动板(231)的顶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楔块一(233),楔块一(233)的斜面滑动连接有楔块二(234),所述壳体(21)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电机(236),电机(236)的输出端设置有双向丝杆(237),双向丝杆(237)上活动连接有多个连板(235),多个所述连板(235)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相应所述的楔块二(23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光栅结构的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的前后侧壁上均设置有检修口,所述侧板(22)通过螺栓连接于检修口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光栅结构的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传清刘立全黄家坤李书峦郝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鸿运来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