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聚光的数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22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数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重聚光的数码管,包括壳体、发光件以及接光面,壳体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发光件以及接光面分别相对安装在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聚光单元、第二聚光单元。第二聚光单元安装在第一聚光单元的内侧。第一聚光单元以及第二聚光单元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上,两者的安装口均保持在壳体的不同位置。第一聚光单元呈凹透镜结构,其凹面指向接光面。第二聚光单元呈弧形状,其凸面指向接光面,且由多个凸透镜组成,凹透镜呈蜂窝状均匀分布,以最大化凝聚光线。以最大化凝聚光线。以最大化凝聚光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重聚光的数码管


[0001]本技术属于数码管
,尤其涉及一种双重聚光的数码管。

技术介绍

[0002]数码管,也称作辉光管,是一种可以显示数字和其他信息的电子设备。玻璃管中包括一个金属丝网制成的阳极和多个阴极。大部分数码管阴极的形状为数字。管中充以低压气体,通常大部分为氖加上一些汞和氩。给某一个阴极充电,数码管就会发出颜色光,视乎管内的气体而定,一般都是橙色或绿色。随着技术的发展,数码管在数字显示领域普遍应用。现在数码管发光是通过内置的发光件发光而显示,但仅凭发光件的亮度显示在通道显示板上是非常微弱或者说不足,这造成显示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聚光的数码管,旨在解决数码管显示亮度不佳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包括壳体、发光件以及接光面,壳体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发光件以及接光面分别相对安装在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聚光单元、第二聚光单元。第二聚光单元安装在第一聚光单元的内侧。第一聚光单元以及第二聚光单元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上,两者的安装口均保持在壳体的不同位置。第一聚光单元呈凹透镜结构,其凹面指向接光面。第二聚光单元呈弧形状,其凸面指向接光面,且由多个凸透镜组成,凹透镜呈蜂窝状均匀分布,以最大化凝聚光线。
[0005]进一步,第一聚光单元的凹面与第二聚光单元的凸面均指向接光面的中心端。
[0006]进一步,壳体上设有半弧状的第一开口槽,位于壳体的内侧且与第一开口槽相对的位置上设有半弧形的第一滑槽,第一聚光单元在第一滑槽上滑动。
[0007]进一步,壳体上设有半弧状的第二开口槽,位于壳体的内侧且与第二开口槽相对的位置上设有半弧形的第二滑槽,第二聚光单元在第二滑槽上滑动。
[0008]进一步,第一聚光单元以及第二聚光单元的弧形边缘上围绕一圈相同的保护壳,保护壳与第一聚光单元以及第二聚光单元之间分别形成相同的凹槽。
[0009]进一步,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向内延伸出相同的卡接部,卡接部伸入到凹槽内并与其卡接,使得第一聚光单元以及第二聚光单元均安装在壳体上。
[0010]进一步,壳体的底部设有插脚,插脚上设置有两个电极总线,两个电极总线与发光件的两极针脚焊接。
[0011]进一步,发光件与壳体上端之间还设有反射板,反射板用于将光线反射。
[00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重聚光的数码管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3]在驱动发光件点亮后,光线通过聚光单元到达到接光面,具体地,在壳体分别装上第一聚光单元以及第二聚光单元后,光先经过第一聚光单元,在第一聚光单元的聚光照射
下将光均匀扩散在第二聚光单元,第二聚光单元上是由多个凸透镜组成,相比普通的凸透镜更加有聚光效果,在第二聚光单元的聚光下投射在接光面,使得接光面接收的光更多,优化了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重聚光的数码管的横向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重聚光的数码管的纵向剖视图。
[0017]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8]100、壳体;110、发光件;120、接光面;
[0019]200、第一聚光单元;201、凹面;210、第二聚光单元;211、凸面;
[0020]300、第一开口槽;310、第一滑槽;320、第二开口槽;330、第二滑槽;340;卡接部;350、插脚;
[0021]400、保护壳;410、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2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2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2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案例提供的是一种双重聚光的数码管,具体地,包括壳体100、发光件110以及接光面120,壳体100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发光件110以及接
光面120分别相对安装在壳体100的上端和下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聚光单元200、第二聚光单元210。第二聚光单元210安装在第一聚光单元200的内侧。第一聚光单元200以及第二聚光单元210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00上,两者的安装口均保持在壳体100的不同位置。第一聚光单元200呈凹透镜结构,其凹面201指向接光面120。第二聚光单元210呈弧形状,其凸面211指向接光面120,且由多个凸透镜组成,凹透镜呈蜂窝状均匀分布,以最大化凝聚光线。
[002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驱动发光件110点亮后,光线通过聚光单元到达到接光面120,具体地,在壳体100分别装上第一聚光单元200以及第二聚光单元210后,光先经过第一聚光单元200,在第一聚光单元200的聚光照射下将光均匀扩散在第二聚光单元210,第二聚光单元210上是由多个凸透镜组成,相比普通的凸透镜更加有聚光效果,在第二聚光单元210的聚光下投射在接光面120,使得接光面120接收的光更多,优化了显示效果。
[0028]进一步,第一聚光单元200的凹面201与第二聚光单元210的凸面211均指向接光面120的中心端。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聚光的数码管,包括壳体、发光件以及接光面,所述壳体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发光件以及所述接光面分别相对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聚光单元、第二聚光单元;所述第二聚光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聚光单元的内侧;所述第一聚光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聚光单元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两者的安装口均保持在所述壳体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聚光单元呈凹透镜结构,其凹面指向所述接光面,所述第二聚光单元呈弧形状,其凸面指向所述接光面,且由多个凸透镜组成,凸透镜呈蜂窝状均匀分布,以最大化凝聚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聚光的数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单元的凹面与所述第二聚光单元的凸面均指向接光面的中心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聚光的数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半弧状的第一开口槽,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开口槽相对的位置上设有半弧形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聚光单元在所述第一滑槽上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聚光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翔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