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17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外壳组件及至少一个硬质导体,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外壳组件及至少一个插座端子,硬质导体与插座端子中,其中一者的端部设置有与另一者的材质相同的导电端子,硬质导体与插座端子通过导电端子导电连接;或者硬质导体与插座端子两者的端部均设置有相互配合且材质相同的导电端子,且两者间通过端部设置的导电端子导电连接,以上设置方式均可在满足导电性能的前提下,避免不同材质的导电结构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后长期通电会产生电位差腐蚀的问题,延长连接器导体组件的使用寿命。延长连接器导体组件的使用寿命。延长连接器导体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目前电动车辆(EV)和混合动力车辆(HEV)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车辆驱动线束或充电线束中传输的电流也在不断增加,逐步出现400A以上的电流需求。目前主流导线是铜线束,随着电流的增大,铜线导体的直径不断增加,从而使线束重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增加了整车的重量,整车的重量增加会缩短电力续航或增加油耗。铝是一种导电好但密度远远低于铜的材质,用铝棒线束取代铜线束会减轻线束的重量,但是由于铝棒和铜线的结构和性能不同,之前铜线束上的连接器不再适用于铝棒线束,而且,不同材质的导电结构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后,长期通电会产生电位差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外壳组件及至少一个一端装设在插头外壳组件内部的硬质导体,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外壳组件及装设在所述插座外壳组件内部的至少一个插座端子,所述硬质导体与插座端子中,其中一者的端部设置有与另一者的材质相同的导电端子,所述硬质导体与插座端子通过导电端子导电连接;或者所述硬质导体与插座端子两者的端部均设置有相互配合且材质相同的导电端子,且两者间通过端部设置的导电端子导电连接。
[000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硬质导体的端部,且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插座端子的材质相同。
[000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插座端子的材质均为铜/铜合金,所述硬质导体的材质为铝/铝合金。
[000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导体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端子的形状相匹配的连接部。
[000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呈扁平状,所述导电端子为与所述连接部相匹配的板状结构,且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硬质导体之间为焊接连接。
[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插座端子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外壳组件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插头外壳及安装在插头外壳内部的插头绝缘体,插头绝缘体上设置有用于卡入端子限位块的弹性卡槽,所述导电端子上开设有与弹性卡槽相对应的限位槽,插头绝缘体与导电端子之间通过所述端子限位块固定连接。
[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外壳的顶部可翻转的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上盖。
[00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与插头外壳之间以及插头外壳与插头绝缘体之间分别设置有上盖密封圈和底部密封圈。
[00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导体与所述插头外壳之间,沿硬质导体退出插头外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绝缘体、屏蔽壳以及后盖;
[0014]所述硬质导体的外侧依次设置有外屏蔽铝管和绝缘层,且硬质导体和外屏蔽铝管的端部均具有未被覆盖的露出区域,所述绝缘体至少罩设在所述硬质导体和外屏蔽铝管的露出区域的外侧,所述屏蔽壳套设在所述绝缘层的外侧,所述后盖罩设在所述插头外壳远离插座外壳组件的一端。
[00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壳上冲压成型有至少一个与插头外壳的内壁相抵接的外弹片,以及至少一个与绝缘层的外表面相抵接的内弹片。
[001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外壳组件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插座外壳及设置在插座外壳内部的插座绝缘体,所述插座端子通过嵌入注塑成型于所述插座绝缘体的内部。
[001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端子远离所述硬质导体的一端与所述插座绝缘体之间具有密封槽,并在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胶。
[0018]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在组成连接器导体组件的硬质导体与插座端子中,其中一者的端部设置有与另一者的材质相同的导电端子,然后将硬质导体与插座端子通过导电端子导电连接;或者在硬质导体与插座端子两者的端部均设置有相互配合且材质相同的导电端子,然后将两者间通过端部设置的导电端子导电连接,以上设置方式均可在满足导电性能的前提下,避免不同材质的导电结构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后长期通电会产生电位差腐蚀的问题,延长连接器导体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2]图3为插头连接器的爆炸视图;
[0023]图4为插座连接器的爆炸视图;
[0024]图5为硬质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导电端子在插头绝缘体内的固定示意图;
[0026]图7为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绝缘体与插头绝缘体的配合示意图;
[0028]图9为屏蔽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插头外壳与插头绝缘体的分解示意图。
[0030]图中标示如下:
[0031]1、插头外壳101、顶部凹槽
[0032]2、插头绝缘体201、弹性卡槽2011、变窄卡槽202、弹性挂台
[0033]3、底部密封圈4、上盖密封圈5、上盖6、上盖螺栓7、挡圈8、销轴
[0034]9、端子限位块901、变窄部
[0035]10、连接螺栓11、导电端子111、通孔1101、限位槽
[0036]12、硬质导体1201、绝缘层1202、外屏蔽铝管1203、铝棒线束1204、连接部
[0037]13、绝缘体1301、第一凸起1302、第一凸台1303、凹槽1304、第二凸台1305、第二凸起
[0038]14、屏蔽壳1401、内弹片1402、外弹片1403、窗口
[0039]15、封线体16、后盖17、密封胶18、插座端子181、螺纹孔19、盲孔螺母20、插座绝缘体21、径向密封圈22、密封垫23、安装界面24、端面密封圈25、插座螺栓26、插座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40]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41]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42]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43]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44]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外壳组件及至少一个一端装设在插头外壳组件内部的硬质导体(12),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外壳组件及装设在所述插座外壳组件内部的至少一个插座端子(18),所述硬质导体(12)与插座端子(18)中,其中一者的端部设置有与另一者的材质相同的导电端子(11),所述硬质导体(12)与插座端子(18)通过导电端子导电连接;或者所述硬质导体(12)与插座端子(18)两者的端部均设置有相互配合且材质相同的导电端子(11),且两者间通过端部设置的导电端子(11)导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11)设置在所述硬质导体(12)的端部,且所述导电端子(11)与所述插座端子(18)的材质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11)与所述插座端子(18)的材质均为铜/铜合金,所述硬质导体(12)的材质为铝/铝合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导体(12)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端子(11)的形状相匹配的连接部(120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04)呈扁平状,所述导电端子(11)为与所述连接部(1204)相匹配的板状结构,且所述导电端子(11)与所述硬质导体(12)之间为焊接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11)与所述插座端子(18)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0)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外壳组件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插头外壳(1)及安装在插头外壳(1)内部的插头绝缘体(2),插头绝缘体(2)上设置有用于卡入端子限位块(9)的弹性卡槽(201),所述导电端子(11)上开设有与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