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移动式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7578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用车移动式充电系统,包括有乘用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移动式充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乘用车移动式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乘用车充电方式都是由固定式充电桩和其手持充电枪式插头构成的充电系统

[0003]目前,在住宅区或者公共充电场所,一个车位都是对应一个充电桩,因此,其需要配置大量的充电桩,尤其是在公共充电场所(如商场

超市等),经常会出现设有充电桩的车位被无需充电的车辆占用,这样导致充电桩数量较少被迫等待,从而出现拥堵的情况;而且,对于不同车型其充电接口也是不能通用,无法及时动态调整车位和充电桩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乘用车移动式充电系统,其可以实现移动式充电,无需一个车位设置一个充电桩,能满足动态调整充电的需求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乘用车移动式充电系统,包括有乘用车

充电站,乘用车上设有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可移动的接驳车,接驳车上设有蓄电装置,充电站可对接驳车上的蓄电装置进行有线或无线充电,蓄电装置可对乘用车上的电池进行有线或无线充电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充电站给接驳车上的蓄电装置预先进行无线或有线式充电,当需要给乘用车充电时,将接驳车移动到对应的乘用车位置,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给乘用车上的电池充电,这样无需在乘用车的车位单独设置充电桩,有效地避免了排队拥堵的现象;而且,通过接驳车的移动可以实现动态充电的调节,无论乘用车停在那哪个区域都可以实现充电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接驳车上设有发射线圈
a
,乘用车上设有接收线圈
a
,发射线圈
a
与蓄电装置连接,接收线圈
a
与电池连接,发射线圈
a
与接收线圈
a
通过电磁感应实现蓄电装置对电池的无线充电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利用电磁感应实现蓄电装置对电池的无线充电,其充电更加方便,使用更加安全;而且,不同的车型都能满足,不需要像有线充电一样受到接插头型号的限制

[0009]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充电站上设有发射线圈
b
,接驳车上设有接收线圈
b
,接收线圈
b
与蓄电装置连接,发射线圈
b
与接收线圈
b
通过电磁感应实现充电站对蓄电装置的无线充电

[0010]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利用电磁感应实现充电站对蓄电装置的无线充电,其充电更加方便,使用更加安全;而且,不同的车型都能满足,不需要像有线充电一样受到接插头型号的限制

[0011]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在充电状态时,接收线圈与对应的发射线圈沿
X

、Y
轴方向的偏移距离小于
20cm。
[0012]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在充电状态时,接收线圈与对应的发射线圈沿
Z
轴方向的距离小于
30cm。
[0013]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在有效地范围内保证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能很好地感应,充电可靠

[0014]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蓄电装置采用超级电容蓄电

[0015]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采用超级电容蓄电实现充电

放电,结构简单,成本低

[0016]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有线充电结构采用插头与充电口对接结构

[0017]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有线充电方式结构简单,插接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接收线圈与对应的发射线圈相对位置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20]如图1‑2所示,一种乘用车移动式充电系统,包括有乘用车
1、
充电站2,乘用车1上设有电池
11
,还包括有可移动的接驳车3,接驳车3底部设置滚轮
31
,接驳车3的移动可以通过人工拉动其移动,也可以通过电控方式控制其移动,只需要在接驳车3上设置电机,通过电控手柄控制即可;接驳车3上设有蓄电装置
32
,蓄电装置
32
采用超级电容蓄电,当然也可以采用蓄电池等其它蓄电装置,充电站2可对接驳车3上的蓄电装置
32
进行无线充电,蓄电装置
32
可对乘用车1上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0021]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接驳车3上设有发射线圈
a33
,乘用车1上设有接收线圈
a12
,发射线圈
a33
与蓄电装置
32
连接,接收线圈
a12
与电池
11
连接,发射线圈
a33
与接收线圈
a12
通过电磁感应实现蓄电装置对电池的无线充电;充电站2上设有发射线圈
b21
,接驳车3上设有接收线圈
b34
,接收线圈
b34
与蓄电装置
32
连接,发射线圈
b21
与接收线圈
b34
通过电磁感应实现充电站2对蓄电装置
32
的无线充电

利用电磁感应实现充电站2对蓄电装置的无线充电,其充电更加方便,使用更加安全;而且,不同的车型都能满足,不需要像有线充电一样受到接插头型号的限制

[0022]当然,充电站2也可对接驳车3上的蓄电装置
32
进行有线充电,蓄电装置
32
也可对乘用车1上的电池进行有线充电,也可以无线

有线两种充电方式并存,可将有线作为应急充电

有线充电结构采用插头与充电口对接结构,如在接驳车上设置插头,在乘用车上设置充电口,通过插头插入充电口来进行有线充电

[0023]如图2所示,在充电状态时,接收线圈与对应的发射线圈沿
X

、Y
轴方向的偏移距离小于
20cm
;接收线圈与对应的发射线圈沿
Z
轴方向的距离小于
30cm。
在有效地范围内保证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能很好地感应,充电可靠

[0024]工作时,由充电站2给接驳车3上的蓄电装置
32
预先进行无线或有线式充电,当需要给乘用车1充电时,将接驳车3移动到对应的乘用车1位置,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给乘用车1上的电池充电,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乘用车移动式充电系统,包括有乘用车

充电站,乘用车上设有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可移动的接驳车,接驳车上设有蓄电装置,充电站可对接驳车上的蓄电装置进行有线或无线充电,蓄电装置可对乘用车上的电池进行有线或无线充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接驳车上设有发射线圈
a
,乘用车上设有接收线圈
a
,发射线圈
a
与蓄电装置连接,接收线圈
a
与电池连接,发射线圈
a
与接收线圈
a
通过电磁感应实现蓄电装置对电池的无线充电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移动式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站上设有发射线圈
b
,接驳车上设有接收线圈
b
,接收线圈
b
与蓄电装置连接,发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国庆陈钊吴琴伟林子渊薛佩微唐梦奕姚瑞琦郑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思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