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深基坑的抗浮盲沟排水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51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深基坑的抗浮盲沟排水体系,包括地下室外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深基坑的抗浮盲沟排水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深基坑抗浮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深基坑的抗浮盲沟排水体系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建筑物结构相当于一个封闭的箱体,由于地下水的存在,在水压力作用下会受到向上的水浮力作用

在地下建筑物抗浮设计中一般需要进行整体抗浮设计和局部结构构件抗浮设计

[0003]目前在地下建筑物结构抗浮设计中,采用的设计方法和措施主要有抗浮锚杆法

抗拔桩法

增加结构自重法

抗浮锚杆因具有造价低廉

施工方便

受力合理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但目前抗浮锚杆的设计

施工及检测尚无专门的现行规范可遵循,因此设计必须以试验为前提,在理论计算后选型,试桩取得相应的现场数据后再根据实际能达到的承载力调整抗浮锚杆设计

抗拔桩法是利用桩的抗拔承载力抵抗地下建筑物水浮力的抗浮设计方法;抗拔桩利用桩侧阻力起抗拔作用,其抗拔能力与桩型

桩径

桩长及周围地质条件有关,其抗拔承载力应通过现场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抗拔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受环境和施工条件影响较大,造价相对较高

增加结构自重法一般是由于结构自身的重量小于地下水对地下建筑物结构的水浮力,导致后者抗浮能力不足而采取的抗浮方法,即增加结构自身重量或在结构上部布置配重

>[0004]上述抗浮设计方法主要是以增加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或者增大结构自身的重量来被动抵抗地下水对地下室结构的水浮力,一般设计参数需要经过反复的试验验算,并且存在施工效率低下,成型效果偏差大,工程造价较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工期及质量要求高的施工项目,因此出现了如
CN115928808A

CN214090013U
的抗浮盲沟,克服了抗浮措施需要反复试验的缺陷,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成型效果不佳

需要频繁维护的问题

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深基坑的抗浮盲沟排水体系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深基坑的抗浮盲沟排水体系,形成了永久性的自流式盲沟排水体系,实现地下水的降排,并且抗浮效果好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应用于深基坑的抗浮盲沟排水体系,包括地下室外墙

排水系统和盲沟结构,所述盲沟结构包括底板盲沟和外墙盲沟,所述底板盲沟设置在地下室底板的下方,所述外墙盲沟设置在地下室外墙外侧,所述底板盲沟和外墙盲沟与排水系统连接,所述底板盲沟位于外墙盲沟的下方;
[0008]所述底板盲沟和外墙盲沟均包括反滤层

外过滤层

滤料

内过滤层和盲管,所述盲管

内过滤层

滤料

外过滤层和反滤层由内而外逐层设置;
[0009]所述外墙盲沟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在盲管的下方,均设在内过滤层中,所
述盲管和排水管均与排水系统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

检查井和市政排水管,所述检查井设在地下室外墙外侧,所述外墙盲沟通过检查井与市政排水管
23
连通,所述集水井设在底板下方,与底板盲沟连通,所述集水井与市政排水管和检查井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滤料设在盲管的外周,所述外过滤层设在滤料的外周

[0012]进一步地,所述集水井包括井体和井盖,所述底板盲沟的盲管和市政排水管连接在井体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盲沟下方设有排水支管,所述排水支管位于集水井和市政排水管之间

检查井和集水井之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盲沟的顶部设有隔离层和垫层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盲沟和外墙盲沟相互垂直设置

[0016]优选的,所述底板盲沟的尺寸为
500*500mm
,所述外墙盲沟的尺寸为
1000*1000mm。
[0017]优选的,所述反滤层为中砂反滤层,所述外过滤层和内过滤层为土工布,所述滤料为粒径
15

30mm
的碎石,所述隔离层为油毡层,所述垫层为钢筋混凝土层

[0018]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9]通过底板盲沟

外墙盲沟和排水系统相互连通形成地下水的降排系统,将地下水的水位控制在底板以下一定深度,形成永久性自流式盲沟排水体系,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优化了地下建筑物施工环境和地下结构工程使用环境,并有利于提高地下建筑物的抗浮能力,避免了传统的抗浮设计和止水设计,起到了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的效果;
[0020]本技术具有施工材料成本低

施工便捷

排水效果可靠的优点,不会产生腐蚀

淤塞及排水断面失效的情况,并且通过集水井和检查井收集了排出的地下水进行循环利用,降低用水成本,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底板盲沟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外墙盲沟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集水井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检查井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
地下室外墙,2‑
排水系统,
21

集水井,
22

检查井,
23

市政排水管,3‑
底板盲沟,
31

反滤层,
32

外过滤层,
33

滤料,
34

内过滤层,
35

盲管,
36

排水管,4‑
外墙盲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应用于深基坑的抗浮盲沟排水体系,其特征是,包括地下室外墙(1)

排水系统(2)和盲沟结构,所述盲沟结构包括底板盲沟(3)和外墙盲沟(4),所述底板盲沟(3)设置在地下室底板的下方,所述外墙盲沟(4)设置在地下室外墙(1)外侧,所述底板盲沟(3)和外墙盲沟(4)与排水系统(2)连接,所述底板盲沟(3)位于外墙盲沟(4)的下方;所述底板盲沟(3)和外墙盲沟(4)均包括反滤层(
31


外过滤层(
32


滤料(
33


内过滤层(
34
)和盲管(
35
),所述盲管(
35


内过滤层(
34


滤料(
33


外过滤层(
32
)和反滤层(
31
)由内而外逐层设置;所述外墙盲沟(4)还包括排水管(
36
),所述排水管(
36
)设在盲管(
35
)的下方,均设在内过滤层(
34
)中,所述盲管(
35
)和排水管(
36
)均与排水系统(2)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深基坑的抗浮盲沟排水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排水系统(2)包括集水井(
21


检查井(
22
)和市政排水管(
23
),所述检查井(
22
)设在地下室外墙(1)外侧,所述外墙盲沟(4)通过检查井(
22
)与市政排水管(
23
)连通,所述集水井(
21
)设在底板下方,与底板盲沟(3)连通,所述集水井(
21
)与市政排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科峰田小东林佐江张一擎罗育辉梁家华邱德明徐成杨敏鹿英奎范围王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