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453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安装密封圈在进行连接的时候接口处很容易造成管涵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管道铺设
,具体涉及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涵指埋在地下的水管,可作为地面标高以下的水道

管涵是公路铁路工程中的构筑物,一般是指圆管涵,就是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的一节一节的圆管做成的涵洞,目前在管涵在连接处通常采用密封圈进行连接,或者采用混凝土进行凝固连接,密封圈在进行连接的时候接口处很容易造成管涵松动,而混凝土凝固连接操作麻烦,还需要人工一点点的涂抹抹平,且事前准备混凝土,鉴于以上原因提出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能够改变现有的承插结构,使其安装方便且保证一定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该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采用了现有的相互插接的设置,且在插接后能够自动完成卡接,不需要安装弹簧,相互插接后利用气囊的膨胀性,完成卡接动作,利用气囊的填充性填充相邻两个管体之间的缝隙,具有一定的密封性

[0004]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一侧设置有插入机构,所述管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接口机构,所述插入机构包括插接柱和充气机构,所述插接柱固定设置于管体的一侧,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弧形囊

挤压囊和连通管,所述弧形囊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弧形囊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卡块,所述接口机构包括插接口和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槽和圆槽,所述插接口设置于管体的一侧

[0005]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0006](1)
本方案设计的管体采用了现有的相互插接的设置,且在插接后能够自动完成卡接,不需要安装弹簧,相互插接后利用气囊的膨胀性,完成卡接动作,利用气囊的填充性填充相邻两个管体之间的缝隙,具有一定的密封性,且利用气囊连通的远离使一侧的挤压囊具有一定的压力,保证其密封性,且弧形囊内部压缩能够使弧形囊表面的凸起插入到插接口上完成防脱设置,使得两个管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防脱性;
[0007](2)
本方案的核心利用气囊之间的连通完成管体之间的连接,且不需要密封垫进行密封,而安装后具有一定的防脱性,使两组之间较难进行脱离,且不需要混凝土进行涂抹,使得在拼接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且管体的边部具有对其的记号,使得管体之间可以进行对其安装,无法使两组之间产生相对旋转,管体一端较宽的设置方便放置在地面上,还能保证管体方便进行插接,方便进行识别插接的一端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管体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管体剖面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图2中
A
处放大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弧形囊中部剖面示意图;
[0012]图5为本技术单独弧形囊示意图;
[0013]图6为本技术卡块卡接示意图;
[0014]图7为本技术图6中
B
处放大示意图

[0015]图中:
1、
管体;
2、
插接柱;
3、
弧形囊;
4、
挤压囊;
5、
连通管;
6、
卡块;
7、
卡槽;
8、
圆槽;
9、
插接口;
10、
卡柱;
11、
对齐柱;
12、
对齐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7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7]本实施例提供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如附图1‑7所示,下边对本方案进行介绍,本方案的说明书附图1采用了两个管体1想插接的设置,为了方便理解,需要对弧形囊3和挤压囊4的状态进行介绍一下,在未插接的时候挤压囊4的状态为鼓起状态,在本方案的附图中均采用挤压囊4挤压的状态进行展示,在为挤压的时候挤压囊4处于膨胀状态
(
挤压囊4具有一定的挤压功能,也就是采用记忆材质进行制成,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挤压囊4处在鼓起状态,而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弧形囊3处于干瘪的状态,本方案的附图中弧形囊3处于干瘪状态但内部已经进行膨胀因为在卡柱
10
的作用下使其无法进行膨胀扩充,也就是未填充的状态,而本方案中挤压囊4已经处在挤压状态,也就是会使弧形囊3即将进行膨胀,而卡柱
10
也属于即将升起的状态,弧形囊3也处于要膨胀的状态,为了方便理解附图中挤压囊4已经被挤压,因为在安装的时候一侧的插接柱2插入插接口9,在插接口9的作用下进行挤压挤压囊
4)
,这里介绍一下挤压囊4的效果,挤压囊4具有两组效果,第一组效果为在进行挤压挤压囊4的时候根据挤压囊4的材质完成对相邻两个管体1之间连接进行密封,挤压囊4的材质为橡胶,且内部进行填充气体,当气体进行挤压后完成对相邻两个管体1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由于挤压囊4为一个环形囊,故会进行三百六十度的密封两个管体1之间的缝隙,这就是挤压囊4的第一个效果,挤压囊4的第二个效果为挤压后的气体进入到弧形囊3后使弧形囊3可以进行鼓起
(
弧形囊3并不是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囊,角度低于九十度,本方案采用四个弧形囊3和一个挤压囊4连通的设置,具有四个连通管进行连通,使四个弧形囊都和挤压囊进行连通
)
,而弧形囊3的作用就是可以使在挤压囊4的气体挤压到弧形囊3后使弧形囊3进行鼓起
(
挤压囊4在正常状态为鼓起
)
,如说明书附图2就是即将要鼓起,鼓起后会使卡柱
10
插入到对应的圆槽8上,完成相邻两个管体1之间的卡接,使相邻两个管体1较难进行脱离,且弧形囊3的上方设置的卡块6能够安装到卡槽7上防止两个管体1之间进行脱离,对其柱和对其槽就是方便在相邻能够管体1之间安装的时候进行对其,管体1的一侧设置有插入机构,管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接口机构,插入机构包括插接柱2和充气机构,插接柱2固定设置于管体1的一侧,充气机构包括弧形囊
3、
挤压囊4和连通管5,弧形囊3的数量为四个,弧形囊3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卡块6,接口机构包括插接口9和卡接机构,卡接机构包括卡槽7和圆槽8,插接口9设置于管体1的一侧,卡槽7设置于插接口9的一侧,卡槽7的表面可搭接设置有卡块6,挤压囊4设置于插接柱2的一侧,挤压囊4和弧形囊3之间设置有连通管5,插接柱2的外表面滑动设置有卡柱
10
,卡柱
10
固定设置于弧形囊3的上表面,圆槽8开设于插接口9的内侧壁,
圆槽8的表面可插接有卡柱
10
,插接柱2的一侧设置有对齐柱
11
,插接口9的内侧壁开设有可与对齐柱
11
滑动的对齐槽
1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包括管体
(1)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
(1)
的一侧设置有插入机构,所述管体
(1)
的另一侧设置有接口机构,所述插入机构包括插接柱
(2)
和充气机构,所述插接柱
(2)
固定设置于管体
(1)
的一侧,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弧形囊
(3)、
挤压囊
(4)
和连通管
(5)
,所述弧形囊
(3)
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弧形囊
(3)
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卡块
(6)
,所述接口机构包括插接口
(9)
和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槽
(7)
和圆槽
(8)
,所述插接口
(9)
设置于管体
(1)
的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管涵承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
(7)
设置于插接口
(9)
的一侧,所述卡槽
(7)
的表面可搭接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琦兑彦奇平卓谷林洁张海滨李想赵隆基郭天佑庞鲁飞邓浩然底闯许俊超姚帅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