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钢瓶用的集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422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钢瓶用的集装架,包括主体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钢瓶用的集装架


[0001]本技术涉及气瓶集装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气体钢瓶用的集装架


技术介绍

[0002]气瓶是指在正常环境下
(

40

60℃)
可重复充气使用,盛装永久性气体

液化气体或溶解气体的移动式压力容器

气瓶从结构上分类有无缝气瓶和焊接气瓶;从材质上分类有钢质气瓶
(
含不锈钢气瓶
)
,铝合金气瓶,复合气瓶

其他材质气瓶,从充装介质上分类为永久性气体气瓶,液化气体气瓶,溶解乙炔气瓶;从公称工作压力和水压试验压力上分类有高压气瓶

低压气瓶

[0003]目前在工业上,储存或运输气瓶时,会通过集装架对气瓶进行有序装载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而气瓶大多数都为圆柱体,这样使得在运输移动集装架时容易出现气瓶滑落

掉落的现象,且由于气瓶往往较重,这样容易使得在移出气瓶过程中,与集装架内产生摩擦,造成气瓶或集装架受损,使得使用不变

[0004]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运输移动时容易出现气瓶滑落以及气瓶自身重量导致移出集装架时产生摩擦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气体钢瓶用的集装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运输移动时容易出现气瓶滑落以及气瓶自身重量导致移出集装架时产生摩擦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气体钢瓶用的集装架,包括:
[0008]主体单元,所述主体单元设置于水平面;
[0009]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部,用于对气瓶进行取出或放置;
[0010]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设置于所述滑动单元的上方,且与主体单元进行转动连接,用于对气瓶进行夹持固定

[001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包括:
[0012]底架元件,所述底架元件设置于水平面,并与所述滑动单元连接;
[0013]第一支架元件,所述第一支架元件的外侧底端与底架元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夹持单元连接;
[0014]第一转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动元件贯穿所述第一支架元件的上部设置,并与所述夹持单元转动连接

[001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还包括:
[0016]第一滑动元件,所述第一滑动元件贯穿所述第一支架元件的上部设置,并与所述夹持单元滑动连接

[00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单元包括:
[0018]第二支架元件,所述第二支架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的内部;
[0019]滚动元件,所述滚动元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元件转动连接;
[0020]第三支架元件,所述第三支架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元件的外侧;
[0021]第二滑动元件,所述第二滑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元件的上部;
[0022]第三滑动元件,所述第三滑动元件与所述第二滑动元件滑动连接;
[0023]挡板元件,所述挡板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动元件的第二端,用于抵住气瓶的底部

[002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单元还包括:
[0025]第四滑动元件,所述第四滑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元件的底部;
[0026]第五滑动元件,所述第五滑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动元件的底部,并与所述第四滑动元件滑动连接

[002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单元还包括:
[0028]第一握持元件,所述第一握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动元件的第一端

[002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单元包括:
[0030]夹持元件,所述夹持元件设置于所述滑动单元的上方,用于对气瓶进行夹持固定;
[0031]第二转动元件,所述第二转动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元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元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主体单元的外部,所述第二转动元件与所述主体单元转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夹持元件沿所述第二转动元件的轴向往复运动

[003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
[0033]第六滑动元件,所述第六滑动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元件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滑动元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主体单元的外部,所述第六滑动元件与所述主体单元滑动连接

[003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
[0035]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第六滑动元件的第二端

[003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
[0037]第二握持元件,所述第二握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的第二端

[0038]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39]本技术的一种气体钢瓶用集装架,通过滑动单元,可对放置的气瓶进行辅助推出,以便于取出气瓶;利用夹持单元可对放置后的气瓶进行稳定固定,从而增加了气瓶放置在集装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钢瓶用集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体钢瓶用集装架的另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主体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动单元的部分剖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4]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动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5]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6]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00、
主体单元;
101、
底架元件;
102、
第一支架元件;
103、
第一转动元件;
104、
第一滑动元件;
[0047]200、
滑动单元;
201、
第二支架元件;
202、
滚动元件;
203、
第三支架元件;
204、
第二滑动元件;
205、
第三滑动元件;
206、
挡板元件;
207、
第四滑动元件;
208、
第五滑动元件;
209、
第一握持元件;
[0048]300、
夹持单元;
301、
夹持元件;
302、
第二转动元件;
303、
第六滑动元件;
304、
限位元件;...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气体钢瓶用的集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单元
(100)
,所述主体单元
(100)
设置于水平面;滑动单元
(200)
,所述滑动单元
(200)
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
(100)
的内部,用于对气瓶进行取出或放置;夹持单元
(300)
,所述夹持单元
(300)
设置于所述滑动单元
(200)
的上方,且与主体单元
(100)
进行转动连接,用于对气瓶进行夹持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
(100)
包括:底架元件
(101)
,所述底架元件
(101)
设置于水平面,并与所述滑动单元
(200)
连接;第一支架元件
(102)
,所述第一支架元件
(102)
的外侧底端与底架元件
(101)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夹持单元
(300)
连接;第一转动元件
(103)
,所述第一转动元件
(103)
贯穿所述第一支架元件
(102)
的上部设置,并与所述夹持单元
(300)
转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
(100)
还包括:第一滑动元件
(104)
,所述第一滑动元件
(104)
贯穿所述第一支架元件
(102)
的上部设置,并与所述夹持单元
(300)
滑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单元
(200)
包括:第二支架元件
(201)
,所述第二支架元件
(201)
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
(100)
的内部;滚动元件
(202)
,所述滚动元件
(202)
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元件
(201)
转动连接;第三支架元件
(203)
,所述第三支架元件
(203)
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元件
(201)
的外侧;第二滑动元件
(204)
,所述第二滑动元件
(204)
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元件
(203)
的上部;第三滑动元件
(205)
,所述第三滑动元件
(205)
与所述第二滑动元件
(204)
滑动连接;挡板元件
(206)
,所述挡板元件
(206)
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动元件
(205)
的第二端,用于抵住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啟徐银龙旷自龙黄康宋仕先魏茂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都茂爱净化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