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41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梁保护层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测量工具,具体涉及一种
T
梁保护层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保护层是指受力钢筋外缘至混凝土外表面的混凝土厚度,亦称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超标容易造成结构构件表面裂缝

钢筋过早锈蚀等缺陷,甚至降低构件强度

因此,在
T
梁施工中需要对钢筋架的钢筋的位置进行调整,避免钢筋定位安装与混凝土垫块绑扎不规范而降低施工质量

[0003]公开号为
CN212871039U
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
T
梁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具,包括第一定位板

第二定位板

导向绳

检测辊以及拉绳,通过检测辊在浇筑模板与钢筋架之间的缝隙中移动从而进行测量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依赖浇筑模板安装后才能进行检测,当遇上需要调整钢筋时,则又要将浇筑模板和检测工具拆下后,才能进行调整,调整不便

而且还需要重新安装浇筑模板与检测工具才能拿进行后续部位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另一种
T
梁保护层测量装置,能够分别测量两侧的保护层厚度,提高工作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
T
梁保护层测量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测量支架,两个测量支架均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上检测框和下检测框,所述上检测框用于检测
T
梁腹板的保护层厚度,所述下检测框用于检测
T
梁翼缘的保护层厚度,所述上检测框和下检测框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钢管,两个测量支架之间通过同时穿过对应的连接钢管的连接横梁进行连接,所述连接钢管上设有用于与连接横梁抵紧的抵紧螺栓,且所述连接钢管上均设有水平仪;所述上检测框和下检测框内均设有透明材质制成的测量片,上检测框和下检测框的测量片上均设有多个测量口

[0006]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检测框上设有一对把手,便于将其移动至与钢筋架的安装底座齐平,从而检测钢筋架的钢筋与测量片之间的间距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钢管为方管,所述连接横梁的横截面也为方形

避免连接横梁与连接钢管之间形成转动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测量口呈矩阵分布,能够进行多根钢筋以及同一根钢筋不同位置的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0009]上述方案中:两个所述测量支架的测量口相对设置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检测框的测量口的分布范围大于下检测框测量口的分布范围,能够尽可能保障上检测框的检测范围和检测准确度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检测框的测量口靠下检测框底部设置,下检测框仅需要检测
T
梁翼缘处的钢筋的间距,节省测量口的加工数量,设置合理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两侧的测量支架分别对两侧的钢筋的安装位置进行检测,以保障保护层的预留厚度,满足施工需求,两侧可同时进行检测,检测效率高

设置的测量支架能够稳定放置在钢筋架施工底座上,检测时放置稳定,不易发生移位,避免产生检测误差

且两个检测支架之间仅通过连接横梁进行连接,拆装方便,便于更换检测位置,提高检测效率

设置的检测口供检测的尺子伸入,用于检测钢筋与测量片之间的间距,从而检测保护层厚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与
T
梁钢筋架的剖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如图
1、2
所示,一种
T
梁保护层测量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测量支架,两个测量支架之间通过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连接横梁7进行连接,所有的连接横梁7同时穿过两个测量支架

[0018]两个测量支架均包括上检测框1和下检测框2,上检测框1和下检测框2之间连接有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水平延伸的连接钢管5,连接钢管5用于供连接横梁7穿过,实现连接,连接钢管5上设有用于与连接横梁7抵紧的抵紧螺栓
6。
为了避免连接横梁7与连接钢管5之间形成转动,连接钢管5为方管,连接横梁7的横截面也为方形

所有的连接钢管5上均设有水平仪
8。
[0019]上检测框1和下检测框2左右间隔设置,上检测框1和下检测框2分别焊接在连接钢管5顶侧和底侧上

上检测框1用于检测
T
梁腹板的保护层厚度,下检测框2用于检测
T
梁翼缘的保护层厚度

上检测框1和下检测框2之间的水平间距恰好为
T
梁的翼缘和腹部之间的水平间距,及与
T
梁侧模板匹配,满足施作需求

上检测框1和下检测框2内均设有透明材质制成的测量片3,上检测框1和下检测框2的测量片3上均设有多个呈矩阵分布的测量口4,能够进行多根钢筋以及同一根钢筋不同位置的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其中,上检测框1的测量口4的分布范围大于下检测框2测量口4的分布范围,能够尽可能保障上检测框1的检测范围和检测准确度

且由于下检测框2仅需要检测
T
梁翼缘处的钢筋的间距,下检测框2的测量口4靠下检测框2底部设置,节省测量口4的加工数量,设置合理

两个测量支架的测量口4相对设置

为了便于对钢筋进行调整,测量口4应可供人手伸入到钢筋架
B


[0020]上检测框1上设有一对把手9,便于将其移动至与钢筋架
B
的安装底座
A
齐平,从而检测钢筋架
B
的钢筋与测量片3之间的间距

[0021]使用时,分别将两侧的测量支架放置在钢筋架
B
的两侧,并将连接横梁7依次穿过测量支架和钢筋架
B
,使得两侧的测量支架架在钢筋架
B
的两侧

再将下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
T
梁保护层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测量支架,两个测量支架之间通过前后间隔设置的连接横梁
(7)
进行连接,所有的连接横梁
(7)
均同时穿过两个测量支架;两个测量支架均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上检测框
(1)
和下检测框
(2)
,所述上检测框
(1)
用于检测
T
梁腹板的保护层厚度,所述下检测框
(2)
用于检测
T
梁翼缘的保护层厚度,所述上检测框
(1)
和下检测框
(2)
之间连接有前后间隔设置的连接钢管
(5)
,所述连接钢管
(5)
用于供连接横梁
(7)
穿过,所述连接钢管
(5)
上设有用于与连接横梁
(7)
抵紧的抵紧螺栓
(6)
,且所述连接钢管
(5)
上均设有水平仪
(8)
;所述上检测框
(1)
和下检测框
(2)
内均设有透明材质制成的测量片
(3)
,上检测框
(1)
和下检测框
(2)
的测量片
(3)
上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磊赵云鹏胡湘陶国胜刘洋余鑫蒋昌靖马凯波罗天阳孙伟杰王子龙张凯赵云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