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排液单作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179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排液单作用泵,泵筒组件包括外密封插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排液单作用泵


[0001]本技术涉及井下泵组
,具体涉及一种外排液单作用泵


技术介绍

[0002]《
煤层气井同心管水力活塞排采装置及方法

为申请人于
2012

07

12
日申请的技术专利,公告号
CN102758602B。
在该技术方案中及其他现有技术中,所有涉及的井下无杆泵(包括定筒式单作用泵

双作用泵)都是含杂质的产出液经过柱塞内孔排出,这种方式易造成卡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外排液单作用泵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外排液单作用泵,包括泵筒组件和活塞组件,其中:
[0006]泵筒组件包括外密封插头

直通上接头

动力泵筒

上外管

下外管

排采泵筒

加长管

第一筛管

第二筛管和第三筛管,泵筒组件随油管下入井筒内固定不动;
[0007]外密封插头上端与中心管密封连接固定,外密封插头下端与直通上接头密封连接固定,直通上接头的下端口设有第一筛管;直通上接头与动力泵筒密封连接固定,并安装固定于上外管内;排采泵筒下端与加长管密封连接固定,并安装固定于下外管内;动力泵筒与排采泵筒之间连接有第二筛管;加长管的直径径大于排采泵筒,加长管的下端口设有第三筛管;上外管与下外管密封连接固定,加长管与下外管下端同时与下接头密封连接固定;
[0008]外密封插头以及直通上接头内形成通道
A
;油管与中心管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
B1
,直通上接头以及动力泵筒与上外管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
B2
,排采泵筒以及加长管与下外管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
B3
,通道
B1、
通道
B2
和通道
B3
连通;
[0009]活塞组件包括动力柱塞

连接杆和排采柱塞,活塞组件在泵筒组件内可往复运动;
[0010]动力柱塞安装于动力泵筒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排采活塞安装于排采泵筒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连接杆的上端与动力柱塞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下端与排采柱塞固定连接;
[0011]动力柱塞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一流道,连接杆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二流道,排采活塞上设有轴向延伸且上端开口

下端封闭的第三流道,第一流道

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连通;
[0012]排采活塞上设有径向布置的洗井孔
D
,洗井孔
D
内端与第三流道连通,洗井孔
D
外端贯穿排采活塞;
[0013]动力泵筒在动力柱塞以下形成泵腔
C
,泵腔
C
与通道
B2
及通道
B3
通过第二筛管连通;
[0014]加长管内形成泵腔
E
,下接头内的上部形成泵腔
F1
,泵腔
E
和泵腔
F1
通过第三筛管分隔;下接头内的下部形成泵腔
F2
,泵腔
F1
和泵腔
F2
通过进出液通道
a
连通;下接头下端口
设有固定阀,固定阀为从井筒到泵腔
F2
单向导通;
[0015]下接头上还设有排液通道
b
,排液通道
b
连通泵腔
F2
和通道
B3
,且排液通道
b
处设有排液阀,排液阀为从泵腔
F2
到排液通道
b
单向导通

[0016]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柱塞与动力泵筒

排采柱塞与排采泵筒形成间隙密封

[0017]进一步的,所述外密封插头为与直通上接头为内插或外插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筛管上端套装在动力泵筒内,下部套装在排采泵筒外圆面上

[0019]进一步的,所述直通上接头与动力泵筒螺纹连接,排采泵筒与加长管螺纹连接且密封,上外管与下外管螺纹连接且密封,加长管和下外管与下接头螺纹连接且密封

[0020]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柱塞与连接杆上端螺纹连接,连接杆下端与排采柱塞螺纹连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下接头包括排采泵筒进出液接头

压紧接头

密封圈支撑套

出液阀罩

下外管接头和底接头;
[0022]排液阀包括排液阀阀球

排液阀座和排液阀座压紧接头;
[0023]固定阀包括固定阀阀球

固定球扶正套

固定阀座和固定阀罩;
[0024]排采泵筒进出液接头上端与加长管螺纹连接且将第三筛管限位在螺纹连接处,排采泵筒进出液接头下端与出液阀罩对接,排采泵筒进出液接头与出液阀罩上设有连接的孔道,分别形成进出液通道
a
和排液通道
b

[0025]下外管接头上端与下外管螺纹连接,同时压紧接头与下外管接头的内螺纹连接,将排采泵筒进出液接头以及出液阀罩压紧在下外管接头内孔内;出液阀罩上的密封件与外管接头内孔密封;
[0026]排液阀阀球安装在出液阀罩内,依靠排液阀座压紧接头螺纹固定;下外管接头下部与固定阀罩螺纹连接且密封,固定球扶正套

固定阀座安装于固定阀罩,固定阀阀球在一定的开关行程内被固定阀座与排液阀座压紧接头限位;
[0027]底接头与固定阀罩下端螺纹连接

[0028]进一步的,所述下接头还包括密封圈支撑套,密封圈支撑套安装在排采泵筒进出液接头与出液阀罩的进出液通道内,密封圈支撑套外有密封圈,用于密封连接处

[00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1. 本技术在泵内增加筛管,筛管可将注入液体

井内地层液内的杂质及钢制管材产生的铁锈进行阻挡,保证泵筒与柱塞运行介质清洁,不发生卡泵现象

[0031]2. 本技术在排采柱塞上有洗井孔,保证高效运行的同时可实现大排量洗井,高速大排量洗井可携带更多的杂质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中下接头

排液阀及固定阀部位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外排液单作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筒组件和活塞组件,其中:泵筒组件包括外密封插头

直通上接头

动力泵筒

上外管

下外管

排采泵筒

加长管

第一筛管

第二筛管和第三筛管,泵筒组件随油管下入井筒内固定不动;外密封插头上端与中心管密封连接固定,外密封插头下端与直通上接头密封连接固定,直通上接头的下端口设有第一筛管;直通上接头与动力泵筒密封连接固定,并安装固定于上外管内;排采泵筒下端与加长管密封连接固定,并安装固定于下外管内;动力泵筒与排采泵筒之间连接有第二筛管;加长管的直径径大于排采泵筒,加长管的下端口设有第三筛管;上外管与下外管密封连接固定,加长管与下外管下端同时与下接头密封连接固定;外密封插头以及直通上接头内形成通道
A
;油管与中心管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
B1
,直通上接头以及动力泵筒与上外管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
B2
,排采泵筒以及加长管与下外管之间形成环形的通道
B3
,通道
B1、
通道
B2
和通道
B3
连通;活塞组件包括动力柱塞

连接杆和排采柱塞,活塞组件在泵筒组件内可往复运动;动力柱塞安装于动力泵筒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排采活塞安装于排采泵筒内并与其滑动密封连接,连接杆的上端与动力柱塞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下端与排采柱塞固定连接;动力柱塞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一流道,连接杆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二流道,排采活塞上设有轴向延伸且上端开口

下端封闭的第三流道,第一流道

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连通;排采活塞上设有径向布置的洗井孔
D
,洗井孔
D
内端与第三流道连通,洗井孔
D
外端贯穿排采活塞;动力泵筒在动力柱塞以下形成泵腔
C
,泵腔
C
与通道
B2
及通道
B3
通过第二筛管连通;加长管内形成泵腔
E
,下接头内的上部形成泵腔
F1
,泵腔
E
和泵腔
F1
通过第三筛管分隔;下接头内的下部形成泵腔
F2
,泵腔
F1
和泵腔
F2
通过进出液通道
a
连通;下接头下端口设有固定阀,固定阀为从井筒到泵腔
F2
单向导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国王忠滨徐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亿丰无杆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