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变色装置及终端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716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9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变色装置及终端产品,属于电致变色技术领域。电致变色膜片包括边缘部分;边缘部分包括角落部和直边部,角落部对应设有角落电极,直边部设有直边电极,直边电极与角落电极相间隔设置;电致变色膜片至少还包括以下特征之一:角落电极的长度为L1,直边电极的平均长度为L2,L2<L1;角落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第一边和第二边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是: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变色装置及终端产品


[0001]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
,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变色装置及终端产品。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是在外部电压的作用下,电致变色材料发生可逆、稳定地着色或褪色现象的技术。通常情况下,在电致变色膜片的两导电基底层上各设置汇流条,电致变色膜片通过汇流条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从而在电致变色材料的两端形成电压差,使电致变色膜片的电致变色材料响应两端电压差的变化而发生颜色的变化。
[0003]目前,电致变色膜片在使用过程中,膜片的角落区域容易提前失效,最终引起整个膜片快速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变色装置及终端产品。
[0005]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包括边缘部分;
[0006]所述边缘部分包括角落部和直边部,所述角落部对应设有角落电极,所述直边部设有直边电极,所述直边电极与所述角落电极相间隔设置;
[0007]所述电致变色膜片还包括以下特征至少之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分包括角落部和直边部,所述角落部对应设有角落电极,所述直边部设有直边电极,所述直边电极与所述角落电极相间隔设置;所述电致变色膜片还包括以下特征至少之一:所述角落电极的长度为L1,所述直边电极的平均长度为L2,L2<L1;角落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是:45
°
≤α≤135
°
;所述边缘部分的周长为D,所述角落电极为弧形,且所述角落电极的半径为N,其中,N的取值范围是,1/9
×
D≤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L1和所述L2之间满足:L2<L1<4
×
L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L1和所述L2的差值大于20%L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落电极的两端的直线距离为L,其中,所述L和所述L2之间满足:L2<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落电极与相邻的所述直边电极之间设有第一间隔区,所述第一间隔区的长度为L3;相邻的所述直边电极之间设有第二间隔区,所述第二间隔区的长度为L4;其中,L4≤L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落电极朝向所述角落部凸出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膜片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边缘部分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电连接于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包括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所述角落电极包括第一角落电极和第二角落电极,所述直边电极包括第一直边电极和第二直边电极;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基底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电致变色层,以露出部分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所述第一角落电极和所述第一直边电极,所述第一角落电极和所述第一直边电极与所述第一汇流条电连接;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电致变色膜片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基底层、第二导电层和电致变色层,以露出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所述第二角落电极和所述第二直边电极,所述第二角落电极和所述第二直边电极与第二汇流条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α的取值范围是90
°
≤α≤135
°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膜片,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角落电极设有阻隔部,通过所述阻隔部阻隔或减小汇流条的电流从所述角落电极传导至所述电致变色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巍舒卢艺才
申请(专利权)人: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