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式监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94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埋式监测组件,包括预埋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埋式监测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监测组件,特别是一种预埋式监测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国地铁

桥梁

房建等设施广泛建设,结构安全愈发重视,结构监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也如火如荼的大力开展

[0003]目前大部分结构监测采用的是直埋式监测点,监测点外露占用设计限界,更多的占用外部环境有限空间

增加被破坏的可能

同时不同类型监测点不能共用,一个监测断面需要埋设多种监测标志,大大增加了对结构破坏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埋式监测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采用隐蔽式预埋件,能够配合多种不同配件,实现不同的监测功能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埋式监测组件,包括预埋管和监测件,所述预埋管为圆柱状管,所述预埋管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台,所述预埋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监测件与所述预埋管的内孔螺纹连接

[0006]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所述预埋管的内孔由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组成,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内侧,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外侧

[0007]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为
8mm
,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为
10mm
,所述预埋管的外径为
14mm。
[0008]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所述预埋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环槽

[0009]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监测件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螺纹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圆球部

[0010]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监测件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螺纹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
U
形支架,所述第一
U
形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一反光镜

[0011]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监测件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三螺纹连接柱,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
U
形支架,所述第二
U
形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二反光镜,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中部形成有第二圆球部

[0012]前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中,优选地,还包括帽塞,所述帽塞的中部形成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帽塞的一端设有密封圈,所述帽塞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插接配合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预埋管和监测件,预埋管为圆柱状管,预埋管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台,预埋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端,监测件与预埋管的内孔螺纹连接

本技术通过设置预埋管,可以在预埋管上安装不同功能的监测件,实现不同的监测功能,无需在监测面上开设过多的孔,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强度不被破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水平位移监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预埋管和帽塞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水平位移监测件与竖直位移监测件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预埋管
1、
限位凸台
3、
第一连接孔
4、
第二连接孔
5、
环槽
6、
第一连接杆
7、
第一螺纹连接柱
8、
第一圆球部
9、
第二连接杆
10、
第二螺纹连接柱
11、
第一
U
形支架
12、
第一反光镜
13、
帽塞
14、
第二限位凸台
15、
密封圈
16、
第三连接杆
17、
第三螺纹连接柱
18、
第二
U
形支架
19、
第二反光镜
20、
第二圆球部
2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
图3所示,一种预埋式监测组件,包括预埋管1和监测件,预埋管1为圆柱状管,预埋管1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台3,预埋管1的另一端为封闭端,监测件与预埋管1的内孔螺纹连接

[0021]预埋管1上的限位凸台3位于开口端,通过设置限位凸台3可以防止在安装预埋管1时,将其完全装入打好的孔中,导致无法对其很好地定位

限位凸台3的外径应大于打孔的直径,将预埋管1插入打好孔洞中后,限位凸台3位于孔洞外,与建筑物的外壁面紧贴

预埋管1在插入孔洞之前,需要在孔洞内填充锚固剂,使用锚固剂将预埋管1固定在孔洞内,常用的锚固剂有速凝剂

植筋胶或环氧树脂

为了提高预埋管1与孔洞的结合强度,优选在预埋管1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环槽6,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预埋管1从孔洞内脱离

通过设置预埋管1,可以使不同功能的监测件与预埋管1连接,例如竖向位移监测件和水平位移监测件

采用该结构无需在建筑物上开设过多的孔洞,从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强度

[0022]具体地,预埋管1的内孔由第一连接孔4和第二连接孔5组成,第一连接孔4与第二连接孔5连通,且二者同轴,第一连接孔4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第二连接孔5为光孔,第二连接孔5的孔径大于第一连接孔4的孔径,第一连接孔4位于预埋管1的内侧,第二连接孔5位于预埋管1的外侧

[0023]第一连接孔4用于与各种监测件连接,第二连接孔5用于与帽塞
14
连接,帽塞
14
的中部形成有第二限位凸台
15
,帽塞
14
的一端设有密封圈
16
,帽塞
14
与第二连接孔5插接配合

[0024]通过帽塞
14
的设置,可以在预埋管1不使用的时候将其堵住,防止灰尘或异物进入到预埋管1内

第二限位凸台
15
的设置可以使帽塞
14
安装到位后保证有一部分留在第二连接孔5外部,方便将帽塞...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预埋式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管
(1)
和监测件,所述预埋管
(1)
为圆柱状管,所述预埋管
(1)
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台
(3)
,所述预埋管
(1)
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监测件与所述预埋管
(1)
的内孔螺纹连接;所述预埋管
(1)
的内孔由第一连接孔
(4)
和第二连接孔
(5)
组成,所述第一连接孔
(4)
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孔
(5)
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
(4)
的孔径,所述第一连接孔
(4)
位于内侧,所述第二连接孔
(5)
位于外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
(4)
的孔径为
8mm
,所述第二连接孔
(5)
的孔径为
10mm
,所述预埋管
(1)
的外径为
14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
(1)
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环槽
(6)。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埋式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件包括第一连接杆
(7)
,所述第一连接杆
(7)
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螺纹连接柱
(8)
,所述第一连接杆
(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思佳来路通孙浩华锦鹏常伟牛国华李芃炜秦立明张明义李双丽刘磊马琦曹洪亮魏来洋祁明金梁晓龙王现会李超乾张增辉张志才常树亮李玫宋悦辉贾云朋田丽萍赵龙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地宏图勘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