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片方形铝壳电芯的4叠芯配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62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片方形铝壳电芯的4叠芯配对结构,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第一电芯的正极耳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耳在所述正极连接片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耳在所述负极连接片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电芯包括电芯A1、电芯A2,第二电芯包括电芯B1、电芯B2;电芯A1的正极耳、电芯A2的正极耳、电芯B1的正极耳、电芯B2的正极耳通过超声波主焊接于正极连接片,电芯A1的负极耳、电芯A2的负极耳、电芯B1的负极耳、电芯B2的负极耳通过超声波主焊接于负极连接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超声波主焊层数过大的问题,同时简化了裸电芯配对、焊接的制造工艺。制造工艺。制造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片方形铝壳电芯的4叠芯配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芯铁片配对
,尤其涉及一种叠片方形铝壳电芯的4叠芯配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叠片工艺锂电池的裸电芯,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单叠芯、两叠芯及4叠芯。4叠芯的裸电芯有两种配对焊接结构,一种采用两两堆叠配对后进行超声波预焊,然后再将连接片设置于相对应的极耳处,通过配对及超声波主焊进行连接,得到4叠芯结构;另一种先将连接片置于两个叠芯极耳处,通过超声波预焊的方式将其进行连接,然后将两两连接合芯后的叠芯在此进行叠芯配对,得到4叠芯。
[0003]4叠芯裸电芯的以上两种配对焊接结构,前一种方式超声波主焊困难,第二种方式连接片结构复杂。对于第一种方式,叠芯两两堆叠配对后,两个叠芯总极耳层数可能会超过100层,目前的超声波主焊的量产工艺所能接受的最大焊接层数一般为80层,对于100层以上的极耳超声波焊接,焊接不良率很高,风险很大;对于第二种方式,由于4个叠芯分两次与连接片焊接配对,一般需要将连接片设计成L型,连接片结构复杂,第二次合芯过程中还需要对L型连接片折弯,工艺比较复杂。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叠片方形铝壳电芯的4叠芯配对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叠片方形铝壳电芯的4叠芯配对结构,通过结构优化,避免超声波主焊层数过大的问题,采用类似以上第二种4叠芯裸电芯的配对焊接结构,但将连接片的结构大大简化,同时简化了裸电芯配对、焊接的制造工艺。
[000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叠片方形铝壳电芯的4叠芯配对结构,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通过超声波预焊接,且第一电芯正极耳与负极耳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电芯正极耳与负极耳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耳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耳在所述正极连接片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耳在所述负极连接片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电芯包括电芯A1、电芯A2,第二电芯包括电芯B1、电芯B2;电芯A1的正极耳、电芯A2的正极耳、电芯B1的正极耳、电芯B2的正极耳通过超声波主焊接于正极连接片,电芯A1的负极耳、电芯A2的负极耳、电芯B1的负极耳、电芯B2的负极耳通过超声波主焊接于负极连接片。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芯A1、电芯B2通过超声波预焊接,电芯A2、电芯B1通过超声波预焊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在同侧,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
和负极耳设置在同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与负极耳的宽度之和。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均为矩形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芯A1的正极耳、电芯A2的正极耳通过超声波主焊接于正极连接片的一面,电芯B1的正极耳、电芯B2的正极耳通过超声波主焊接于正极连接片的另一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芯A1的负极耳、电芯A2的负极耳通过超声波主焊接于负极连接片的一面,电芯B1的负极耳、电芯B2的负极耳通过超声波主焊接于负极连接片的另一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正极连接片的两面均设有2个正极耳超声波焊印;负极连接片的两面均设有2个负极耳超声波焊印。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极耳焊接层数小,所有超声波焊接的极耳层数都只为单个叠芯的极耳层数,一般都不会超过60层,工艺简单成熟;
[0017]2、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设计为平面片状,结构和制作工艺较L型连接片大大简化。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电芯A、第二电芯B示意图;
[0019]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电芯A、第二电芯B侧视图;
[0020]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侧视图;
[0022]图5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芯A2和电芯B1进行上下翻转示意图;
[0023]图6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芯A2和电芯B1进行上下翻转侧视图;
[0024]图7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正负极耳分别与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焊接的示意图;
[0025]图8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正负极耳分别与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焊接的侧视图;
[0026]图9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配对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配对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叠片方形铝壳电芯的4叠芯配对结构。
[0030]实施例一
[003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叠片方形铝壳电芯的4叠芯配对结构,包括第一电芯A、第二电芯B、正极连接片1、负极连接片2;其中第一电芯A有两个,第二电芯B有两个,进而可使其形成4叠芯,正极连接片1、负极连接片2均为方形片状结构。
[0032]如图1

2所示,第一电芯A的极耳位置与第二电芯B的极耳位置不同,即当第一电芯A、第二电芯B焊接后,第一电芯A的极耳与第二电芯B的极耳位置不重叠;优选的,第一电芯A正极耳与负极耳之间的距离a较大,第二电芯正极耳与负极耳之间的距离b较小,即a>b,则第一电芯A的极耳位置、第二电芯B的极耳位置决定了正极连接片1、负极连接片2。
[0033]第一电芯A的正极耳与第二电芯B的正极耳在正极连接片1上交错设置,第一电芯A的负极耳与第二电芯B的负极耳在负极连接片2上交错设置。
[0034]将两个第一电芯A和两个第二电芯B进行单独的超声波预焊,即将其中一个电芯A与其中一个电芯B进行单独超声波预焊接,将另外一个电芯A与另外一个电芯B进行单独超声波预焊接。
[0035]第一电芯A的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在同侧,第二电芯B的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在同侧。第一电芯A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电芯B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第二电芯B的正极耳与负极耳的宽度之和。正极连接片1、负极连接片2均为矩形结构。
[0036]如图3

4所示,将其中一个电芯A与另外一个电芯B的正负极耳偏下收拢,得到电芯A、电芯B1,将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片方形铝壳电芯的4叠芯配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通过超声波预焊接,且第一电芯正极耳与负极耳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电芯正极耳与负极耳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耳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耳在所述正极连接片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耳在所述负极连接片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电芯包括电芯A1、电芯A2,第二电芯包括电芯B1、电芯B2;电芯A1的正极耳、电芯A2的正极耳、电芯B1的正极耳、电芯B2的正极耳通过超声波主焊接于正极连接片,电芯A1的负极耳、电芯A2的负极耳、电芯B1的负极耳、电芯B2的负极耳通过超声波主焊接于负极连接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片方形铝壳电芯的4叠芯配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A1、电芯B2通过超声波预焊接,电芯A2、电芯B1通过超声波预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片方形铝壳电芯的4叠芯配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在同侧,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在同侧。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帅铭汤继磊
申请(专利权)人:捷威动力工业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