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变换酸水处理的单塔闭式汽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651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化工变换工段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变换酸水处理的单塔闭式汽提装置。包括汽提塔、塔顶冷凝器、分离器、塔釜换热器;汽提塔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着塔顶冷凝器管层进口,塔顶冷凝器管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着分离器的上部进口,分离器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自流返回汽提塔的上部;变换冷凝液进入塔顶冷凝器壳层进口,塔顶冷凝器壳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塔釜换热器壳层进口,塔釜换热器壳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汽提塔中部进口,汽提塔底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塔釜换热器管层进口。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接采用需要汽提的变换冷凝液作为冷源来冷却塔顶汽提气和塔釜净化凝液,达到了最大化能量利用的效果,从而节省装置运行费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变换酸水处理的单塔闭式汽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化工变换工段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变换酸水处理的单塔闭式汽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化工变换工段中产生的冷凝液,含有大量的NH3、H2S、CO2等杂质,直接排放将对地下水及周边空气造成污染,由于杂质含量高,也不能直接经由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0003]一般需要经过汽提装置预处理,将其中的NH3、H2S、CO2等杂质汽提分离出来,达到净化冷凝液回收利用的目的,汽提出的含NH3、H2S、CO2等杂质的尾气送至下游装置进一步处理。
[0004]根据汽提出来的含杂质的蒸汽冷却后冷凝液是否送往污水处理,汽提工艺分为两种。一种是汽提蒸汽冷凝液送往污水处理,称为开式汽提工艺,另一种是汽提蒸汽冷凝液直接回到汽提塔重复汽提,称为闭式汽提工艺。而根据汽提时使用的塔数,汽提工艺又分为单塔汽提和双塔汽提工艺。
[0005]目前针对单塔闭式汽提工艺,汽提的原理是通过蒸汽将工艺冷凝液加热至饱和状态,减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达到提取出冷凝液中的杂质的目的,因此单塔闭式汽提工艺塔顶汽提气(或塔釜汽提冷凝液)需要通过换热器进行降温,而冷却介质多采用循环水、脱盐水或其他冷源。这样,就需要额外消耗循环水、脱盐水或者其他冷源,能量的回收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变换酸水处理的单塔闭式汽提装置,使用进料低温冷凝液作为冷源,最大限度的利用汽提后气体和冷凝液中的余热,解决汽提工艺能量利用浪费的问题,达到能量高效利用的目的。
[0007]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变换酸水处理的单塔闭式汽提装置,包括汽提塔1、塔顶冷凝器2、分离器3、塔釜换热器4;
[0008]所述汽提塔1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着塔顶冷凝器2管层进口,塔顶冷凝器2管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着分离器3的上部进口,分离器3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自流返回汽提塔1的上部,分离器3顶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下游装置,将分离出的酸性气送往下游装置处理;
[0009]变换冷凝液进入塔顶冷凝器2壳层进口,塔顶冷凝器2壳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塔釜换热器4壳层进口,塔釜换热器4壳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汽提塔1中部进口,汽提塔1底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塔釜换热器4管层进口,塔釜换热器4管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下游装置,将净化后的变换净化冷凝液送出汽提装置。
[0010]进一步,所述塔顶冷凝器2的设计温度180℃,设计压力1.0 MPaG;塔釜换热器4的设计温度为180℃,设计压力为1.0 MPaG。
[0011]进一步,所述分离器3的设计温度为130 ℃,设计压力1.0 MPaG,分离器3的顶部设
有丝网,用于分离汽提气中的液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变换酸水处理的单塔闭式汽提装置,省去了塔釜换热器或塔顶换热器需要用循环水来冷却的步骤,直接采用需要汽提的变换冷凝液作为冷源来冷却塔顶汽提气和塔釜净化凝液,达到了最大化能量利用的效果,提高了装置的能量利用率,减少了装置能源消耗,从而节省装置运行费用;同时本技术由于采用变换冷凝液自身作为冷源,节省了外接循环水管道及其管道上的阀门等管件的配置,部分节省了装置管道投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单塔开式汽提能量利用优化工艺流程图。
[0015]其中:1汽提塔、2塔顶冷凝器、3分离器、4塔釜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实施例1
[0018]见图1,一种用于变换酸水处理的单塔闭式汽提装置,包括汽提塔1、塔顶冷凝器2、分离器3、塔釜换热器4;
[0019]所述汽提塔1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着塔顶冷凝器2管层进口,塔顶冷凝器2管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着分离器3的上部进口,分离器3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自流返回汽提塔1的上部,分离器3顶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下游装置,将分离出的酸性气送往下游装置处理;
[0020]变换冷凝液进入塔顶冷凝器2壳层进口,塔顶冷凝器2壳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塔釜换热器4壳层进口,塔釜换热器4壳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汽提塔1中部进口,汽提塔1底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塔釜换热器4管层进口,塔釜换热器4管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下游装置,将净化后的变换净化冷凝液送出汽提装置。
[0021]所述塔顶冷凝器2的设计温度180℃,设计压力1.0 MPaG;塔釜换热器4的设计温度为180℃,设计压力为1.0 MPaG。
[0022]所述分离器3的设计温度为130 ℃,设计压力1.0 MPaG,分离器3的顶部设有丝网,用于分离汽提气中的液滴。
[0023]实施例2
[0024]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变换酸水处理的单塔闭式汽提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25]一次换热工序:
[0026]向塔顶冷凝器2中通入变换冷凝液,变换冷凝液和汽提塔1顶部出口排出的汽提气在塔顶冷凝器2内换热,得到一次换热冷凝液和汽提冷凝液,其中冷凝液的温度40℃、压力0.6 MPaG,主要成分为:H2O 99.88%,CO20.11%,H2S 65 ppm,NH30.013%, H25.6 ppm,CO 9.3 ppm,COS 5.6 ppm,N22.9 ppm(质量分数,组成会根据煤质变化而变化,但大致数量级不变)。塔顶冷凝器2的设计温度180℃,设计压力1.0 M
Pa
G。经过一次换热后,一次换热冷凝液
的温度约67℃、压力0.55 M
Pa
G,主要成分不变;汽提冷凝液的温度110℃、压力0.3 MPaG,主要成分为:H2O 85.56%,CO27.56%,H2S 0.79%,NH36.07%, H210.6 ppm,CO 19.1 ppm,COS 73.8 ppm,N25.8 ppm(质量分数,组成会根据煤质变化而变化,但大致数量级不变)。
[0027]二次换热工序:
[0028]一次换热冷凝液进入塔釜换热器4中,一次换热冷凝液和汽提塔1底部排出的净化凝液在塔釜换热器4中换热,得到二次换热冷凝液和净化凝液,其中塔釜换热器4的设计温度为180℃,设计压力为1.0 MPaG,二次换热冷凝液的温度100℃、压力0.5 MPaG,主要成分同一次换热冷凝液:H2O 99.88%,CO20.11%,H2S 65 ppm,NH30.013%, H25.6 ppm,CO 9.3 ppm,COS 5.6 ppm,N22.9 ppm(质量分数);净化凝液的温度120 ℃、压力0.3 MPaG,主要成分为: H2O 99.99%, NH3<50 ppm(质量分数);净化凝液出塔釜换热器4后一般通过泵加压送出汽提装置再利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变换酸水处理的单塔闭式汽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提塔(1)、塔顶冷凝器(2)、分离器(3)、塔釜换热器(4);所述汽提塔(1)的顶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着塔顶冷凝器(2)管层进口,塔顶冷凝器(2)管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着分离器(3)的上部进口,分离器(3)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自流返回汽提塔(1)的上部,分离器(3)顶部出口通过管道连通下游装置,将分离出的酸性气送往下游装置处理;变换冷凝液进入塔顶冷凝器(2)壳层进口,塔顶冷凝器(2)壳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塔釜换热器(4)壳层进口,塔釜换热器(4)壳层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汽提塔(1)中部进口,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斌刘洪涛林明丽李颖穆荣哲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