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441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余热回收管道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包括管道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下方的支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表面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表面的承重板和对称安装在所述承重板表面的弧形支架;能方便对管道本体进行支撑固定,避免管道本体在对接一定长度后,在管道本体的对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避免支架发生倾倒,有利于提高支撑的稳定性,能使得连接处于固定罩与挡圈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中,避免管道本体的对接处出现间隙引发泄漏,同时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固定罩与挡圈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内的温度实时监控,对连接处进行检测避免余热因泄漏问题导致浪费。漏问题导致浪费。漏问题导致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管道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代高炉多采用蓄热式热风炉,其工作原理是先燃烧煤气,用产生的烟气加热蓄热室的格子砖,再将冷风通过炽热的格子砖进行加热,然后将热风炉轮流交替地进行燃烧和送风,使高炉连续获得高温热风,而余热回收管道在热风炉内使用时是用来将热风炉内的余热进行回收的;
[0003]经查公开(公告)号CN202222996512.0公开了一种热风炉用余热回收管道,此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热风炉用余热回收管道,包括余热回收管道主体,余热回收管道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定向滑轨,定向滑轨关于余热回收管道主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定向滑轨的上端设置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的表面设置有止滑组件等
技术实现思路
,并公开了该种热风炉用余热回收管道,能够加强连接时的密封性,避免余热泄漏,加强了管子连接件和余热回收管道主体之间的连接性,还提高了余热回收率等技术效果”;
[0004]虽然该设计能够加强连接时的密封性,避免余热泄漏,加强了管子连接件和余热回收管道主体之间的连接性,但是此设计在实际使用时,余热回收管道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的长度进行对接,在对直径大、长度长的管道连接过程中,目前通常采用吊装设备将管道吊起,然后人力微调管道的位置,以实现管道两端与待对接的管道对接,在对接完成后由于管道的重力始终向下,而在管道的对接处的受力作用较大,长时间的受力容易出现变形,进而使管道的对接处的密封垫与管道之间容易的出现间隙引发泄漏,则需要对管道的对接处进行支撑。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可以方便对管道本体进行支撑固定,避免管道本体在对接一定长度后,在管道本体的对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避免支架发生倾倒,有利于提高支撑的稳定性,能使得连接处于固定罩与挡圈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中,避免管道本体的对接处出现间隙引发泄漏,同时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固定罩与挡圈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内的温度实时监控,对连接处进行检测避免余热因泄漏问题导致浪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包括管道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下方的支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表面的支撑组件;
[0008]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表面的承重板和对称安装在所述承重板表面的弧形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弧形支架表面的环箍,所述弧形支架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管道
本体相匹配的凹槽。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F形辅助支杆,两个组所述F形辅助支杆均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F形辅助支杆的同一端均安装有齿轮,所述支架的表面对称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啮合在所述齿条的表面,且所述承重板的底面对称安装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滑动连接在所述调节板表面开设的槽内。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架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滑动连接有T形杆,所述T形杆贯穿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板相连接,且所述T形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架的表面,所述弹簧一的另一端与所述承重板相抵接。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架表面开设的条形槽内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调节板相连接,所述导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架表面开设的条形槽内,所述弹簧二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杆相抵接。
[0012]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管道本体端部的对接密封组件,所述对接密封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管道本体一端端部的连接法兰一和安装在所述管道本体另一端的连接法兰二以及等间距安装在所述连接法兰一一侧的多个螺杆,相邻的两个所述管道本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法兰一、所述连接法兰二和所述螺杆以及螺帽相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管道本体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的一侧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嵌装有密封圈,且所述固定罩表面开设的安装孔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延伸至所述固定罩内,所述连接法兰二的表面一体成型有挡圈,所述固定罩与所述挡圈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支撑组件,通过设置承重板、弧形支架和环箍的配合,方便对管道本体进行初步的支撑固定,避免管道本体在对接一定长度后,在管道本体的对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使啮合连接在齿条表面的齿轮围绕在转轴带动两个组F形辅助支杆同时向外侧转动,对支撑在承重板表面的管道本体进行二次支撑,避免支架发生倾倒,有利于提高支撑的稳定性;
[0016]2、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加入了对接密封组件,在随着两个相邻的管道本体对接时,能使得固定罩与挡圈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避免管道本体的对接处出现间隙引发泄漏,同时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固定罩与挡圈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内的温度实时监控,对连接处进行检测避免余热因泄漏问题导致浪费。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密封圈、螺杆、固定罩和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齿轮、齿条、楔形块和弹簧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导向杆、导杆和弹簧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管道本体;11、支架;
[0024]2、支撑组件;21、承重板;22、弧形支架;23、环箍;24、楔形块;25、调节板;26、齿条;27、F形辅助支杆;28、齿轮;29、T形杆;201、弹簧一;202、导向杆;203、导杆;204、弹簧二;
[0025]3、对接密封组件;31、连接法兰一;32、连接法兰二;33、挡圈;34、螺杆;35、螺帽;36、密封槽;37、密封圈;38、固定罩;39、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包括管道本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1)下方的支架(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11)表面的支撑组件(2);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11)表面的承重板(21)和对称安装在所述承重板(21)表面的弧形支架(22)以及安装在所述弧形支架(22)表面的环箍(23),所述弧形支架(22)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管道本体(1)相匹配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F形辅助支杆(27),两个组所述F形辅助支杆(27)均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架(1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F形辅助支杆(27)的同一端均安装有齿轮(28),所述支架(11)的表面对称设置有调节板(25),所述调节板(25)的两侧均设置有齿条(26),所述齿轮(28)啮合在所述齿条(26)的表面,且所述承重板(21)的底面对称安装有楔形块(24),所述楔形块(24)滑动连接在所述调节板(25)表面开设的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管道支撑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滑动连接有T形杆(29),所述T形杆(29)贯穿所述支架(11)的一端与所述承重板(21)相连接,且所述T形杆(29)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一(201),所述弹簧一(201)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支架(11)的表面,所述弹簧一(201)的另一端与所述承重板(21)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葳王庆飞高俊叶乃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有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