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榫卯组装式鸡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29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榫卯组装式鸡笼,包括底框架、中层框架和顶框架,所述底框架的一侧设置有木栅栏休息平台,所述中层框架远离所述鸡窝平台的一侧顶端面安装有盆栽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框架的各杆连接处均通过榫卯的形式进行固定,只要将各杆相互交叉即可,零部件大大减少,组装简易,其次通过滚轮和移动扶手,方便组装后移动位置,鸡脚刨土具有翻土的作用,只需要每周、每季度移动下鸡笼,再而安装了盆栽盒,提高整体的美观性,还可种植有益于小鸡生存成长的植物供小鸡食用,将自然生态循环发展规律与小鸡动物的生活特性相结合,最后采用双层木构设计,小鸡可通过斜板爬上二层的鸡窝平台,扩大了小鸡的活动区域,同时提高了鸡笼的趣味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榫卯组装式鸡笼


[0001]本技术涉及鸡笼
,具体为一种榫卯组装式鸡笼。

技术介绍

[0002]鸡笼即为育肥鸡用的鸡栏。现大多数农场或家庭养殖时,因鸡的数量较少,均以放养为主,但这样会出现粪便到处都是,难以打扫的情况。而市场上的户外圈养鸡笼,功能性较差,需要进一步改善。
[0003]在中国专利号为CN201378995Y的一种户外家庭散养鸡笼,是一种组装式鸡笼,它主要由笼底座,侧笼栅,侧笼板,前笼栅板,后笼栅板,笼后盖,笼前盖门,隔离板,接粪盘等构件组成,由隔离板把笼内分成活动区和睡眠产蛋育雏区两个空间,各部位的板分别采用防水隔热材料制成。笼前盖门和笼后盖用铰链连接,以铰为轴上下开合,睡眠产蛋区的底网前低后高。本技术可解决农村鸡放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镇居民的剩余食物的循环利用问题,还可使更多人选择鸡作为宠物进行饲养。但其专利中,部分构件之间需要使用螺丝、铰链等材料进行连接,零部件较多,略显繁琐,不便组装,而组装后位置也不便移动,并且鸡笼无法将自然生态循环发展规律与小鸡动物的生活特性相结合,同时小鸡活动的区域有限,整体缺乏趣味性和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榫卯组装式鸡笼,首先框架的各杆连接处均通过榫卯的形式进行固定,不需要使用螺丝、铰链等材料进行连接,只要将各杆相互交叉固定即可,零部件大大减少,组装简易,其次通过滚轮和移动扶手,方便组装后移动位置,鸡脚刨土具有翻土的作用,只需要每周、每季度移动下鸡笼即可,减少了人工翻土的成本,再而在中层框架上安装了盆栽盒,可种植些花草,提高整体的美观性,还可种植一些有益于小鸡生存成长的植物供小鸡食用,将自然生态循环发展规律与小鸡动物的生活特性相结合,最后采用双层木构设计,小鸡可通过斜板爬上二层的鸡窝平台,扩大了小鸡的活动区域,同时提高了鸡笼的趣味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榫卯组装式鸡笼,包括底框架、中层框架和顶框架,所述底框架的一侧设置有木栅栏休息平台,所述底框架的另一侧设置有活动区,所述木栅栏休息平台的两侧位于所述底框架上均设置有水槽,所述底框架的上方通过榫卯固定连接有所述中层框架,所述中层框架同所述木栅栏休息平台的一侧安装有鸡窝平台,所述鸡窝平台的外侧设置有两个移动扶手,所述鸡窝平台对应所述移动扶手的一侧通过榫卯连接有斜板,所述底框架与所述中层框架之间同所述移动扶手的一侧安装有活动门,所述中层框架远离所述鸡窝平台的一侧顶端面安装有盆栽盒,所述中层框架的上方通过榫卯固定连接有所述顶框架,所述底框架的前侧底部安装有两个滚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顶框架的上方覆盖有防水布料,所述防水布料的上方覆盖有屋顶。
[0007]进一步的,所述水槽的上部通过榫卯活动连接有遮挡盖。
[0008]进一步的,所述底框架和所述中层框架的中部均通过榫卯固定连接有加强杆。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框架与所述中层框架间的高度为600mm,长度为2000mm,宽度为1200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框架、所述中层框架和所述顶框架的各杆之间均设置有铁丝网。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底框架、中层框架和顶框架的各杆连接处均通过榫卯的形式进行固定,不需要使用螺丝、铰链等材料进行连接,只要将各杆相互交叉固定即可,零部件大大减少,操作简易,方便组装;
[0013]2、通过滚轮和移动扶手,方便组装后根据需要移动位置,鸡脚刨土具有翻土的作用,只需要每周、每季度移动下鸡笼即可,减少了人工翻土的成本;
[0014]3、在中层框架上安装了盆栽盒,可种植些花草,提高整体的美观性,还可种植一些有益于小鸡生存成长的植物供小鸡食用,将自然生态循环发展规律与小鸡动物的生活特性相结合;
[0015]4、采用双层木构设计,鸡窝平台对应移动扶手的一侧通过榫卯连接有斜板,小鸡可通过斜板爬上二层的鸡窝平台,扩大了小鸡的活动区域,也可将产蛋区和活动区分隔开,同时提高了鸡笼的趣味性。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斜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底框架部分组装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层框架部分组装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顶框架与底框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顶框架部分组装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1、底框架;2、木栅栏休息平台;3、一层活动区;4、水槽;5、中层框架;6、鸡窝平台;7、移动扶手;8、活动门;9、盆栽盒;10、顶框架;11、防水布料;12、屋顶;13、滚轮;14、遮挡盖;15、斜板;16、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实施例一
[0025]如图1

6所示的一种榫卯组装式鸡笼,包括底框架1、中层框架5和顶框架10,底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木栅栏休息平台2,底框架1的另一侧设置有一层活动区3,木栅栏休息平台2的两侧位于底框架1上均设置有水槽4,底框架1的上方通过榫卯固定连接有中层框架5,中层框架5同木栅栏休息平台2的一侧安装有鸡窝平台6,鸡窝平台6的外侧设置有两个移动扶手7,鸡窝平台6对应移动扶手7的一侧通过榫卯连接有斜板15,底框架1与中层框架5之间同移动扶手7的一侧安装有活动门8,中层框架5远离鸡窝平台6的一侧顶端面安装有盆栽盒9,中层框架5的上方通过榫卯固定连接有顶框架10,底框架1的前侧底部安装有两个滚轮13,首先底框架1、中层框架5和顶框架10的各杆连接处均通过榫卯的形式进行固定,不需要使用螺丝、铰链等材料进行连接,只要将各杆相互交叉固定即可,零部件大大减少,操作简易,方便组装,其次通过滚轮13和移动扶手7,方便组装后根据需要移动位置,晴天能晒太阳,雨雪天可移动整体保护小鸡,鸡脚刨土具有翻土的作用,只需要每周、每季度移动下鸡笼即可,减少了人工翻土的成本,再而在中层框架5上安装了盆栽盒9,可种植些花草,提高整体的美观性,还可种植一些有益于小鸡生存成长的植物供小鸡食用,将自然生态循环发展规律与小鸡动物的生活特性相结合,最后双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榫卯组装式鸡笼,包括底框架(1)、中层框架(5)和顶框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木栅栏休息平台(2),所述底框架(1)的另一侧设置有一层活动区(3),所述木栅栏休息平台(2)的两侧位于所述底框架(1)上均设置有水槽(4),所述底框架(1)的上方通过榫卯固定连接有所述中层框架(5),所述中层框架(5)同所述木栅栏休息平台(2)的一侧安装有鸡窝平台(6),所述鸡窝平台(6)的外侧设置有两个移动扶手(7),所述鸡窝平台(6)对应所述移动扶手(7)的一侧通过榫卯连接有斜板(15),所述底框架(1)与所述中层框架(5)之间同所述移动扶手(7)的一侧安装有活动门(8),所述中层框架(5)远离所述鸡窝平台(6)的一侧顶端面安装有盆栽盒(9),所述中层框架(5)的上方通过榫卯固定连接有所述顶框架(10),所述底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瑶胡筱萍宋伟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