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逆变器防水直流线束连接保护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23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逆变器防水直流线束连接保护件,包括线束保护壳体、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中层卡壳、连接管壳、侧面延长板、内置垫和绑缚条,所述线束保护壳体为多壳体组合式安装,且线束保护壳体的外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壳,所述线束保护壳体的外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侧之间安装有中层卡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外壁一侧中部贯穿安装有连接管壳,所述中层卡壳设置有上下两个,且中层卡壳的两端均设置有侧面延长板,两个所述中层卡壳的内壁上安装有内置垫,所述线束保护壳体的外壁两侧均缠绕安装有绑缚条。该微型逆变器防水直流线束连接保护件具有组合拼接的特点和使用便于拆装的作用。件具有组合拼接的特点和使用便于拆装的作用。件具有组合拼接的特点和使用便于拆装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逆变器防水直流线束连接保护件


[0001]本技术涉及微型逆变器线束
,具体涉及一种微型逆变器防水直流线束连接保护件。

技术介绍

[0002]微型逆变器,一般指的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功率小于等于1000瓦、具组件级MPPT的逆变器,全称是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微型"是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逆变器而言的。传统的光伏逆变方式是将所有的光伏电池在阳光照射下生成的直流电全部串并联在一起,再通过一个逆变器将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接入电网;微型逆变器则对每块组件进行逆变。其优点是可以对每块组件进行独立的MPPT控制,能够大幅提高整体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集中式逆变器具有的直流高压、弱光效应差、木桶效应等。
[0003]现有的线束连接保护件在使用中对线束连接接口的防护性不够强,例如申请号为CN202121913435.7公开的一种线束保护件。线束的线端连接往往需要封闭在连接保护装置的内部,且避免与水接触,能要能保证线束连接有内部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现有的该类连接保护件在使用时接口防护性不够高,也不具有多处对接组合式安装,不便于进行更换,且使用不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逆变器防水直流线束连接保护件,包括线束保护壳体(1)、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中层卡壳(4)、连接管壳(5)、侧面延长板(6)、内置垫(7)和绑缚条(8),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保护壳体(1)为多壳体组合式安装,且线束保护壳体(1)的外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壳(2),所述线束保护壳体(1)的外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外壳(3),所述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内侧之间安装有中层卡壳(4),所述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外壁一侧中部贯穿安装有连接管壳(5),所述中层卡壳(4)设置有上下两个,且中层卡壳(4)的两端均设置有侧面延长板(6),两个所述中层卡壳(4)的内壁上安装有内置垫(7),所述线束保护壳体(1)的外壁两侧均缠绕安装有绑缚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逆变器防水直流线束连接保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内部为空心设置,且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均有一侧为开口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逆变器防水直流线束连接保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开口端与两个中层卡壳(4)的外壁边缘连接,所述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规格大小均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逆变器防水直流线束连接保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开口端边缘两侧均安装有对接插片(301),所述中层卡壳(4)的外壁两侧边缘均开设有与对接插片(301)对接卡箍尺寸匹配的对接插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拥红赵岩裴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信富盛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