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扶手间距的智能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96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扶手间距的智能座椅,包括智能座椅,设置在座椅两侧的扶手,所述智能座椅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力板,所述智能座椅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位于立板顶部的凸轮,所述扶手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智能座椅通过连接结构滑动连接,所述凸轮的外表面与支撑板的内侧接触,所述压力板与传动电机电性连接,连接结构包括开设在支撑板表面的限位槽,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智能座椅与扶手的连接方式,使扶手能够根据用户体重进行智能调节的效果,节省用户手动调节扶手的操作步骤。扶手的操作步骤。扶手的操作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扶手间距的智能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座椅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扶手间距的智能座椅。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家具,是在现代时尚家具的基础上,将组合智能、电子智能、机械智能、物联智能巧妙的融入家具产品当中,使家具智能化、国际化、时尚化,使家居生活更加便捷、舒适,是新贵生活方式重要组成部分。
[0003]其中包括智能座椅,而智能座椅主要有本体与两侧扶手组成,当用户体型较大时,需要调节两侧扶手的间距以满足坐姿舒适的使用需求,但是现有座椅与扶手的连接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通过卡扣等连接部件进行连接,在调节过程中需要手动对把手的间距进行调节,严重影响了把手操作便捷性,同时无法对把手的移动距离进行精确判断。
[0004]因此,需要对可调节扶手间距的智能座椅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提高扶手调节便捷性与智能化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扶手间距的智能座椅,具备提高扶手调节便捷性与智能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座椅与扶手的连接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通过卡扣等连接部件进行连接,在调节过程中需要手动对把手的间距进行调节,严重影响了把手操作便捷性,同时无法对把手的移动距离进行精确判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扶手间距的智能座椅,包括智能座椅;设置在座椅两侧的扶手;所述智能座椅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力板,所述智能座椅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位于立板顶部的凸轮,所述扶手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智能座椅通过连接结构滑动连接,所述凸轮的外表面与支撑板的内侧接触,所述压力板与传动电机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连接结构包括开设在支撑板表面的限位槽,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顶端贯穿限位槽并延伸至智能座椅的内部,所述智能座椅与螺栓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立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簧,所述压簧远离支撑板的一侧与连接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连接板与压簧均套设在导杆的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凸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胶套,所述胶套的外表面与支撑板的表面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扶手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压力板与传动电机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增加智能座椅与扶手的连接方式,使扶手能够根据用户体重进行智能调节的效果,节省用户手动调节扶手的操作步骤。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槽与螺栓,能够提高支撑板与智能座椅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支撑板在滑动过程中与智能座椅脱离接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8]图中:1、智能座椅;2、扶手;3、压力板;4、立板;5、传动电机;6、凸轮;7、支撑板;8、限位槽;9、螺栓;10、连接板;11、压簧;12、导杆;13、胶套;14、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扶手间距的智能座椅,包括智能座椅1;设置在座椅两侧的扶手2;智能座椅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力板3,智能座椅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立板4,立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5,传动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位于立板4顶部的凸轮6,扶手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与智能座椅1通过连接结构滑动连接,凸轮6的外表面与支撑板7的内侧接触,压力板3与传动电机5电性连接。
[0021]参考图2,连接结构包括开设在支撑板7表面的限位槽8,支撑板7的底部设置有螺栓9,螺栓9的顶端贯穿限位槽8并延伸至智能座椅1的内部,智能座椅1与螺栓9螺纹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槽8与螺栓9,能够提高支撑板7与智能座椅1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支撑板7在滑动过程中与智能座椅1脱离接触。
[0022]参考图2,立板4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10,支撑板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簧11,压簧11远离支撑板7的一侧与连接板10的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板10与压簧11,能够对支撑板7进行支撑,使支撑板7具备弹力复位的效果。
[0023]参考图2,支撑板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杆12,连接板10与压簧11均套设在导杆12的表面;通过设置导杆12,能够对支撑板7进行限位,同时可以对压簧11起到导向的效果。
[0024]参考图3,凸轮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胶套13,胶套13的外表面与支撑板7的表面接触;通过设置胶套13,能够对凸轮6进行防护,减少凸轮6与支撑板7在接触摩擦时产生的磨损。
[0025]参考图1,扶手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4,压力板3与传动电机5均与控制面板14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控制面板14,能够便于用户手动调节,提高智能座椅1的适用范围。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用户能够坐在智能座椅1的顶部且位于扶手2内侧,当压力板3感受的用户体重时,压力板3能够直接控制传动电机5旋转,传动电
机5根据预设数值直接利用凸轮6推动支撑板7向外侧移动至固定距离,支撑板7带动扶手2同步移动,从而达到根据用户的体重智能调节扶手2间距的效果,而且用户也可以利用控制面板14进行手动精确调节控制压力板3与传动电机5。
[0027]综上所述:该可调节扶手间距的智能座椅,通过增加智能座椅1与扶手2的连接方式,使扶手2能够根据用户体重进行智能调节的效果,节省用户手动调节扶手2的操作步骤。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扶手间距的智能座椅,包括智能座椅(1);设置在座椅两侧的扶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座椅(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力板(3),所述智能座椅(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立板(4),所述立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5),所述传动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位于立板(4)顶部的凸轮(6),所述扶手(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与智能座椅(1)通过连接结构滑动连接,所述凸轮(6)的外表面与支撑板(7)的内侧接触,所述压力板(3)与传动电机(5)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扶手间距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包括开设在支撑板(7)表面的限位槽(8),所述支撑板(7)的底部设置有螺栓(9),所述螺栓(9)的顶端贯穿限位槽(8)并延伸至智能座椅(1)的内部,所述智能座椅(1)与螺栓(9)螺纹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宝林慧林良武曾庆军苏金林
申请(专利权)人:汇森明达龙南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