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墨水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5772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V墨水搅拌装置。它包括底座、升降座、动力系统、主轴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与主轴下端固接的上定位片、下定位片和转动连接在两定位片之间的副轴,副轴关于主轴圆周阵列分布;副轴上固定连接有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之间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关于的副轴呈圆周阵列分布,搅拌杆上设有螺旋瓣;副轴具备主动旋转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搅拌组件具有一个大的转动副,同时还包括若干小转动副,搅拌动作更加复杂,对墨水的搅拌效果更好,搅拌效率更高;而且搅拌杆上的螺旋瓣可以增加与墨水的接触面积,提升搅拌效果。搅拌效果。搅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V墨水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UV墨水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UV墨水为打印用墨水的一种,UV墨水中颜料粒子直径小于1微米,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超低粘度,无刺激性气味,可确保墨水在喷射印刷过程中无堵塞喷头现象,经六个月高温储存试验,无颜料凝聚、下沉、分层等异常现象。UV墨水在生产中需要经历调色、打散、混匀等工序,其中混匀工序需要搅拌装置来完成。常见的墨水搅拌装置包括底座、升降座、动力系统、竖直朝下的主轴和连接在所述主轴下端的搅拌头,搅拌头的形状各异,通过主轴带动搅拌头旋转来搅动墨水。不过靠搅拌头单一的搅动方式来混匀,效率较低,混匀所需的时间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UV墨水搅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搅拌方式单一导致混匀效率不高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UV墨水搅拌装置,包括底座、升降座、位于所述升降座上的动力系统、位于升降座上竖直朝下的主轴和连接在所述主轴下端的搅拌组件,底座内设有用于驱动升降座升降的升降系统,一般采用液压缸控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与所述主轴下端固接的上定位片、下定位片和转动连接在两定位片之间的副轴,所述副轴至少设有两根且关于所述主轴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副轴上固定连接有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之间转动连接有至少两根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关于所述的副轴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搅拌杆上设有螺旋瓣;所述副轴具备主动旋转效果。本技术的搅拌组件整体由主轴驱动旋转,副轴以及其上的搅拌杆绕主轴做类似行星绕日的公转运动,同时副轴还能自主旋转,带动搅拌杆绕副轴做类似月球绕地的运动,即搅拌组件具有一个大的转动副,同时还包括若干小转动副,搅拌动作更加复杂,对墨水的搅拌效果更好,搅拌效率更高;而且搅拌杆上的螺旋瓣可以增加与墨水的接触面积,提升搅拌效果,又因为搅拌杆为圆周运动,其两侧的螺旋瓣与墨水的相对速度不同,墨水流速不同会产生压强差,该压强差会驱动螺旋瓣旋转,进一步提升搅拌效果。
[0005]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座上固定有与所述主轴同轴的环形齿轮,所述副轴上同轴固定有与所述环形齿轮啮合的齿轮。环形齿轮与若干副轴上的齿轮构成了行星齿轮结构,副轴绕主轴旋转时,齿轮可沿着环形齿轮内圈滚动,因此本技术只需要单个电机,就能带动主轴和副轴一起转动。
[0006]进一步的,所述副轴自上而下包括上圆轴分段、六棱柱分段和下圆轴分段,上圆轴分段上固定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上定位片固定套接,以上两处固定方式一般采用过盈配合;下圆轴分段上固定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下定位片上设有轴承沉孔,所述下圆轴分段上还卡设有限位卡环,所述限位卡环将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轴承沉孔限位
在抵接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副轴与上定位片实现转动配合,并且轴向固定,而下定位片与下圆轴分段为可拆卸配合,只需解锁限位卡环,就能将下定位片与下圆轴分段快速分离或组合,便于生产安装和后期调试。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滑动套接在所述六棱柱分段上,所述上定位件上设有上轴套体,所述下定位件上设有下轴套体,两轴套体上均旋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底部与所述六棱柱抵接;搅拌杆的上下端设有与其自身同轴的定位柱,两所述定位柱分别与上定位件、下定位件转动插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上设有与六棱柱分段适应配合的轴孔,实现两定位件与六棱柱分段同步转动并可沿轴向自由滑动,便于调节两定位件的位置,同时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通过调节螺杆的旋接松紧度来实现与六棱柱分段的固定或松动。因此本技术可以相对快速的安装或者更换搅拌杆。
[0008]因此,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搅拌组件具有一个大的转动副,同时还包括若干小转动副,搅拌动作更加复杂,对墨水的搅拌效果更好,搅拌效率更高;2.搅拌杆上的螺旋瓣可以增加与墨水的接触面积,提升搅拌效果,又因为搅拌杆为圆周运动,其两侧的螺旋瓣与墨水的相对速度不同,墨水流速不同会产生压强差,该压强差会驱动螺旋瓣旋转,进一步提升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0009]附图1是升降座与搅拌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0010]附图2是附图1的A—A向剖视图;
[0011]附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4是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5是副轴与下定位片的装配图;
[0014]附图6是副轴及其附属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实施例1:见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UV墨水搅拌装置,包括底座100、升降座110、位于升降座上的电机120、位于升降座上竖直朝下的主轴200和连接在主轴下端的搅拌组件300,底座内设有用于驱动升降座升降的液压系统,搅拌组件包括与主轴下端固接的上定位片310、下定位片320和转动连接在两定位片之间的副轴330,副轴设有3根且关于主轴圆周阵列分布;副轴上固定连接有上定位件340和下定位件350,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之间转动连接有3根搅拌杆360,搅拌杆关于的副轴呈圆周阵列分布,搅拌杆上设有螺旋瓣361;
[0018]升降座上固定装配有定位法兰件111,定位法兰件上固定有与主轴同轴的环形齿轮112,副轴上同轴固定有与环形齿轮啮合的齿轮370,环形齿轮与3根副轴上的齿轮构成了
行星齿轮结构。本实施例的搅拌组件整体由主轴驱动旋转,副轴以及其上的搅拌杆绕主轴做类似行星绕日的公转运动,同时副轴还能自主旋转,带动搅拌杆绕副轴做类似月球绕地的运动,即搅拌组件具有一个大的转动副,同时还包括3个小转动副,搅拌动作更加复杂,对墨水的搅拌效果更好,搅拌效率更高;而且搅拌杆上的螺旋瓣可以增加与墨水的接触面积,提升搅拌效果,又因为搅拌杆为圆周运动,其两侧的螺旋瓣与墨水的相对速度不同,墨水流速不同会产生压强差,该压强差会驱动螺旋瓣旋转,进一步提升搅拌效果。
[0019]见图5、图6,副轴自上而下包括上圆轴分段331、六棱柱分段332和下圆轴分段333,其中六棱柱分段332为其中一种实施例,该分段的轮廓只要是非整园型即可,上圆轴分段上固定套接有第一轴承381,第一轴承的外圈与上定位片固定套接,以上两处固定方式采用过盈配合;下圆轴分段上固定套接有第二轴承382,下定位片上设有轴承沉孔321,下圆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V墨水搅拌装置,包括底座、升降座、位于所述升降座上的动力系统、位于升降座上竖直朝下的主轴和连接在所述主轴下端的搅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与所述主轴下端固接的上定位片、下定位片和转动连接在两定位片之间的副轴,所述副轴至少设有两根且关于所述主轴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副轴上固定连接有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上定位件和下定位件之间转动连接有至少两根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关于所述的副轴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搅拌杆上设有螺旋瓣;所述副轴具备主动旋转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墨水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上固定有与所述主轴同轴的环形齿轮,所述副轴上同轴固定有与所述环形齿轮啮合的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V墨水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自上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桂龙陈廷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老虎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