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566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包括有灶具面板、搁置在该灶具面板上的隔热罩以及被隔热罩围设的燃烧器,灶具面板之下还设置有用于向燃烧器引射一次空气和燃气的引射管,其特征在于:隔热罩为双层结构并形成有用于预热一次空气的空腔,隔热罩的底部对应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开口,对应地,灶具面板上开设有与开口连通的连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隔热罩的双层结构中的空腔内部填充有空气,从而实现内侧热量高度集中,外侧散热少的效果,并充分利用灶具面板上的连通孔和隔热罩的开口连通并与引射管的入气口端相对应,这样引射管引射入的一次空气即为预热后的一次空气,有效提高燃烧效率。有效提高燃烧效率。有效提高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灶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能提高一次空气预热的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逃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国内就出现了一些集热聚能结构,如本申请人的申请的ZL202021775227.0授权公告号为CN213777859U)的中国技术《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燃气灶》,其包括有环形的罩体,罩体的中央形成有环形腔,罩体为双层并具有空腔,罩体在外侧壁或底壁上则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入所述空腔的进气孔,罩体顶部上表面具有环形内台阶,环形内台阶之上的第一壁面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连通环形腔与空腔的出气孔,隔热罩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入隔热罩空腔的进气孔,使得外界空气进入隔热罩能被有效预热,预热后的二次空气能被出气孔分流出为燃烧器提供经预热后二次空气,能避免内环与外环之间的二次空气,以效提高燃气利用率。
[0003]虽然该隔热罩能提供预热后的二次空气,但其不能独立性地针对燃烧器中内环或是外环火盖独立地进行预热后的二次空气补充,即存在因内环或外环的燃烧负荷不同而造成对预热后的二次空气进行争夺的情况,为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从源头上实现一次空气即是经过预热后再从引射管引射出的燃气灶。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燃气灶,包括有灶具面板、搁置在该灶具面板上的隔热罩以及被所述隔热罩围设的燃烧器,所述灶具面板之下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燃烧器引射一次空气和燃气的引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为双层结构并形成有用于预热一次空气的空腔,所述隔热罩的底部对应所述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对应地,所述灶具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连通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罩为由上层罩和下层罩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下层罩在对应该空腔的底壁上至少有三处具有凹凸结构而形成沿周向分布的支脚,所述开口开设在其中一个支脚上。该隔热罩为双层结构,并且支脚由下层罩下凹形成,一方面能增加了隔热罩内空腔的体积,同时也增加了隔热罩内空气或隔热材料的容量,在节约原料成本的同时也能提高保温特性;还能有效减少上层罩对四个支脚处的传热量,即降低了从四个支脚向灶具面板的散热,而与灶具面板的连通孔连通的开口则开设在其中一个支脚上,这样方便加工。
[0007]为了实现引射管和燃烧器的一体化以简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引射管和所述燃烧器均一体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基座上成型有对应引射管的引射腔,所述燃烧器与所述引射腔相流体连通。
[0008]为了实现均匀加热锅底的同时,还能稳焰燃烧,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包括有位于中央的内燃气室以及用于稳焰内燃气室的内稳焰室,还包括有位于内燃气室外围的外燃气室以及用于稳焰外燃气室的外稳焰室,对应地,所述基座的引射腔包括有用于连通所述内燃气室的内引射腔、用于连通所述内稳焰室和外稳焰室的稳焰腔以及用于连通外燃气室的外引射腔。由于内引射腔、外引射腔和稳焰腔均相互独立,即可实现稳焰火、内主火和外主火燃烧时不相互影响。
[0009]为了实现经过隔热罩预热的一次空气和燃气进入各自引射腔时混合度更好,优选地,所述内引射腔、外引射腔和/或稳焰腔的截面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分为收缩段、混合段和扩散段。收缩段能使一次空气和燃气加速进入各自的引射腔,而混合段则用于加强混合,扩散段则用于减缓一次空气和燃气进入的速度,以加快提高最终的混合度。
[0010]为了方便搁置锅具,优选地,所述隔热罩的顶部沿周向上间隔设置有用于搁置锅具的锅支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隔热罩的双层结构中的空腔内部填充有空气,利用空气不良的传热性能起到保温隔热作用,达到上层内侧温度高和下层外侧温度低的目的,从而实现内侧热量高度集中,外侧散热少的效果,并充分利用灶具面板上的连通孔和隔热罩的开口连通并与引射管的入气口端相对应,这样引射管引射入的一次空气即为预热后的一次空气,能从源头上实现一次空气即是经过预热后的,有效提高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和基座一体化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3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0016]图5为图3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如图1~5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燃气灶包括有灶具面板1、搁置在该灶具面板1上的隔热罩2以及被隔热罩2围设的燃烧器3,灶具面板1之下还设置有用于向燃烧器3引射一次空气和燃气的引射管,其中隔热罩2为双层结构并形成有用于预热一次空气的空腔21,隔热罩2的底部对应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开设有与空腔21连通的开口22,对应地,灶具面板1上开设有与开口22连通的连通孔11。该隔热罩2的双层结构中的空腔21内部填充有空气,利用空气不良的传热性能起到保温隔热作用,达到上层内侧温度高和下层外侧温度低的目的,从而实现内侧热量高度集中,外侧散热少的效果,并充分利用灶具面板1上的连通孔11和隔热罩2的开口22连通并与引射管的入气口端相对应,这样引射管引射入的一次空气即为预热后的一次空气,能从源头上实现一次空气即是经过预热后的,有效提高燃烧效率。
[0019]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隔热罩2为由上层罩23和下层罩24构成的双层结构,下层罩24在对应该空腔21的底壁上至少有三处具有凹凸结构而形成沿周向分布的支脚25,开口22开
设在其中一个支脚25上。该隔热罩2为双层结构,并且支脚25由下层罩24下凹形成,一方面能增加了隔热罩2内空腔21的体积,同时也增加了隔热罩2内空气或隔热材料的容量,在节约原料成本的同时也能提高保温特性;还能有效减少上层罩23对四个支脚25处的传热量,即降低了从四个支脚25向灶具面板1的散热,而与灶具面板1的连通孔11连通的开口22则开设在其中一个支脚25上,这样方便加工。其中,本实施例还实现了引射管和燃烧器3的一体化以简化结构,将引射管和燃烧器3均一体设置在基座4上,基座4上成型有对应引射管的引射腔,燃烧器3与引射腔相流体连通。
[0020]而燃烧器3则包括有位于中央的内燃气室31以及用于稳焰内燃气室31的内稳焰室32,还包括有位于内燃气室31外围的外燃气室33以及用于稳焰外燃气室33的外稳焰室34,对应地,基座4的引射腔包括有用于连通内燃气室31的内引射腔41、用于连通内稳焰室32和外稳焰室34的稳焰腔42以及用于连通外燃气室33的外引射腔43。由于内引射腔41、外引射腔43和稳焰腔42均相互独立,即可实现稳焰火、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包括有灶具面板(1)、搁置在该灶具面板(1)上的隔热罩(2)以及被所述隔热罩(2)围设的燃烧器(3),所述灶具面板(1)之下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燃烧器(3)引射一次空气和燃气的引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2)为双层结构并形成有用于预热一次空气的空腔(21),所述隔热罩(2)的底部对应所述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开设有与所述空腔(21)连通的开口(22),对应地,所述灶具面板(1)上开设有与所述开口(22)连通的连通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2)为由上层罩(23)和下层罩(24)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下层罩(24)在对应该空腔(21)的底壁上至少有三处具有凹凸结构而形成沿周向分布的支脚(25),所述开口(22)开设在其中一个支脚(2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和所述燃烧器(3)均一体设置在基座(4)上,所述基座(4)上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楠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