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重症患者的仰卧护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16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1
一种外科重症患者的仰卧护具,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包括左侧带和右侧带,所述左侧带和右侧带的底端均贯穿至固定架的下方中间区域,所述左侧带的底端与右侧带的底端之间设有连接带,其左侧带和右侧带的底端均在穿过连接带后对折呈水滴状,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外表面处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的端部设有滚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带和卷轮等结构的配合,在患者大腿穿过固定带底端且固定架固定到护理床上之后,转动调节旋钮来让卷轮将固定带给卷绕起来,此时固定带底端就会绷紧,这时候护理床上的患者有卧起时屁股就不会向脚部滑去,这样可以确保患者的在卧起过程中不会出现突发状况。以确保患者的在卧起过程中不会出现突发状况。以确保患者的在卧起过程中不会出现突发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重症患者的仰卧护具


[0001]本技术涉及护理器械
,具体为一种外科重症患者的仰卧护具。

技术介绍

[0002]外科手术是透过外科设备或外科仪器,经外科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的操作下,进入人体或其他生物组织,以外力方式排除病变、改变构造或植入外来物的处理过程。此后患者会护理床上就行修养,在患者需要坐起时需护理床的一半给抬起,以此来辅助患者坐起。
[0003]现有的患者的仰卧护具在护理床被摇起来之后,其患者的屁股往往会直接从抬起的护理床上滑下去,在患者滑下去的过程中极易让手术的伤口撕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科重症患者的仰卧护具,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外科重症患者的仰卧护具,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包括左侧带和右侧带,所述左侧带和右侧带的底端均贯穿至固定架的下方中间区域,所述左侧带的底端与右侧带的底端之间设有连接带,其左侧带和右侧带的底端均在穿过连接带后对折呈水滴状,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外表面处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的端部设有滚柱,其固定带穿过滚柱的表面,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内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内侧固定块。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的中心处呈刘海状,其固定架的内部中心处开设有内部槽,所述内部槽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包括左齿轮和右齿轮。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左齿轮和右齿轮的表面共轴连接有卷轮,所述左侧带的顶端贯穿至内部槽的内部并顺时针卷绕在左侧卷轮的表面,其右侧带的顶端贯穿至内部槽的内部并逆时针卷绕在右侧卷轮的表面。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内部槽的底端中心处贯穿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螺纹齿轮和调节旋钮,所述螺纹齿轮与左齿轮和右齿轮均转动连接。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的两脚端均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立柱,所述固定立柱的表面套设有L形架,所述L形架的长端开设有限位滑槽,其L形架通过限位滑槽套设在固定立柱表面。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L形架的长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其活动杆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套设有固定螺纹套,其固定螺纹套与活动杆通过螺纹槽活动连接。
[0011]本技术一种外科重症患者的仰卧护具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本技术通过固定带和卷轮等结构的配合,在患者大腿穿过固定带底端且固定架固定到护理床上之后,转动调节旋钮来让卷轮将固定带给卷绕起来,此时固定带底端就会绷紧,这时候护理床上的患者有卧起时屁股就不会向脚部滑去,这样可以确保患者的在卧起过程中不会出现突发状况。
[0013](2)、本技术通过L形架和固定螺纹套等结构的配合,从而在将该固定架卡在护理床上后,只需转动L形架至其短端卡在护理床沿内侧,之后转动固定螺纹套就能够将固定架牢牢的固定再护理床上,通过该设计能够大大提高固定架拆装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区域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区域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L形架与活动杆结构的装配图。
[0019]图中:1、固定架;2、固定带;3、连接带;4、L形架;5、连接扣;6、滚柱;7、内侧固定块;8、调节旋钮;9、传动轴;10、内部槽;11、卷轮;12、转动齿轮;13、螺纹齿轮;14、固定立柱;15、限位滑槽;16、开口槽;17、螺纹槽;18、固定螺纹套;19、活动杆;201、左侧带;202、右侧带;1201、左齿轮;1202、右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科重症患者的仰卧护具,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的外表面设有固定带2,固定带2包括左侧带201和右侧带202,左侧带201和右侧带202的底端均贯穿至固定架1的下方中间区域,左侧带201的底端与右侧带202的底端之间设有连接带3,其左侧带201和右侧带202的底端均在穿过连接带3后对折呈水滴状,固定架1的左右两外表面处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扣5,连接扣5的端部设有滚柱6,其固定带2穿过滚柱6的表面,固定架1的左右两内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内侧固定块7,内侧固定块7能抵在护理床沿处,这样能够确保固定架1有足够的高度。
[002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的中心处呈刘海状,其固定架1的内部中心处开设有内部槽10,内部槽10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动齿轮12,转动齿轮12包括左齿轮1201和右齿轮1202。
[0023]在本实施例中,左齿轮1201和右齿轮1202的表面共轴连接有卷轮11,左侧带201的顶端贯穿至内部槽10的内部并顺时针卷绕在左侧卷轮11的表面,其右侧带202的顶端贯穿至内部槽10的内部并逆时针卷绕在右侧卷轮11的表面,这样螺纹齿轮13转动之后能够让左右两侧的卷轮11同步且方向相反的转动。
[0024]在本实施例中,内部槽10的底端中心处贯穿设置有传动轴9,传动轴9的上下两端分别套设有螺纹齿轮13和调节旋钮8,螺纹齿轮13与左齿轮1201和右齿轮1202均转动连接。
[0025]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的两脚端均开设有开口槽16,开口槽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立柱14,固定立柱14的表面套设有L形架4,L形架4的长端开设有限位滑槽15,其L形架4通过限位滑槽15套设在固定立柱14表面,通过该设计可以让L形架4在使用时只需转动至水平状态,不使用时只需松开即可。
[0026]在本实施例中,L形架4的长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9,其活动杆19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17,活动杆19的表面套设有固定螺纹套18,其固定螺纹套18与活动杆19通过螺纹槽17
活动连接。
[0027]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该装置时,只需先将患者的两个大腿穿过固定带2的底端,直至该固定带2套在患者大腿根部,之后将该固定架1卡在护理上,之后转动L形架4让L形架4的短端卡在护理床沿内侧,并转动固定螺纹套18来让活动杆19向外拉动该L形架4,这样就能让L形架4勾住护理床沿从而来让固定架1牢牢的固定在护理床上;之后转动调节旋钮8来带动螺纹齿轮13转动,通过螺纹齿轮13来带动左齿轮1201顺时针转动、右齿轮1202逆时针转动,这样左右两侧的卷轮11就能够将固定带2给卷绕起来,这样就可以让固定带2的底端被绷紧,此时患者从护理床上坐起时就不会下滑。
[0028]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重症患者的仰卧护具,包括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外表面设有固定带(2),所述固定带(2)包括左侧带(201)和右侧带(202),所述左侧带(201)和右侧带(202)的底端均贯穿至固定架(1)的下方中间区域,所述左侧带(201)的底端与右侧带(202)的底端之间设有连接带(3),其左侧带(201)和右侧带(202)的底端均在穿过连接带(3)后对折呈水滴状,所述固定架(1)的左右两外表面处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扣(5),所述连接扣(5)的端部设有滚柱(6),其固定带(2)穿过滚柱(6)的表面,所述固定架(1)的左右两内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内侧固定块(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重症患者的仰卧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中心处呈刘海状,其固定架(1)的内部中心处开设有内部槽(10),所述内部槽(10)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转动齿轮(12),所述转动齿轮(12)包括左齿轮(1201)和右齿轮(12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科重症患者的仰卧护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齿轮(1201)和右齿轮(1202)的表面共轴连接有卷轮(11),所述左侧带(201)的顶端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茂林张明陆巍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