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818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入线缆,包括设置于保护层内的多腔管,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多腔管之间设置有间隙形成隔离区,所述隔离区内填充有吸能层,所述多腔管内开设有用于线缆穿行的芯线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缆增强了植入线缆柔顺性,降低了植入线缆对人体的侵入性。同时,降低了线缆扭矩,降低了外力传导造成的创口二次伤害。降低了植入线缆的弯曲抗性,降低了线缆对创口的压迫,更有利于术后创口愈合。芯线与腔体为装配结构,可按植入器械所需对芯线进行更换,适配范围更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入线缆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植入线缆。

技术介绍

[0002]三类有源医疗器械的植入需要一根或数根线缆穿过皮肤或肌肉组织,通过植入线缆实现体内——体外设备的信息与能源的传递。例如,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LVAD,或称人工心脏),LVAD通常包括电缆,该电缆一端固定在 LVAD 上,另一端穿过患者肌体连接到外部控制器和电池。
[0003]术后感染是有源植入器械的一大难题,其中尤以植入线缆创口处感染出现频率最高。经国内外相关学者多年研究,发现多种造成术后创口感染的原因,其中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心脏外科的Melanie Kranzl等人研究发现,植入线缆的柔顺性及扭矩是植入有源器械患者术后感染的关键影响因素。植入线缆的弯曲或扭转在日常活动中很常见,例如更换衣服,轻度运动,或睡觉时转身,这些均可能对创口造成二次伤害。而常规线缆过高的刚性和直径均会加剧这一问题。
[0004]植入线缆通常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绞合型线缆,另一种是多腔型线缆。绞合型线缆,是将内部芯线及填充物通过绞合工艺进行绞合,再将绞合后的芯线与塑胶粒子进行共挤得到绞合型线缆。多腔型线缆,是先行使用韧性较好的塑胶粒子制备多腔管,再选用刚性较强的塑胶粒子制备尺寸合适的外层保护管,最后将多腔管、外层保护管、芯线进行组装得到多腔型线缆。
[0005]但现有的植入线缆通常有几个缺点:绞合型线缆内部芯线经过绞合后可视为一根金属整体,虽然可通过优化绞合工艺降低其整体刚性,但因绞合结构的特性,其刚性仍远高于多腔型线缆,因此,在植入人体后,其整体柔顺性较差、径向扭转力传导性能较强。在外力的作用下易造成线缆与人体连接处撕裂。而多腔型线缆内部各芯线单独成腔,独立的腔体结构虽避免了多线绞合造成的刚性问题,但因其内部的分层结构(内部多腔管、外部保护层),造成内外两层结构刚性差较大,在径向扭转的情况下,为保证内部多腔结构的稳定性,就必须加大各腔体壁厚,进而造成同量芯线的情况下,多腔型线缆外径更大、对人体侵入性更大的问题。
[0006]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线缆结构,具备更好的柔顺性、更低的线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身体的创伤和侵入,降低感染的风险,提高安全性和可靠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植入线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身体的创伤和侵入,降低感染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0008]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植入线缆,包括设置于保护层内的多腔管,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多腔管之间设置有间隙形成隔离区,所述隔离区内填充有吸能层,所述多腔管内开设有用于线缆穿行的芯线
50
°
~90
°
。所述芯线腔4内线缆为绞合电缆、单根线缆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线缆的芯线绝缘层包括且不限于为PTFE、ETFE、PFA中的一种或本领域已知的适用于植入电缆绝缘层的其他材料制成。所述线缆的芯线导体为且不限于镀银铜丝、镀银镍钛丝、铜银合金、超导碳纤维中的一种或本领域已知的适用于线缆的其他导体材料制成。本技术中芯线与芯线腔4为装配结构,因此可以按植入器械所需对芯线进行更换,适配范围更广。
[0027]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方式与现有的植入电缆相同,例如,植入线缆两端分别连接体内心室辅助装置(LVAD)和外部体外电气设备。
[0028]且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植入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保护层(3)内的多腔管(1),所述保护层(3)与所述多腔管(1)之间设置有间隙形成隔离区,所述隔离区内填充有吸能层(2),所述多腔管(1)内开设有用于线缆穿行的芯线腔(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腔管(1)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加强与吸能层连接性的凹凸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层(2)与所述保护层(3)和多腔管(1)之间采用过盈配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层(2)的硬度为邵A 10
°
~40
°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腔管(1)的硬度为邵A 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龙侯晓君赵星星刘思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