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蒸发器的均液装置及干式蒸发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4689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式蒸发器的均液装置及干式蒸发器。所述均液装置包括与制冷剂进液口连通的腔体、竖直地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均液板组件,所述均液板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均液板和第二均液板,所述第一均液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筛孔,所述第二均液板上布设有若干第二筛孔,所述第一均液板与水平设置的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均液板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旋转,使得第一筛孔和第二筛孔之间的连通孔面积增大或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块布设有筛孔的均液板来控制进入换热管的制冷剂流量,达到均液分液的效果,操作方便可控。作方便可控。作方便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式蒸发器的均液装置及干式蒸发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干式蒸发器均液装置及干式蒸发器。

技术介绍

[0002]干式蒸发器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对整个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干式蒸发器壳侧走冷冻水,换热管内走制冷剂,通过水平管内制冷剂的蒸发吸热原理,将管外的水降温以制取低温冷冻水。干式蒸发器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它的一大优点是无需单独的换热器回油设计,但干式蒸发器有一个缺点,由于管束较多,制冷剂很难均匀分配在每个换热管内,有的换热管制冷剂多,有的制冷剂少,由于制冷剂的分配的不均匀,很大一部分换热面积没有充分利用,影响了它的换热效率,因此,能否均布分液将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性能及蒸发管束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式蒸发器均液装置,能够将制冷剂均匀分配至各个换热管,达到均匀分液效果并充分完成蒸发器的热交换过程。本技术还提供了包含该均液装置的干式蒸发器。
[0004]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干式蒸发器均液装置,包括腔体,所述腔体一侧与制冷剂进液口连通,所述腔体另一侧与换热管连通,所述腔体内竖直地设置有均液板组件,所述均液板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均液板和第二均液板,所述第一均液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筛孔,所述第二均液板上布设有若干第二筛孔,所述第一均液板靠近制冷剂进液口的一面与水平设置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均液板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旋转,使得第一筛孔和第二筛孔之间的连通孔面积增大或减小。
[0005]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为所述第一均液板和所述第二均液板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均液板和所述第二均液板之间相距指定间隙。
[0006]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为所述第一筛孔与所述第二筛孔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一筛孔与所述第二筛孔的尺寸一致。
[0007]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为所述第一筛孔和所述第二筛孔为腰型孔。
[0008]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为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均液板的下半部分。
[0009]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为所述转轴包括中空的轴体和设置于轴体空腔内的弹性部件。
[0010]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为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0011]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为所述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
[0012]本技术所述的干式蒸发器,包括上述均液装置。
[0013]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计的均液装置通过竖直设置均液板组件,从制冷剂进口进入的制冷剂液体经过均液板上开设的筛孔之后进入换热管,可以将制冷剂均匀分配至
各个换热管;(2)本技术通过两块均液板,利用电机转动带动一块均液板转动,使得两块均液板上的筛孔重叠面积增大或减小,实现对制冷剂流量的精确控制;(3)本技术通过将筛孔设为腰型孔,液体流通效率高,达到充分完成蒸发器的热交换过程的要求;(4)本技术通过均液装置防止因为蒸发器分液不均,压缩机冷冻油稀释缺油,换热效果不充分降低经济性,损坏机组造成系统故障,提高机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干式蒸发器总体结构正视图;
[0015]图2为从图1中制冷剂进口和出口一端的侧视图;
[0016]图3为均液装置侧视图;
[0017]图4为图3中A部分放大图;
[0018]图5a为第一均液板示意图;
[0019]图5b为第二均液板示意图;
[0020]图6a为第一均液板转动前示意图;
[0021]图6b为第一均液板转动后示意图;
[0022]图6c为图6b中B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干式蒸发器均液装置及干式蒸发器。图1所示为干式蒸发器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干式蒸发器一般由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直接控制液体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的管程,制冷剂液体在换热管内完全转变为气体,而被冷却的介质则在换热管外的管程中流动。如图1所示,液态制冷剂从下部的制冷剂进口201进入换热管,冷冻水从冷冻水进出口205进入壳体,制冷剂在管内流动,冷冻水在管外流动,制冷剂液体逐渐气化,从上部的制冷剂出口202流出,实现蒸发制冷。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中,均液装置100设置在制冷剂进口201与换热管之间,通过均液装置100来将制冷剂均匀分配至各个换热管。
[0024]图2为从图1中干式蒸发器制冷剂进口和出口一端的侧视图,图3为均液装置侧视图,图4为图3中A部分放大图,如图2

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均液装置100包括腔体1,腔体1一侧与制冷剂进口201连通,腔体1另一侧与换热管连通,腔体1内竖直地设置有均液板组件10,均液板组件1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均液板11和第二均液板12,第一均液板11靠近制冷剂进口201,第二均液板12靠近换热管,具体地,第二均液板12靠近(图4中所示右侧方向)管板,换热管固定在管板上。第二均液板12第一均液板1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筛孔111,第二均液板12上布设有若干第二筛孔121,第一筛孔111与第二筛孔121的数量一致,第一筛孔111与第二筛孔121的尺寸一致,替代地,第一均液板可以被称为内孔板,第二均液板可以被称为外孔板。第一均液板11与第二均液板1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例如,第一均液板11与第二均液板12之间留有1mm的间隙,相对应的第一筛孔111与第二筛孔121之间形成连通孔。第一均液板11靠近制冷剂进口201的一面与水平设置的转轴20固定连接,例如,转轴20与第一均液板11的表面垂直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转轴20与驱动机构30连接,驱动机构30为电控驱动装置,启动工作时带动转轴2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均液板11转动,即,第一均液板11
在驱动机构30的作用下旋转,使得第一筛孔111和第二筛孔121之间的连通孔面积增大或减小。
[0025]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引线31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图上未示出)用来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转轴20包括中空的轴体和设置于轴体空腔内的弹性部件21。优选地,弹性部件21为弹簧。通过在转轴中设置弹性部件增强了转轴的弹性,起到保护转轴的作用。
[0026]本技术中,第一均液板11和第二均液板12为半圆形板,参照图2从蒸发器制冷剂进出口一侧来看,第一均液板和第二均液板位于蒸发器罐体的下半部分,侧边形状为圆弧状,以便和管板相配合。图5a为半圆形第一均液板示意图,第一均液板11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第一筛孔111,第一筛孔111为腰型孔;图5b为半圆形第二均液板示意图,第二均液板12尺寸大于第一均液板11,第二均液板12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第二筛孔121,第二筛孔121也为腰型孔。筛孔设置为腰型孔便于内孔板(第一均液板11)转动后控制制冷剂的流通量。
[0027]图6a为第一均液板转动前示意图,第一均液板11和第二均液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蒸发器的均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所述腔体(1)一侧与制冷剂进液口连通,所述腔体(1)另一侧与换热管连通,所述腔体(1)内竖直地设置有均液板组件(10),所述均液板组件(1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均液板(11)和第二均液板(12),所述第一均液板(11)上布设有若干第一筛孔(111),所述第二均液板(12)上布设有若干第二筛孔(121),所述第一均液板(11)靠近制冷剂进液口的一面与水平设置的转轴(20)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0)与驱动机构(30)连接,所述第一均液板(11)在所述驱动机构(30)的作用下旋转,使得第一筛孔(111)和第二筛孔(121)之间的连通孔面积增大或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蒸发器的均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液板(11)和所述第二均液板(12)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均液板(11)和所述第二均液板(12)之间相距指定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清华金瓯顾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恒标斯瑞冷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