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建芬专利>正文

一种轮毂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534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电机,外转子电机设置在轴上;外转子电机与行星传动机构连接;外轮毂环绕在外转子电机的周围,行星传动机构与外轮毂配合;设轴穿过电磁制动器,电磁制动器包括制动驱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轮毂电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刷轮毂电机在日常电动交通工具及物流搬运和载重车辆
(
电动自行车

搬运车

地牛

轮椅等
)
的日益普及,由电机带动轮毂转动的轮毂电机被广泛的应用

[0003]目前的轮毂电机包括芯轴

定子

具有腔体的第一外转子,减速传动机构设置在芯轴上,减速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第一外转子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芯轴上设有第三轴承,第二外转子的一端与第三轴承连接,在磁轭的环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第四轴承,第二外转子的另一端安装在第四轴承上,第二外转子的内圆周面上设有齿圈,轮齿与减速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啮合

[0004]上述大扭矩外转子电机上集成有失电电磁制动器,失电电磁制动器的工作过程为:当失电电磁制动器通电时,通过激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对摩擦片产生吸合作用力,该吸合作用力克服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力,使摩擦片与摩擦盘分离,此时如果定子上的线圈获电,则可驱动第一外转子转动

当失电电磁制动器断电时,激磁线圈失去产生磁场的作用,对摩擦片不存在吸合作用力,第二弹性部件释放的张力使摩擦片与摩擦盘7结合或抵顶,从而在摩擦盘与摩擦片之间产生摩擦作用力对摩擦盘进行制动,进而使与摩擦盘固定的第一外转子获得制动作用力

[0005]对于上述的失电制动器而言,由于摩擦盘在旋转过程中与摩擦片产生摩擦而产生制动力,因此,摩擦盘与摩擦片均为易损耗部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制动的效率会降低,当用户认为无法形成可靠的制动力时,此时就需要更换摩擦盘和失电制动器

然而,由于其中的摩擦盘安装在第二轴承上后与第一转子固定连接
(
摩擦盘通过螺钉与第一转子固定连接
)
,并且,摩擦盘本身与磁轭以及摩擦片为分体结构,以及失电电磁制动器和摩擦盘7均位于第二外转子的内部,因此,需要更换摩擦盘和摩擦片时,首先需要拆卸第二外转子,将失电电磁制动器取出后,然后再将摩擦盘7从第一转子上拆卸下来,更换后,先将摩擦盘与第一转子固定,再将失电电磁制动器安装在芯轴上,最后安装第二外转子的端盖

因此,上述结构的失电电磁制动器与摩擦盘为分体式设置,无论拆卸或者安装均需要占用较长的时间,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高,劳动强度大

并且摩擦力矩仅限于摩擦盘与摩擦片的单面之间,摩擦力矩相对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电机,本技术的轮毂电机中的电磁制动器为独立体,具有安装和拆卸方便的优点

[0007]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轮毂电机,包括:轴;
[0009]用于产生扭矩的外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设置在轴上;
[0010]与轴配合的行星传动机构,外转子电机与行星传动机构连接;
[0011]用于接收行星传动机构的扭矩且可绕轴旋转的外轮毂,外轮毂环绕在外转子电机的周围,行星传动机构与外轮毂配合;
[0012]设置在轴上且位于外轮毂内的电磁制动器,轴穿过电磁制动器,电磁制动器包括制动驱动机构

静盘

可沿外转子电机轴向移动且随外转子电机旋转的刹车盘,制动驱动机构包括活动单元

产生电磁作用力的固定单元,固定单元与轴固定,活动单元与固定单元间隙配合并于固定单元在失电和得电之间切换时形成往复直线运动,刹车盘位于活动单元与静盘之间并与外转子电机周向固定,静盘与所述固定单元连接成一体

[0013]由于静盘与固定单元连接成一体,静盘获得了支撑作用力,因此不需要使静盘通过外转子电机进行支撑,也不需要使电磁制动器与外转子电机有轴向方向的连接,电磁制动器相对外转子电机可以沿轴向方向移动,从而,电磁制动器相对外转子电机为独立的部分,当活动单元

刹车盘

静盘当中任何一个部件无法继续使用需要拆卸时,由于电磁制动器相对外转子电机可以沿轴向方向移动,在拆卸过程中,可以单独将电磁制动器整体地进行拆卸,而且在拆卸过程中,电磁制动器将不会像
技术介绍
中那样受到外转子电机的牵制,即在拆卸电磁制动器时,不会要求将外转子电机的端盖也进行拆卸

因此,本技术的结构具有省时省力,以及降低劳动强度的优点

本技术中的刹车盘在制动时分别与动盘和静盘接触,刹车时动盘和静盘同时产生摩擦力,与
技术介绍
中的单面摩擦相比,本技术成倍增大刹车力矩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轮毂电机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轮毂电机的剖面结构图

[0016]图3为外转子电机的一部分结构图

[0017]图4为电磁制动器的立体图

[0018]图5为电磁制动器的剖面图

[0019]图6为传动盘与手柄的结合图

[0020]图7为图6在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21]轴1,第一肩部
1a
,外转子电机2,多边形传动部件
2a
,肩部
2b
,行星传动机构3,第二轴承座
3a
,齿圈
3b
,外轮毂4,第一端盖
4a
,第二端盖
4b
,中间轮毂
4c
,第一轴承
4d
,第二轴承
4e
,电磁制动器5,电磁主体
50
,第一螺纹孔
50a
,第一装配孔
50b
,第一通孔
50c
,结合槽
50d
,动盘
51
,通孔
51a
,第三通孔
51b
,刹车盘
52
,安装孔
52a
,静盘
53
,弹簧
54
,隔套
55
,第一紧固件
56
,第一轴承座
57
,导向部
57a
,连杆
58
,第二紧固件
59
,传动盘
60
,环状凸台
60a
,腰形孔
60b
,缺口
60c
,第二通孔
60d
,凹槽
60e
,球状部件
61
,连接盘
62
,手柄
63
,手柄本体
63a
,连接环
63b
,径向凸起
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轮毂电机,包括:轴
(1)
;用于产生扭矩的外转子电机
(2)
,外转子电机
(2)
设置在轴
(1)
上;与轴
(1)
配合的行星传动机构
(3)
,外转子电机
(2)
与行星传动机构
(3)
连接;用于接收行星传动机构
(3)
的扭矩且可绕轴
(1)
旋转的外轮毂
(4)
,外轮毂
(4)
环绕在外转子电机
(2)
的周围,行星传动机构
(3)
与外轮毂
(4)
配合;设置在轴
(1)
上且位于外轮毂
(4)
内的电磁制动器
(5)
,轴
(1)
穿过电磁制动器
(5)
,其特征在于,电磁制动器
(5)
包括制动驱动机构

静盘
(53)、
可沿外转子电机
(2)
轴向移动且随外转子电机
(2)
旋转的刹车盘
(52)
,制动驱动机构包括活动单元

产生电磁作用力的固定单元,固定单元与轴
(1)
固定,活动单元与固定单元间隙配合并于固定单元在失电和得电之间切换时形成往复直线运动,刹车盘
(52)
位于活动单元与静盘
(53)
之间并与外转子电机
(2)
周向固定,静盘
(53)
与所述固定单元连接成一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电磁主体
(50)、
隔套
(55)、
第一紧固件
(56)
,所述活动单元包括动盘
(51)、
弹簧
(54)
,动盘
(51)
上设有通孔
(51a)
,所述隔套
(55)
穿过动盘
(51)
上的通孔
(51a)
并与通孔
(51a)
间隙配合,隔套
(55)
的两端分别与电磁主体
(50)
和静盘
(53)
配合,弹簧
(54)
的两端分别与电磁主体
(50)
和动盘
(51)
配合,第一紧固件
(56)
穿过静盘
(53)、
隔套
(55)
并与电磁主体
(50)
紧固,使静盘
(53)
与固定单元连接成一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电机
(2)
的一端设有多边形传动部件
(2a)
,所述刹车盘
(52)
上设有孔壁为多边形的安装孔
(52a)
,安装孔
(52a)
与多边形传动部件
(2a)
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电机
(2)
的轴向端面上设有肩部
(2b)
,所述静盘
(53)
与肩部
(2b)
间隙配合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
(1)
上设有第一肩部
(1a)
,第一肩部
(1a)
对固定单元的一端形成轴向定位,固定单元还包括与电磁主体
(50)
固定的第一轴承座
(57)
;所述外轮毂
(4)
包括第一端盖
(4a)、
第二端盖
(4b)、
中间轮毂
(4c)、
第一轴承
(4d)、
第二轴承
(4e),
中间轮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芬
申请(专利权)人:谢建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