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桩身混凝土浇筑时产生高压气囊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4260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7
一种消除桩身混凝土浇筑时产生高压气囊的装置,其包括小漏斗、外围防护、原灌注混凝土的大漏斗;小漏斗包括圆锥筒体与圆柱筒体,圆柱筒体顶部外侧设置有小漏斗限位铁块,圆柱筒体放进大漏斗中,圆锥筒体上口与大漏斗固定连接;大漏斗在小漏斗限位铁块高程附近开孔,在孔内穿小钢管,小钢管与大漏斗固定连接;大漏斗的导管最下方固定设置有铁板防护限位铁块,在大漏斗的圆锥筒体与小导管外部设置一圈外围防护,外围防护包括铁板防护和钢丝网,铁板防护与铁板防护限位铁块固定连接,铁板防护上开孔,铁板防护外侧外挂钢丝网。该装置能有效消除桩身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高压气囊,确保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持续下料,极大的保证了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桩身混凝土浇筑时产生高压气囊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市政施工
,尤其涉及超深浇筑桩浇筑
,具体地说,是一种消除桩身混凝土浇筑时产生高压气囊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是水下超深桩浇筑时,经常出现浇筑漏斗内处于满料状态,但打开漏斗下方的闸门,却只能浇筑下落一小部分混凝土料,就无法继续下料浇筑,此时导管为按照规范要求的导管终端埋入混凝土内2m~6m,遇到这类情况时,现场一般会采取吊车提起浇筑漏斗及导管,使导管终端高出混凝土面才能正常下料,使用此类方法会把工程桩内原混凝土浇筑面上的泥浆、石渣覆盖,导致后期桩身检测时出现桩身强度不足,甚至出现断桩的质量风险。
[0003]经分析,在工程桩浇筑时遇到上述无法下料的情况,是由于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停料后,导管内存在空气,由于导管端部位于已浇混凝土面下2m~6m处,导管顶部的漏斗又处于有混凝土料状态,导管形成了很长一段真空状态,待重新下料时,新进入导管内的混凝土料不断挤压导管内的空气,最终在导管内形成一个高压气囊无法排出,导致无法下料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除桩身混凝土浇筑时产生高压气囊的装置。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除桩身混凝土浇筑时产生高压气囊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小漏斗、外围防护、原灌注混凝土的大漏斗;小漏斗包括上部的圆锥筒体与下部的圆柱筒体,下部的圆柱筒体顶部外侧设置有小漏斗限位铁块,圆柱筒体放进大漏斗中,小漏斗上部的圆锥筒体上口与大漏斗固定连接;大漏斗在小漏斗限位铁块高程附近开孔,在孔内穿小钢管,小钢管与大漏斗固定连接,小钢管与小漏斗下部的圆柱筒体外壁留有一定间隙;大漏斗的导管最下方固定设置有铁板防护限位铁块,在大漏斗下部的圆锥筒体与小导管外部设置一圈外围防护,外围防护包括铁板防护和钢丝网,铁板防护与铁板防护限位铁块固定连接,铁板防护上开孔,铁板防护外侧外挂钢丝网。
[0007]所述的小漏斗外形结构为上部的圆锥筒体和下部的圆柱筒体的钢筒,采用铁板加工而成。
[0008]所述的小漏斗上下面形状均为圆形。
[0009]所述的小漏斗下部的圆柱筒体顶部外侧均匀设置有四块小漏斗限位铁块2。
[0010]所述的小漏斗的底部比大漏斗底部高50~100mm。
[0011]所述的小漏斗下部的圆柱筒体比大漏斗导管圆柱筒体直径小20~40mm。
[0012]所述的大漏斗在小漏斗限位铁块高程附近均匀开有六个孔。
[0013]所述小漏斗下部的圆柱体上口与大漏斗下方的出料口转点处于同一水平。
[0014]所述的大漏斗的导管最下方均匀焊接四块铁板防护限位铁块。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提高施工质量
[0017]本技术能有效消除桩身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高压气囊,确保桩基础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持续下料,从源头上杜绝了现场私自提高导管排气,从而避免了因为私自提高导管排气把泥浆、石渣浇筑进桩身混凝土的情况,极大的保证了施工质量。
[0018]2、提高施工效率
[0019]现场使用吊车提起浇筑漏斗及导管排气的方法,会导致后期桩身检测时出现桩身强度不足,甚至出现断桩的质量风险,后期整改只有重新在原位上重新打孔浇筑新桩,既浪费工期,又增加整改成本。使用本技术进行灌注,能做到连续施工,即使过程中因为各类原因暂停浇筑,也能随时恢复浇筑。
[0020]3、加工方便,使用简单,成本低
[0021]本技术加工方便,可以在工厂内或现场使用铁板加工,加工完成后与大漏斗焊接即可直接使用,且构造简单,不需要专门的维护和保养,一次加工即可终身使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小漏斗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外围防护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小漏斗+外围防护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最终状态示意图。
[0026]图中附图标记:
[0027]1‑
小漏斗、2

小漏斗限位铁块、3

小钢管、4

铁板防护、5

钢丝网、6

铁板防护限位铁块、7

大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技术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与本技术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参见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除桩身混凝土浇筑时产生高压气囊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小漏斗1、外围防护、原灌注混凝土的大漏斗7。小漏斗1由铁板加工而成,小漏斗1为上部的圆锥筒体和下部的圆柱筒体外形结构钢筒焊接而成,小漏斗1上下面形状均为圆形,小漏斗1的圆柱筒体放进大漏斗7中,小漏斗1的底部比大漏斗7底部高50~100mm,小漏斗1下部的圆柱筒体比大漏斗7导管圆柱筒体直径小20~40mm;小漏斗1下部的圆柱筒体顶部外侧均匀焊接四块小漏斗限位铁块2,设置小漏斗限位铁块2以保证小漏斗1下部的圆柱筒体放进大漏斗7后不移位;小漏斗1下部的圆柱筒体上口与大漏斗7下方的出料口转点处于同一水平最佳,小漏斗1上部的圆锥筒体上口与大漏斗7进行焊接固定,焊缝平顺不卡料。大漏斗7在小漏斗限位铁块2高程附近均匀进行六处开孔,在孔内穿小钢管3作为排气孔,小钢管3与大漏斗7采用焊接固定,小钢管3与小漏斗1下部的圆柱筒体外壁留有一定间隙。大
漏斗7的导管最下方均匀焊接四块铁板防护限位铁块6,在大漏斗7下部的圆锥筒体与小导管3外部设置一圈外围防护,外围防护包括铁板防护4和钢丝网5,铁板防护4与上述的四块铁板防护限位铁块6焊接固定,铁板防护4上进行开孔作为排气使用,为防止散落下来的混凝土或砂浆堵塞通气孔,铁板防护4外侧外挂钢丝网5进行隔离。
[0030]该装置的最终使用状态由单独的小漏斗1、外围防护、原灌注混凝土的大漏斗7三样组件焊接而成,工厂内或施工现场先将小漏斗1与外围防护加工完成,并对原灌注混凝土的大漏斗7进行开孔,再将小漏斗1在大漏斗7内焊接加固,安装排气小钢管3,最后把外围防护焊接即可直接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桩身混凝土浇筑时产生高压气囊的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小漏斗(1)、外围防护、原灌注混凝土的大漏斗(7);小漏斗(1)包括上部的圆锥筒体与下部的圆柱筒体,下部的圆柱筒体顶部外侧设置有小漏斗限位铁块(2),圆柱筒体放进大漏斗(7)中,小漏斗(1)上部的圆锥筒体上口与大漏斗(7)固定连接;大漏斗(7)在小漏斗限位铁块(2)高程附近开孔,在孔内穿小钢管(3),小钢管(3)与大漏斗(7)固定连接,小钢管(3)与小漏斗(1)下部的圆柱筒体外壁留有一定间隙;大漏斗(7)的导管最下方固定设置有铁板防护限位铁块(6),在大漏斗(7)下部的圆锥筒体与小钢管(3)外部设置一圈外围防护,外围防护包括铁板防护(4)和钢丝网(5),铁板防护(4)与铁板防护限位铁块(6)固定连接,铁板防护(4)上开孔,铁板防护(4)外侧外挂钢丝网(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桩身混凝土浇筑时产生高压气囊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小漏斗(1)外形结构为上部的圆锥筒体和下部的圆柱筒体的钢筒,采用铁板加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桩身混凝土浇筑时产生高压气囊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仲列肖烈蒋贤鸥张前李锐王浩歌沈明洪霞陈俊文王贵峰张文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